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宗教论文,总书记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新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且有理论创新
随着我国走向世界,创新精神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与时俱进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宗教方面也不例外。尽管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未必有迅速变化的急迫感,但正如马克思说,“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作为社会现象、社会实体的宗教,更有个适应社会、顺应时世的问题。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有个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的时代、国情和他们承担的指导革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对宗教的认识以及对宗教问题的处理主要是服从于为无产阶级创立科学世界观,服从于如何充分发动几乎都是信仰宗教的劳动群众投入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阶级斗争。马、恩时代的德国是以基督教为主要思想支柱的封建专制的国家,在这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他们还不能不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用各种有关宗教问题的见解来歪曲社会主义学说的现象作斗争。他们并没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具体实践。150年过去了,时代变革了,社会环境变迁了,历史任务变化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遇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和解决。世界宗教也出现了新趋向新特点,也需要我们加强研究。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执政五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江总书记的讲话,以马克思主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开阔的世界眼光,贯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态度、基本观点,与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相结合,与我们党“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高利益相结合,既体现了党的宗教工作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第一、从一度把信教群众视为落后面、消极力量,变为自己人、积极力量。
第二、从一度强调宗教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利用其作为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的消极面,变为实事求是地肯定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既要限制消极因素,也要调动积极因素。
第三、把革命年代主要强调与宗教作斗争,变为建设年代强调与信教群众大团结。
第四、把一头沉、一头偏,片面性,变为两分法,两头都讲透,全面性。
第五、把宗教工作靠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内部工作,变为进一步由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社会事务来管理,并且把这种管理推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第六、把宗教工作由部门的、局部的工作,变为全党的、全局的工作。
第七,归结到一点,就是深刻地阐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由此决定新世纪初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由此决定必须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二、道理讲得明白易懂而又深刻透彻
讲话贯穿“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世界大势,站在全局和政治高度,把长期以来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讲透彻了。
第一,我们过去常讲宗教的“群众性”,现在要进一步认识“群众性的社会现象”。
我们把宗教的群众性理解为“人多势众”,这不错,但不够。江总书记提出了“群众性的社会现象”的概念,即宗教不仅牵涉到数量庞大的信教群众,而且总是与社会问题结合得很紧。正因为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它们往往成为社会各种势力利用和争取的对象,同时反过来它们又往往成为一些现实斗争和矛盾的依托与深刻背景。人们争取和利用宗教力量,目的就是要争取和利用众多的信教群众。我们要通过宗教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第二,我们过去常讲宗教的“长期性”,现在要进一步认识“根本是长期性”。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其存在有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和不平衡发展的长期性,又决定了宗教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空虚等境况,贫困、疾病、灾害、犯罪、动荡、战争带来的社会不安和苦难,以及生命和宇宙中还存在的很多尚未作出科学解释的现象,都可能成为促使人们到宗教中去寻求精神信托的原因。据统计,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对宗教有依赖感的人口的比例上升到64%,比事件发生前上升了7个百分点。每逢周末,上至国会议员,下至普通百姓在教堂同唱“上帝保佑美国”的景象随处可见。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仍将长期存在。江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消除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但宗教存在的其他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认识根源的消失,则需要经历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时期。从长远看,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不断掌握自然界的奥秘和自己的命运,对客观世界、生命运动和宗教本质的认识不断趋于科学和理性,有利于宗教最终走向消亡,但这绝不是短时期内可以达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决定的宗教发展规律,是自然演进的客观过程,不以人的喜恶为转移,不因行政力量的干预所左右。但强调长期性并不是“宗教万岁”,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不懈地做好宗教工作。”要把握宗教发展的规律性,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宗教工作。不能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复杂的宗教问题,自找苦吃。急不得,也松不得。
第三,我们过去常讲宗教的“复杂性”,现在要进一步关注“特殊的复杂性”。
