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研究论文_杨秋景

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研究论文_杨秋景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住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所以说在住宅设计工程中,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我国住宅建筑发展的方向,本文对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推动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

前言

装配式住宅在建筑性能、施工速度、工程质量、机械化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着传统结构住宅无法企及的优势,因此,在“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等新兴概念的引导下,改革住宅建造方式,推进住宅建设工业化,发展预制装配式住宅已成为我国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概述

2.1 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节点设计

对于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我们通常将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对大构件的拆分,对装配式支结处的设计,对大小构件进行绘图,在这三个部分中,大构件的拆分工作和装配式支结处的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关键,通常大构件的拆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程,并且对于工程的后续工作进行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将大构件的拆分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装配构件节点的设计,节点的部位是装配式构件之间和装配式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都是通过预制装配式节点实现连接的,所以装配式节点的设计工作对于预制装配式的整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一些细节设计进行探析,首先是 PC 外墙构件的节点的设计,某高层住宅楼的具体设计就是采用内角外挂的模式,等到外墙的安装全部完成后,在浇筑邻边的梁柱混凝土这就能将这两者连成的整体,是对 PC 外墙的连接方式的分析,主要采用的连接方式是弹性连接,PC 外墙主要依靠格构式钢筋和提拉螺杆来与建筑主体相连。对于楼梯的设计,就是楼梯与建筑的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选用的是上部固定下部使用铰链的连接方式,这样的连接施工简单并且抗震性比较好。

1.2 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建筑设计

对于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住宅设计方面应该配合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建筑的主体方面使用的是 PC 构件,所以这样就将住宅外部的统一性大大降低了,为了保证建筑的外部结构整齐,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则:首先,是保证平面功能,还应该恰当合理的使用线条画分和纹理方面的细节问题对 PC构件进行分门别类,将立体效果塑造好;其次,是在追求外部立体美观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设计的成本问题,在构件细节方面的处理应该注意突出技术优势,控制 PC 构件的使用种类。

2高层装配式住宅设计的原则

2.1 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在发展,建筑设计行业的理念也随之更新换代,现代化的设计需要把握建筑的功能美。在高层建筑装配式设计中,传统建筑和区域文化应当加以留存,而且应用先进的设计方式方法来加以提倡。建筑的使用功能应当用艺术手段加以反映,最终体现出设计师的精神世界。

2.2 因地制宜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科技水平息息相关。不同地域、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建筑设计特点,均要采用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及现场物流管理、配套产品配送模式,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2.3 以人为本

设计时可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深入分析人的活动行为、心理因素对周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需求,从而创造一种具有活力且高质量的住区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在营造适宜人活动的尺度和空间;同时限定空间,增强归属感,强调邻里关系,为居住者提供亲切适宜的空间感受,从而打造优雅的居住氛围,创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3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要点

3.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保障性住房中的动迁安置房,共计6栋住宅楼,住宅楼均高度在45m以上,1栋社区服务用房及1个独立地下汽车车库组成。高层装配式住宅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桩基加筏板结构,桩基为西400 m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3.2预埋件设计

在预埋件设计之中,主要包括用于吊装施工、自身构造以及预制构件连接的预埋件设计。根据相关专业的要求,在钢筋混凝土之中应当设置预埋件,如在建筑吊顶、门窗、栏杆等位置处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预埋件。同时为了保证所设置预埋件今后的使用性能,需要对预埋件的加工工艺和防锈作出特殊性处理。如:预埋件的中的锚筋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不能够采用冷加工的钢筋,对于其裸露在外面的部分,也需要进行多次涂防锈漆的操作,以防止后期因为氧化锈蚀,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质量。螺栓孔洞为保证最后的质量需要使用钻孔制孔的方法,其它的一些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等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严格的执行;再就是当预制的外墙板与现浇剪力墙之间用玻璃钢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时候,设计的指标应当做硬性的规定:其拉伸强度应当高于700 兆帕,抗剪的强度应当高于 30 兆帕。

3.3沉降观测设计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质量保证措施。沉降观测工作在开展和实施之前应当选择好沉降观测点,然后在这些点位进行预埋设,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选取的点位非常重要,必须保证通过点位的观察能够了解整个建筑的地基变形特征。沉降观测工作开展的时间周期通常为建筑施工建设之初到整体沉降趋于稳定之后才停止。

3.4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

(1)避免剪力墙全抬,确保一定数量的剪力墙起落地,增大底部剪力墙墙体厚度,适度加大框支框架柱的截面,以此在确保上下部刚度一定连续的程度上加大底部框架的刚度;(2)针对上部剪力墙结构,宜适度增大墙肢间距,缩小剪力墙长度、减少墙体数量等措施,调节转换层上下刚度达到均匀变化,平稳过渡,避免抗侧刚度剧变,上部结构通过少量剪力墙与核心筒一起承担水平侧向力。此外为确保单片剪力墙自身的稳定性,墙体布置时宜结构建筑功能分区,将剪力墙布置为 T 形、L 形、C 形为宜。底部框支框架在布置时也宜结构建筑功能划分,将可以下落的剪力墙落地,在大空间区块布置框支柱作为竖向承载构件。由于框支柱上部支撑转换梁,且梁上荷载较大,框支柱相比于常规框架柱截面较大,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概念设计,确保框支柱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框支柱在地震作用下不首先出现柱铰的破坏形态,能够有效吸收地震力,因而,框支柱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其轴压比不大于0.6,适度增加柱子的体积配箍量及配筋率,相对于普通柱前者宜增加0.02,后者不小于1.5%,且框支柱纵筋的连接应全部采用机械连接,全高加密箍筋。

3.5防侧击雷技术

根据相关的质量规定,建设的建筑物高度超出 45米之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侧击雷设计。防侧击雷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是在建筑物高出 45 米的部分,将其中的栏杆、门窗、百叶等较大的金属件直接与防雷装置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预埋件进行间接连接,从而提升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的防雷性能。

3.6PC 外墙构件节点设计

本项目采用内部浇注系统,外墙、楼梯、阳台均预制组装。内柱和梁班泽采用现浇式。当外壁板预制时,在板上布置了一个拉贝,在墙板顶部布置了一个钢筋。外壁板安装后,侧梁混凝土和墙板相邻柱倾泻而成,形成外壁板和梁柱联整体结构。与此同时,预制墙板的边缘和槽口相互咬合形成结构型腔,通过安装防水密封条,在腔内达到防水效果。

4结语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的结构,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其节能环保性,这也正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因此,作为相关的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掌握预制装配式的设计及施工要点,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推广,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建沛.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17(08):199+233.

[2]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02):50+53.

论文作者:杨秋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研究论文_杨秋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