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资本运营论文,魏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人们称之为资产重组年。事实上,从现在起至少5年内,资产重组都将是我们社会中的经济热点。
资产重组能解决哪些问题
一、解决面临破产的企业问题
我国现在有一批面临破产的企业,在某些地方,面临破产的企业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全部企业的1/3。这些企业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靠自身的改革已不可能摆脱困境。如果靠它们自身的改革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破产,一是资产重组。
去年好多同志都认为应该靠破产来解决这些企业的问题,但从现在来看,这个想法过于幼稚了。为什么呢?因为靠破产解决这部分企业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还破不起这么多的产。破不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企业破产,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这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制约是银行的承受能力非常差,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非常低。另一个是自有资金占有的比例低。所以只能靠另外一个办法——资产重组,靠别的企业来重组这部分面临破产的企业,把它们带出困境。
二、解决优势企业扩张的问题
优势企业就是指体制比较好、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优势企业可以给政府提供两个东西,一是就业机会,二是税收。但现在我们的优势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太低了,数量太少。要扩张这部分企业,靠财政不行,财政上拿不出这么多钱给它投资。靠这些企业自己赚钱扩张自己,速度太慢。全世界所有大集团都不是靠自己赚钱把自己搞大的,都是靠重组别人把自己搞大的。我们要扩张这部分优势企业,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资产重组,在重组中扩张。
3月27日,我去成都参加了成都科龙的开业典礼。今年科龙集团有两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兼并了成都的一个飞机发动机集团,重组后成立成都科龙(公司),生产容声冰箱;一个是重组了营口的冷冻机厂,成立营口科龙(公司)。科龙集团在重组的过程中产量翻了两番,我估计,这种重组行为可能会掀起我国电冰箱行业的重新整合。因为科龙重组了这两个企业后,等于把生产场地搬到了离市场最近的地方,运输费用大大降低,成本大幅下降。产量翻了两番,规模翻了两番,成本下降13%,它完全有能力挑起我国的电冰箱大战,它已具备了这种力量。
只有优势企业不断地扩张发展,我们的经济才会不断得到发展。1998年,优势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是重组别的企业。
三、解决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的问题
企业组织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以中小企业为主,一类以大集团为主。从现在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组织形式不再适合现代经济的发展。从我国来看,我们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5%,只有0.5%的所谓大集团。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组织形式给我们带来了5个问题,一时解决不了。
第一个问题,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比较差,大量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秩序不稳定。
中小企业在市场份额中只有一点点,形成不了市场中的三个要素:市场的协议价格、稳定的产销渠道和完善的销售网络。老外到中国收购企业,对企业的销售网络十分看重。
第三个问题是规模不经济,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我国过去有一个误区,认为企业办大办小无所谓,小一点加强管理就行了,把规模看成一个软杠子,实际上规模是个死杠子。比如乙烯工程本来是30万吨才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但我们搞了那么多的十六七万吨,所以一点火就亏损,管理再好都没有办法。
21世纪是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世纪。经济一体化就是全世界的市场已经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市场。面对世界市场,企业怎样取胜?就是规模要大。21世纪是大型化的世纪,谁大谁说了算。
当然,以大集团为主,不是不要小企业。以大集团为主和以中小企业为主,划分的标准是指大集团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占到60%,那就是还有大批中小企业存在。
第四个问题是产权结构不合理。
