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

沈兰[1]2004年在《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文中提出近10年来,我国一些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已开始了学分制管理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学校学分制实验如火如荼地展开时,学界对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讨和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提出的。 本文将学分制定位为:以选课制为前提,用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结合弹性学制、学分互认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 学分制诞生于高等院校,从产生以来,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课程管理制度的束缚,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学分制被移植和应用到高中教育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教育发展背景的。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课程多样化追求是学分制引入中等教育,并且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而选课制以及单轨制学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为学分制在高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是一项非介入性研究,采用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方法。一方面,对学分制在美国中等教育中的产生和运用的制度背景与哲学内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理解,探询几个国家教育系统使用学分制对高级中学进行管理的共同特征,揭示趋同的国际趋势。另一方面,将国内外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并剖析当前我国学校学分制实验的经验与问题。指出在现有的课程结构框架和配套制度不完善情况下,实验学分制的学校大部分是将学分制作为学生鉴定性评价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优势。 在分析基础上,研究建构了针对我国在课程政策层面实行学分制的要素,并对我国普通高中在学校管理层面实行学分制提出建议。提出在政策层面上除了需要对高中毕业最低学分及学分结构进行统一规定并与认定,并建立学校之间学分互认制度外,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优化外部评价,都是在政策层面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条件。而学校管理层面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意味着学校必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乃至修订新的相关管理办法。采用这些弹性的课程管理办法才能从制度上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李向伟[2]2006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它能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并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自1996年到现在,有一大批中等职业学校积极进行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规范管理制度、改革课程体系、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具体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行,也极大地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但学分制的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继续推行学分制,本文在论述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及其解决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仔细查阅资料,本文首先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详细阐述了学分制的内涵、学分制的基本特征、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特征以及我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并从以人为本、人的发展和终身教育叁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学分制的理论基础,随后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现状,总结了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经验,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接着对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学分制的情况进行了论述和比较,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最后,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现状、学生特点及发展状况,从教育观念、思想认识;学分制实行的课程、师资、教学及硬件条件;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政策保障等若干方面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一些建议和思考,为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提供了一种思路。

郭周[3]2011年在《上海市中职学分制实施现状及机制建议》文中认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流,人们逐渐发现仅仅掌握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学生还应当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90后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单一的学习方式和相同的课程内容轻易抹杀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笔者认为现今的教学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中职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国际经验表明:中职教育办学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教育是必然趋势。本文进行的学分制研究可以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促进中职办学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2001年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1]3号)精神,上海中职学校开始实施学分制的试点工作。到200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逐步成为中职办学的主流,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直至如今,学分制在上海的实施已经整整十年载,经历过“火热”,2005年后又开始遭受“冷落”,现今,中职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并不明确。因此,中职学校学分制实施现状成为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上海市学分制实施的实践案例,并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所学校作为进行重点案例研究,解析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形成的学分制实施特色及获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总结这些学校实施共同的成功经验。基于学校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本文梳理了学分制的基本理论,作为全文论述的基础,这部分重新对学分制的外延及内涵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第二,对学分制的一些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并反思05年后政策文件上的空白为,为实践研究提供政策依据。第叁,对实施学分制的学校进行实践调研后的事实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对实施学分制形成的学校卓有成效的特色加以介绍;对学校实行学分制后产生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归纳。最后,对各个学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学分制实施的成效提出笔者的建议。

范忻[4]2008年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适应学分制的研究与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建立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研究目的,从纵向分析了十余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步、拓展和深化的历程,明确了推行学分制与改革课程模式之间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建设性关系,积极探索和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调查显示: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分科太细、专业口径太窄、技能培训缺乏、培养模式单调等问题,束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中职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应以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主线,以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为构建依据,以模块化、综合化、标准化来反映职业技术动态发展的要求,全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分制课程模式。中职学校学分制课程模式的构建,遵循了学制的弹性、课程的选择性、职业的定向性、企业的需求性、结构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在通识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上的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Y型课程体系,形成了既反映职业标准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组成,产教结合,评价灵活的课程模式基本框架,课程具有模块化、综合化、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研究所形成的学分制课程模式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丰富了职业教育中的学分制和课程模式理论,为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实施学分制提供了课程策略,为下一步各专业制定学分制课程计划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做法,激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为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