一是由于背景的复杂性——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宗教问题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宗教“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二是由于宗教社会作用具有的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始终是一个很敏感和很复杂的社会课题。当今世界在以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力、科学力、军事力以及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竞争中,曾一度被两极对峙掩盖的民族、宗教问题突显。绝大多数地区热点问题的台前幕后,均同宗教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有的冲突、战争直接因宗教引发。有的冲突又因宗教因素而加剧、扩大,变得扑朔迷离。这些地区冲突不断,战火连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根本谈不上发展经济。宗教一直同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宗教往往使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凝聚力,而民族又往往使某种宗教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当一种宗教被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时,一方面强化民族的凝聚力,成为民族的神圣旗帜,一方面强化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它性,容易被黑暗势力所利用。当狭隘民族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相结合时,会爆发很大的破坏力量。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世界反抗西方强权压迫中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一股宗教和政治难分难解的社会力量。这个向往和平的宗教(“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和平”、“安宁”),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泛伊斯兰主义浪潮的勃兴,随着在这股浪潮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崛起,却不断地与战争、暴力联系在一起,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和忧虑。因"9·11"事件爆发而举世瞩目的恐怖主义,正是以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势力为支撑,以“圣战”为旗帜,以宗教狂热为煽动和组织群众的手段而迅速发展做大的。而西方国家则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总书记讲“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根本是长期性”,含义深刻。大家都熟悉宗教的“五性”,即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这次在概述宗教的国际性、民族性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宗教的群众性、长期性,顺理成章地突显了宗教的复杂性。这“五性”中,群众性、长期性是最基础、最本质的属性。深刻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从事宗教工作才能找准立足点和出发点;深刻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分析宗教问题才能把握规律性和复杂性。正是从这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开始了发展和创新。而认识宗教是“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把握其“根本是长期性”,关注其“特殊的复杂性”,我们才能自觉地从党和国家新时期工作的全局,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着眼于改革、发展和稳定,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宗教工作。
三、通篇充满唯物辩证法因而积极稳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宗教问题的论述,在他们的时代条件下是尽可能做到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后人对之“出新”就往往“出偏”。这也是我们很多同志在宗教问题上宁愿守着“老祖宗”的一个原因。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与时俱进,要做到创新而不失之偏颇,创新而仍然稳妥,殊为不易。
江总书记这篇讲话。在创新的同时,又非常稳妥。
创新中的稳妥,来自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基本原理的坚持;来自对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和我国宗教实际状况的准确把握,对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创新中的稳妥,来自对唯物辩证法的充分运用。宗教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决定了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看问题要两头顾,讲道理要两头透,做工作要两头抓。江总书记的讲话,从宗教工作与敌对势力争夺群众、争夺阵地,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服务,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基本权利的高度,把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道理讲透了。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把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道理讲透了。讲话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这里列举十条:
1)关于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现在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2)关于政教关系。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3)关于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与不能任凭宗教自流发展。共产党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等于要提倡和宣扬宗教,人为地扩大宗教的阵地,任凭一些宗教自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防止宗教对自身肌体和党员思想的侵蚀。
4)关于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要求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5)关于宗教事务管理。既要保护合法,又要制止非法。管理中有保护,保护需要管理。越是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越要改善管理,科学管理,把管理推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6)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要调动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又要抑制宗教中的消极因素。
7)关于做信教群众的工作。既要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又不可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8)关于做宗教人士工作。既要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又要对一些宗教教职人员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
9)关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既要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又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10)关于无神论宣传。既要坚决防止宗教观念以及各种有神论侵蚀广大青少年的世界观,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注意把握政策,讲求方式方法,不要妨碍信教群众的信仰,不要伤害他们的宗教情感。