按世界上通用的办法,产权结构分为两类: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从现在来看,一元化的产权结构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只要你这个企业是一元化的产权结构,不管你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出问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解决不了行政干预的问题,民营企业解决不了家族血缘关系的干预问题。1997年,许多大的民营企业出问题,都是产权结构一元化造成的。过去,我们以为产权清晰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产权清晰但不合理,一样出问题。
十五大报告中提到,这一次不仅仅是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性重组,而且是跨所有制成分的资产重组。其实,资产重组也是改革,是新形势下非常重要的改革。
第五个问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这里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指的是已经投产的生产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优势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不了经济优势。有的企业有产品有市场就是没有规模没有技术,而有的企业有技术有规模恰恰没有产品和市场。
二是地区之间的投资不合理,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并存。我们原来比较注意投资不足的地方,现在发现投资过度也出了问题。短缺时代已经过去,过度投资的地方现在都在低效益运转。
四、保证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
朱镕基总理讲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把确保增长速度不低于8%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资产重组和8%连在一起?最近我算了一笔帐:今年经济增速要保证在8%,总需求就要增加7000个亿。总需求增加7000个亿,首先,消费需求最少要增加3000亿。这个增加额按1997年的情况来看很难,因为我们的市场没热点。1996年我国连续下调了两次利率,目的不仅是要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要刺激市场。但市场没刺激起来,倒把股市给刺激起来了。蹦得那么高,后来不得不干预。这时才发现,中国的市场出了问题。后来做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查,得出结论:为什么两次降息,老百姓不买帐?两种情况,一种他能买得起的家电、家具他都买够了;第二种他想买的汽车、房子他买不起。所以经济增长8%要刺激消费市场,没热点不行。现在我们把热点定为房地产市场,但大家都明白,刺激房地产市场不是盖房子多少的问题,而是福利分房的问题,要改革福利分房。
剩下4000个亿怎么办?靠出口需求不可能,最后还要靠投资需求。要投资,钱从哪里来?靠财政,财政拿不出多少钱,财政现在已变成赤字财政、吃饭财政、债务财政。财政之后是银行,但银行拿得了货币拿不出资本。再一个是股份制,股市我看今年也拿不出多少。下来是外资。但从5月份起,外资进入中国已开始下滑。我们的外资主要来源亚洲资本,亚洲金融危机让他们后院起火,都来不了了。看来,财政、银行、股市、外资增量很明显满足不了新增加4000个亿的投资需求,那就是增量不足。
增量不足,如何保证8%?中国人比较聪明。有些地方发现,增量不足,但存量闲量,用盘活存量来解决增量不足的问题,资产重组就是盘活存量。比如陕西省、中央给它批了一条高速公路,没钱。它已修好了一条,资产重组,卖!卖了以后再修第二条路。卖了渭河电厂修第二个电厂……大量地卖,卖活了。
所以要保证今年8%的速度,必须加大资产重组的力度。
推动1998年的资产重组,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际上资产重组就是资本经营,简单地说,买卖企业就是资本经营。有人把被人兼并看成丢人的事,实际上不然,兼并别人和被人兼并同样都是经营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
二、选择资产重组的形式
现在我国的资产重组大致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叫行政划拨,靠政府来划拨资产,实现重组,这种形式在理论上和法律上都有存在的意义。划拨搞得好,很迅速。但一般同级的都无法划拨同级的资产。但划拨搞不好,会造成行政干预。去年我们研究了一年,提出四个相结合:第一,行政划拨与市场规则相结合;第二,行政划拨与重组的目标相结合;第三,行政划拨与改制相结合;第四,行政划拨与划拨主体的能力相结合。做到这四个相结合,就可以解决行政干预的问题。
重组的另外一种形式叫市场交易,就是靠市场交易来实现资产重组。这是一种最为典范的资产重组方式,在未来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在我国的市场交易还比较少,因为我们缺乏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买进去好买,卖掉就难了。有人说我们是有市场交易,但没有资本市场,犹如有食堂没有厕所。
