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微生物无处不在,在食品生产、运输、售卖等各环节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当致病微生物随食品进入人体就可能引发感染或中毒,这一类疾病称为食源性疾病[1]。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就要对食品中微生物进行检测。传统微生物检测主要采用培养法,此法操作过程繁琐、检测时间长,在获得检测结果前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已经扩散了。随着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这个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方便、快捷、准确是PCR技术优于传统培养法的最大优势,因此本文结合实例对PCR技术进行研究。
1 PCR技术原理与类型
1.1 PCR技术原理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以单链DNA为模板,通过DNA聚合酶的协助在体外扩增DNA片段,其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三个步骤[2]。首先,微生物双链DNA在高温(例如93℃)下解离为单链。其次,降温至适当温度(例如55℃),单链与特异性引物结合。然后,升高温度(例如72℃)并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单链DNA末端延伸,重新合成双链。不断重复以上反应,一般经过35个循环拷贝达到扩增目的。
1.2 PCR技术类型
PCR技术包括常规PCR、多重PCR、逆转录PCR、巢式PCR、免疫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多种类型。常规PCR采用一对寡核苷酸引物进行DNA片段扩增,每个周期产生的DNA片段作为下一循环的模板。多重PCR是在常规PCR一对引物基础上再增加一对或更多对引物,操作循环数比常规PCR大大减少,但可能存在引物干扰,扩增效率较低。逆转录PCR利用提取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进行DNA扩增,优点是灵敏度极高,可用于分析微量RNA样品。巢式PCR先后采用两套引物扩增DNA片段,在增加特异性前提下又可获得高敏感性。免疫PCR利用DNA分子为标记物,结合抗原反应特异性,同时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免疫试验,抗原灵敏度高。荧光定量PCR将荧光能源传递技术用于常规PCR反应,利用受体荧光强度与DNA产量成正比的关系,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
2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1 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14458、CMCC 26003;沙门氏菌CMCC 633302、CMCC 50041、CMCC 50115、CICC 21495;蜡样芽孢杆菌CMCC 50093;李斯特氏菌CMCC 54001、CICC 21670;大肠杆菌ATCC 35150、CMCC 44752;志贺氏菌CMCC 51135、CMCC 51552;肺炎克雷伯氏菌CICC 21519等。
2.2 试验试剂
10×TE缓冲液、TAE电泳缓冲液、10%SDS、溴化乙锭、氯仿、异戊醇、异丙醇、醋酸钠、无水乙醇、石油醚、氨水、硫酸镁、溶菌酶、Taq酶、琼脂糖凝胶、DNA Marker、DNA聚合酶、dNTP、引物等。
2.3 培养基
营养琼脂、营养肉汤等。
2.4 仪器设备
艾科浦纯水仪、电热恒温水浴锅、高速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全温培养摇床、生化培养箱、漩涡混合器、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pH计、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等。
2.5 致病菌DNA提取
采用热裂解方法提取致病菌基因组DNA,方法如下:致病菌接种于培养基上,在恒温箱或恒温摇床37℃培养。取菌液1mL,置于1.5mL离心管内,以12000r/min离心1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用灭菌纯水洗涤菌体2次,以100μL灭菌纯水悬浮菌体。沸水浴中加热菌体悬浮液,保持10min,冰浴冷却。再以12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移至另一1.5mL离心管内,放入-20℃冰箱内,备用。
2.6 引物设计
在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各致病菌特异性靶基因,确定基因序列: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invA基因、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采用Primer 5、DNAMAN 6.0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得到引物序列(5'→3'):nuc上游为"GGCAATACGCAAAGAGGTT",下游为"GCACTTGCTTCAGGACCAT";invA上游为"GATTTGTCCTCCGCTCTG",下游为"GTAGACGCTCCGCAAGTT";hblA上游为"AGCGAGAATGAAAGAGACCT",下游为"TTCGTATOCCAAGTAACAGC"。nuc、invA、hblA基因的产物大小分别为328hp、487hp、192hp。
2.7 PCR反应
首先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包括退火温度、硫酸镁添加量、Taq酶添加量、dNTP添加量、反应循环数、PCR反应启动方式等,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10×PCR缓冲液2.5μL,硫酸镁1.0μL,dNTP 2.0μL,引物1.0μL,Taq酶0.5μL,DNA模板2.0μL,双蒸水加至25μL。反应程序:预变性94℃,5min→变性94℃,40s→退火59℃,40s→延伸72℃,40s→循环30次→终延伸72℃,10min。
2.8 PCR扩增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
将致病菌随机组合提取DNA模板检测PCR反应的特异性。分别检测单一致病菌与多种致病菌组合的敏感性。
2.9反应产物检测、测序与实际样品检测
取5μL PCR反应产物,然后在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反应产物胶回收后进行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通过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完成菌株的鉴定。从市场上采集鲜奶、猪肉、鸡肉各10份,利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体系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GB 4789.14-2014)进行对比试验。
2.10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PCR反应特异性强,测序各致病菌基因片段同源性均高达99%。检测单一致病菌敏感性达到103~104CFU/mL,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的敏感性达到104CFU/mL。实际样品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由此可见,PCR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符合率较高,超过90%。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故提高食品检测水平至关重要。虽然传统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比较经典、可靠,但从采集样品到获得检测结果需要数日时间,而PCR检测技术可在当日出结果,检测周期大幅度缩短,这一优势使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钟秀茵,杨晓斌,刘钰钗,等. LAMP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对比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7-98.
[2] 胡博.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17(2):36-37.
论文作者:贺诗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引物论文; 微生物论文; 致病菌论文; 食品论文; 特异性论文; 技术论文; 基因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