张林卫[5]2006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制度。一百多年来,学分制主要在高校内实施。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也开始实行学分制,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改革。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分制的内涵及发展状况,阐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背景及意义,并以南京市M中专校为基地,对其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学分制的模式选择、实施方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管理制度、收获等等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本文认为,传统的教学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现有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该采取学年学分制这一模式。本文还对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作了探讨,认为缺乏统一认识、管理难度加大、课程不配套、硬件缺乏、政策不完善是目前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课程改革,建立学分制课程体系;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并寻求政策支持。

张光梅[6]2013年在《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分制是国外高校的一项先进教学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引入学分制的历史比较长,但是职业学校借鉴学分制这一管理制度起步就比较晚,在借鉴国外和国内高校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学分制必将是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趋势。但是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能盲目的借鉴国内外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模式,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分制改革模式。本文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为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提供范本,研究了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理论基础,并深入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分制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后,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希望通过个案研究能对其他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等方面;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叁部分分析了学分制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并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第四部分阐述了国外学分制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针对第叁部分中分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其他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

张莹[7]2009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并随着社会转型的历史步伐,也开始了转型,即从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这个转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学管理等等方面的转变。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改革,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杭州市为代表的区域实践案例,并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为代表的学校实践案例,解析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制订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总结了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成功经验。本文主要创新在于:在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管理模式过程中,通过提供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等学校以及杭州市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实践案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学分制管理改革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出现的学籍管理、课程体系优化、选课指导、学生管理、教师发展与评价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相关制度。这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有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广阔思路和具体参照。在学校实践层面探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推动学生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更有利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的长足发展。

潘代斌[8]2009年在《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不再是同一个规格、统一的标准;同时企业也需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具有个性特长的、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为了适用新的形势和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制度,开始实行学分制,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也从2003年开始在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和长沙市商业职业中专学校试点实施学分制。本论文抓住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这一重要变化和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在充分解读学分制相关概念及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并通过实证研究和典型分析,概述试点学校学分制管理的基本内容,结合对校长、教师的访谈结果,指出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认真剖析问题的原因以后,为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学分制,提出了提升对学分制的认识水平、提高实施学分制的能力、改善实施学分制学校办学条件、完善适应学分制发展的管理机制等四条可行性对策,以期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改革能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为湖南建成教育强省服务,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张艳平[9]2004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进行教学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的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学分制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学分制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学分制的特点、作用、基本模式等。第二部分: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与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行学分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为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第叁部分:重点阐述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应遵循的原则、学分制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及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基本做法进行了探讨,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第四部分:阐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注意的问题。

杨爱云[10]2004年在《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要求我们牢牢抓住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有效途径,是改变我国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的状况,壮大经济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要担此重任,职业教育就应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行更加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 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医学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 纵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研究,应该说只是刚刚起步,而对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地方已经在一些职业学校试行了学分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如对实行学分制的具体环节、课程结构的研究、课程的开发、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实行学分制后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有关认识或理论研究不够,即对诸如学分制的概念、内涵、外延、性质及优缺点、本质特征研究不够;对实施学分制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价值观念问题不能很好地从更广的时代背景、更高的改革视角、更深的观念转变、更远的发展前景、更实的矛盾与需求中,从现实的困难中去分析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去把握实施学分制的实质,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为了学分制而机械地实施学分制;不能很好地从系统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实施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实施条件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⑧硕士学位论文以STER’5 THESIS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结合我国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探讨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改进对策,以期使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学分制的实质,真正做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也提高职业教育的自身活力。同时也丰富学分制的理论内涵。 文章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分析及我国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创建与发展阐述我国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困境与成因:笔者认为:其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学分制实施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师生对学分制的实质认识不清,把握不透;相关的政策、制度不配套;医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地位低下而引起的教学资源短缺、生源质量差;课程建设滞后;管理落后。第叁部分阐述了我国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改进对策:更新观念,把握学分制的实质;健全、完善与学分制有关的政策、制度;立足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学分制实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J已,月匕.刁丈曰。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D]. 沈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若干问题研究[D]. 李向伟. 天津大学. 2006

[3]. 上海市中职学分制实施现状及机制建议[D]. 郭周.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适应学分制的研究与实验[D]. 范忻.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研究[D]. 张林卫.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光梅.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7].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 张莹.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8]. 长沙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D]. 潘代斌.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9].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D]. 张艳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10]. 医学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 杨爱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