1998年,我们如何完善资本市场?我的看法有三方面。第一是银行。从严格意义上讲,银行不能划入资本市场。因为按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也就是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但我认为,商业银行的一些行为属于资本市场,主要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完善资本市场,就要扩大一年以上的贷款规模和比例。一年以上贷款太少,我们的资本市场就难以活跃起来。
资本市场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证券。要搞活我们的股市,制度的安排上要做调整。比如我国的股票有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全世界只有我们这么分。国外只有普通股和优先股,是按责权利的统一来划分,而我们是按经济成分来划分,而且国有股不许上二级市场流通。现在国有股沉淀了一大堆,问题很麻烦。国有股不流通,整个股市就难活跃,但现在想流通又流通不了,几千亿一下都上二级市场,肯定把股市冲垮了。怎么办?去年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协议收购,让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去年搞了47家,等于国有股开始流通了。目前我们的股市设置还需要研究,我们的股市还不规范。西方股市的操作主体是机构,而我国主要是个人,最近大量基金上市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资本市场第三个组成部分是产权市场。这个市场只有中国有,西方国家只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它们的企业都已实现有价证券化,交易在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而我国大量企业没有股票化,不能进入股市交易。于是我们设计了产权市场,全国有4000多家。但现在我们发现又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产权没有股票化,没有被分割,根本无法交易。所以,产权市场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未来产权市场的重点在哪儿?我看还是要考虑股份化的问题。
三、解决重组中利益摩擦问题
重组是一种利益的调整,中间肯定有利益的摩擦。但归结到底都是个人利益。尤其是跨所有制成分的重组,利益的摩擦就更严重,这个问题今年一定要解决。
四、解决重组中的技术问题
最重要的是资产评估问题,资产怎么评估?方法是什么?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成本法,而国际上通行的是收益法,就是看这个资产能值多少钱是看你能带来多少收益。1999年世界评估年会要在中国开,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中国评估工作能走向规范化。
五、解决重组中的陷阱问题
重组是机遇和风险共存。资产重组有三个方向,一是纵向一体化,围绕自己的主业,重组与主业相关的原材料、销售资本;二是横向一体化,重组和我相同的企业,也是以主业为主;三是多元一体化,重组与自己主业不相关的企业。从1997年情况看,前两种成功率比较高,出问题最多的是多元一体化。像巨人集团盖巨人大厦投3个亿楼还没出地面,盲目扩张把自己拖垮了。我们应该是投资多元化,经营专业化。
六、解决重组的费用
资产重组是重组净资产,但我们国有资产背后不是净资产,还有其他问题。要重组,就要把这些东西剥离掉,剥离就要花钱,钱谁来掏?这需要我们研究。
重组有4种费用要算。
第一笔是债务。重组中债务不解决,重组不敢搞。
第二笔费用是富余人员的安置。现在国有企业就业人员1.2亿,富余人员是5000万。这5000万人要下来,不算帐不行。
第三笔帐是退休金怎么办?我们退休金都是企业负担的,和西方不一样,他们是由社会福利保险给解决的。退休金不是小数目,现在全国退休人员3000万人,每年退休金2000亿。重组时,退休金一定要谈清楚。
第四笔费用是企业办的一大难“小社会”,企业办的学校、医院等,搞资产重组,就要剥离掉这些小社会。
这四笔费用加起来,至少要两三万个亿,钱从哪里来?最近有关部门出了个办法,叫“四六开”。政府出60%,成立重组基金,剩下40%让企业解决。当然企业要有一部分优惠政策。现在,资产重组搞得最好的是顺德市,3年前就完成了整个重组。现在他们的企业都非常好,基本上都是大集团,甚至有的集团总经理是老外。市政府把他们掌握的国有资产卖了3个亿,解决了这四笔费用,整个重组完成了。这就使我们考虑,重组中要掌握两个原则,一个是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一个是老百姓的利益也不能流失。这两个原则要结合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
资本重组后,钱要交给真正的企业家来经营。重组不是一劳永逸的,必然要涉及到人力资本即企业家的问题。企业家和厂长经理不是一个概念,企业家是个人素质的标志,厂长经理是个职业,有的人是企业家但现在还没有当厂长经理,有人当了厂长经理但他根本不是企业家。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让真正的企业家来当厂长。这就涉及到我们选择企业家的机制。
最近媒体上讨论什么人是企业家,有三点意见是一致的:创新精神、对市场有灵敏反应、把企业的扩张作为自己永不满足的追求。企业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搞不好企业。
这次重组要把企业重组与企业家的选择机制同步建立起来。
(整理 卢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