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现状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复杂经济系统,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交叉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社会就业压力大,政府就业负担过重,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的高度化演进之间争夺有限的资金和各种社会资源,因而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否就成为制约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优化的就业结构对推动、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计量学角度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商榷。

一、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各产业产值情况来看,1991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第二产业占45%,第三产业占29%;而到了1996年各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0.6%、46.4%、33%。可以看出六年间第一产业下降5.4%, 第二产业上升1.4%,第三产业上升4%。从整体现状来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第一产业平稳下降,第二产业稳定中有上升,第三产业持续上升。但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与之并不相适应,从1985年到1996年的十年多时间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由62.4%下降到50.5%,第二产业由20.8%上升到23.5%,第三产业则由16.8%上升到26%。仅以第三产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与世界上不同经济水平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收入国家为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左右,低收入国家为20%左右)。此外,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看,从1991到1996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 倍多(1991年为21206亿元,1996年为50549.6亿元),但第三产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只提高了4个百分点, 显然就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也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优化

根据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于1940年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保持着相关性,所以可以从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克拉克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而逐级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就业结构。

笔者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发展报告》(1992~1996年版),经过计算得出以下数据:

我国社会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结构(表1) 单位:%

年分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第一产业(x1) 0.600

0.588

0.574

0.543

0.522

0.505

第二产业(x2) 0.214

0.217

0.224

0.227

0.230

0.235

第三产业(x3) 0.186

0.195

0.202

0.230

0.248

0.260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和SAS软件, 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第三产业的产值明显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第三产业的产值随着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减少而增加,随着第三产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说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是优化就业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说到底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矛盾。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劳动力供给结构则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的构成状况,所以说要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首先要实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合理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合理化不能单单依靠扩充劳动力需求结构,如发展劳动密集产业来实现,还应该从劳动力的流动、竞争、劳动力的素质等方向着手。因为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中,对劳动力供给结构中的素质结构的要求不断提高。

1991~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结构(表2) 单位:%

年分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第一产业(y1) 0.260.240.210.220.210.206

第二产业(y2) 0.450.480.520.440.450.464

第三产业(y3) 0.290.280.270.340.340.33

另外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各产业就业人员对各产业值的贡献情况:

Y1=-4.19+5.45X1+0.006X2+6.31X3

Y2=9.91-11.61X1+0.57X2-14.13X3

Y3=-4.71+5.70X1+0.57X2+7.82X3

在第一产业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本身的就业人员,所以说我国农业的发展今后应更多地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土地、资金等经济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国今后必然会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农业发展。在第二产业中,第一、三产业就业人员只会起负面作用,只有本产业人员有贡献,但是贡献率很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增长的实质是一种投资膨胀经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率来实现,我国工业增长方式还没有从粗放式的“六多两低”(投资多、能耗多、水耗多、物耗多、占地多、污染多和附加价值低、技术密集度低)转向集约化的“六少两高”(投资少、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是发展第二产业需要研究的课题。在第三产业中,本产业就业人员贡献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相关,第一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反过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笔者想对上述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看能不能从中发现点东西,为此笔者提出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的概念,即为各产业的产值比例与相应产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之比:

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表3) 单位:%

年分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平均值

第一产业 0.43

0.410.370.410.400.41

0.41

第二产业 2.10

2.212.321.941.961.97

2.08

第三产业 1.56

1.441.341.481.371.27

1.41

通过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可以看出各产业中劳动力的使用效率,第一产业最低,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最高。从1991年到1996年的六年时间里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基本保持不变,而第二、三产业不升反而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产业的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都应相应提高。目前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正值就业高峰期,本来可由一个人做的工作现在要两个人做;另一方面说明科学技术没有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应该是高增值、高附加值的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产业贡献率居然低于第二产业,说明我国目前的第三产业还以运输、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金融保险等传统产业为主,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还主要依靠进口,所以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优化就业结构,带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标签:;  ;  ;  ;  ;  ;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的思考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