讲宗教问题,做宗教工作,就是“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既要吃透两头,又要把握好度。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宗教问题表示意见的经过就是如此。那些轻率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人,那些不善于或不愿意动脑筋的人,觉得这种经过只是表明马克思主义荒谬地自相矛盾和摇摆不定:一方面主张‘彻底的’无神论,另一方面主张‘宽容’宗教,这是多么混乱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策略是十分严谨的,是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考虑的;在迂腐或无知的人看来是动摇的表现,其实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得出的直接的必然的结论”。江总书记的有关论述也是十分严谨和经过周密考虑的,“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得出的直接的必然的结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必然结论,很好地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两分法,把握了对立面的统一,把握了度,避免了片面性,创新而又稳妥,稳妥基础上创新,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宗教问题,处理好宗教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的典范。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创新、透彻、稳妥之集大成,是“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的点睛之笔。具体有“两个基础、两个要求、两个支持”的新概括。
两个基础是: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我国各宗教自身的改革和进步。
两个要求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两个支持是:支持宗教界人士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正确认识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或有利因素,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点,也是认识容易模糊、实践不易把握的难点。宗教大都主张止恶扬善,具有一定的心理消解、关系调节、行为规范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具有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功能。宗教牵扯着深沉的精神追求;掌握着大批群众,直接沟通着信教群众的情绪乃至潜意识,由于情绪的相互感染,价值的相互认同,行为的相互激励,比较容易掀起集体性的非理智的狂热,且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交织在一起,非对抗性矛盾比较容易向对抗性矛盾转化,因此宗教又有破坏现存社会秩序的功能。两种社会功能并存,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其中一种功能会更为突出。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应比资本主义更能够发挥宗教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功能,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西方因强化宗教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发挥宗教稳定其社会的功能似乎更得心应手;我们则因突出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差异性,更多地是处于防范宗教影响社会稳定的状态。而且,资本主义不仅利用宗教稳住自己,还成天拿着宗教来对社会主义渗透和添乱。当然,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绝不能人为地去扩大宗教阵地。但对这种差异性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誓不两立,不能把有神论与无神论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扩大为政治上的对立。只要宗教政策把握得好,管理既是依法的管理,又是科学的管理,广大信教群众就是参与建设、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宗教问题上就可以摆脱只注意防御其消极作用,不会也不能发挥其有利因素的被动局面。
在此基础上,江总书记讲话对“如何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的问题有新的阐述。
——关于宗教的善行善举。我们鼓励宗教按其传统多做修桥补路、扶危济困等善行,支持宗教组织从事一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公益、慈善活动。
——关于宗教中积累的丰富文化资源。宗教文化来源于世俗文化,是对世俗文化的吸取、积累和加工。我国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哲学、医学等中的不少优秀文化,都是以宗教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宗教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研究和发掘其中的精华。这样做是剥去宗教的形式而抽取其合理的内核,但也要防止借“弘扬宗教文化”来宣传和扩大宗教。
——关于宗教道德中的弃恶扬善等内容。宗教道德实际上都是来源于世俗社会的道德。几大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凝聚世俗社会的公共道德规范,并将其制度化、神圣化,为这些道德的流传和弘扬作出了一定贡献。因此讲挖掘和发挥宗教中的道德因素,其实是挖掘和发扬埋藏在宗教形式中的传统的世俗社会的公共道德,如弃恶扬善等内容,对鼓励广大信教群众追求良好的道德目标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宗教的心理调节作用。宗教作为“无情世界的感情”,对信教群众有重要的心理慰藉和心理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宗教稳定信教群众的情绪、调节信教群众的心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不是“利用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是自己人,不是“利用”的对象。讲“利用宗教”,也容易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相混淆。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不是可以放弃和削弱管理。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对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有利而无碍。
调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分寸一定要把握好。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可以肯定,但不能夸大。要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也需要宗教界自身不断努力。要启发和引导宗教界人士自己来进行,不能由我们越俎代疱。近年来,我国基督教界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藏传佛教界开展了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天主教界开展了民主办教,伊斯兰教界开展“解经”工作,佛教、道教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要继续采取慎重严谨的态度,坚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求同存异,团结多数,稳步推进。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江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这个新篇标志着我们党在重大复杂敏感的意识形态问题上理论的清醒和成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水平的提高。但这个新篇并没有完结。理论探索不会完结,实践就更没有完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使“新篇”历久弥新。
标签: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