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应运而生,成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限制园林绿化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由人员、材料、工序和环境等因素组成。本文总结了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问题,提出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的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质量;控制
1.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的主要问题
1.1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统一,实地施工中缺乏指导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即在总平面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甚至包括跳石板的小园路,很少带有立面图,垂直方向的设计往往只能通过效果图估测。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自定义的图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植物种植面的朝向等问题,或使同一品种在组群中规格的混搭,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只是在平面图中简略说明;由于园林施工场地大多为建筑、交通规划以外用地,很多时候未对现场原貌进行描绘和景观价值的评估,故设计图纸上通常未对原有植被、原有地形进行有效利用。从施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乔、灌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及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灌木等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场地原有的天然“气质”往往被新的园林建设所覆盖,原景观的历史被无情的割裂了。正因为场地的复杂性,设计者意图未能及时传达给施工者,这就造成按图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强,施工人员习惯性的依据、依靠经验放样,组织种植,这样很多时候影响了图纸的指导性和预期实际的景观效果,设计思维表达不统一、不完整。
1.2植物形态变化和营造景观效果的标识不完整
由于工程材料中的植物属于有机生命体,在其生长数个(数十个)周期内发生许多变化,故所营造出来的景观有异,施工技术、养护要求和工程营造也不同。例如,目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在乔木规格的表上普通只包含胸径和冠幅,而对冠型、自然高、主干形状、分枝状况、生长势方面却很少限定。很难完整表述乔木形态;而在灌木规格,通常也仅仅有株高和冠幅,却很少限定抽枝丰满度等情况,这样很难对灌木形态加以控制以完成设计理念。尤其是虬枝盆景状的乔木无法在通过设计图纸表达,故只能“先选材料,再做设计”。影响后期的景观效果,也给工程预结算、工程招标、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工作带来困难。
1.3植物配置结构缺乏科学规划
植物配置通常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种植方式加以拓展,认为双数种植便是“不园林、不专业”,不注意具体分析场地气质,不注重与功能区结合。这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组群种植如5株一丛,3株一堆,极少使用4、6、8株等双数丛植。其实单数成丛种植只是用最少的植物,能达到打破景观呆板平衡,使得景观效果有“生(升)”的一种意犹未尽的空间感。但其实双数组群植只要搭配合理,同样也能达到优美的效果;
② 灌木色块和草坪偏多,难以形成复层结构。特别是街头绿地,由于地处交通要道,灌木色块均统一高度,更是无法寻觅其造型的优美;
③ 在人流密集的居住小区,广场通道附近的绿化带,不做人流、物流分析,许多便捷通道被绿化地割裂,导致交通不畅而绿化地被践踏损坏;
④ 带刺植物配置在园路边,如枸骨、火棘等,影响行人通行,在儿童公园栽植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症的植物,如月季、夹竹桃、凤尾兰等;
⑤ 在植物配置上不注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树种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对其所生长环境形成一种生态适应性。人们在栽植时常常忽视树种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从而影响其存活及长势。例如忽视了不同树种对光照需求的差异,在一些光照不足的地段种月季、玉兰、石榴等喜光植物,而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段却选种了毛杜鹃、珍珠梅等耐阴植物,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长及花色、花量、花期。
1.4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不到位
由于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上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中国古典园艺造景上,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经验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园林工程一线作业人员,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素质普遍不高,园林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等这些综合的原因,使得不能很好把握苗木的生长规律,导致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在后期管护中,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病虫害防治、杂草铲除、适量施肥等养护管理通常针对性不强,导致即使施工质量优异的园林工程,景观效果也很难达到设计水准。
2.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现场工作面清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场区内的多余堆土集中进行清理,绿化铺装工程施工时,需要将工作面的石块、瓦砾、混凝土及其它杂物集中清理,运出施工现场。现场渣土清运出场后,采用平衡土方进行铺装用地及绿化平整,绿地标高下要保证种植要求。
2.1土方施工准备工作
1)清理场地
在施工区域内,凡是有碍于工程施工的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如建筑垃圾、杂草、死树等撤底清除。
2)排水
土方工程前期整理地形时要有一定的坡度,路面及广场完工后保证不小于0.3%的坡度,以保证后期工作及完工后排水畅通。
3)定点放线
在清场完成后,用测量仪器在施工现场进行定点放线,便于确定施工范围及挖土或填土的标高。
2.2土方施工的方法及技术措施
研究制定现场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板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水平位置,以及挖去的土方堆放地点。
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
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其槽灰线尺寸,必须经堵塞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5)开挖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6)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地分期完成。
3.3种植土回填
1)绿化土方按设计要求,人工整修,整理后地形应自然流畅。绿化区域内种植土表层要求圆滑平整,凹凸不大于2cm。种植土应松土透气、控制杂草,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难溶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除去杂草,可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害,做到清洁美观。
2)绿地回填土和种植土均需外部提供,对种植土的要求是通过对样品实验室分析,要求土颗粒均匀,绿化种植土肥力中等以上,不易板结,PH值适宜苗木生长。当未达到上述要求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如施肥、调整酸碱性等方法。
3)在回埴种植土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绝对不进一车不合格种植土。为防止调运不合格种植土,运土过程设专人发、收土票。
3.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对立,又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到工程质量合格,进度符合合同要求,投资成本合理,安全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 陈洁.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5,(10).
[2] 郑治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8).
[3] 秦羽,张皓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工程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土方论文; 植物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景观论文; 场地论文; 灌木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