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继续教育等重大问题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纲要论文,发展规划论文,重大问题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中央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攀登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途径,是我国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会议的召开和人才规划的实施,对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涉及人才发展目标、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重大政策与工程项目等方方面面,体系十分健全,内容非常丰富。
一、人才规划与继续教育的战略背景与意义
为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党中央在十七大以后抓的一件大事,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此次人才规划的编制,胡锦涛同志指示:在编制过程中,既要认真总结吸取我国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又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的有益做法。温家宝同志指出:人才工作要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可以看出,人才工作离不开教育工作,也必然离不开继续教育。
人才规划旗帜鲜明地强调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这是制定人才规划的立足点。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人才规划开篇提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也是胡锦涛近7年来在5次重要会议上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胡锦涛在这次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我们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科技、资金、信息、体制、环境、政策等要素条件,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这次中央提出人才的“三个第一”: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这是我们做好人才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人才规划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问题,例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开发投入不足,而且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未来,全面规划,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好人才战略储备。应该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发展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人才规划确定的新人才定义为人才工作和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人才定义必然要求处理好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关系,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新人才定义必然要求通过提高全民素质,夯实人才开发基础,要求用好用活人才,形成人人竞相成才的局面,使人才概念不为少数精英所专有。要把巨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离不开继续教育工作作用的充分发挥。
此外,建设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也为推进继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植入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成功,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总之,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推进继续教育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二、大力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任务为继续教育工作创造了广阔空间
“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是人才规划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样也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首要任务,为新时期我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创造了广阔空间。
人才规划提出了要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要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到2020年,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12个领域培养开发500多万急需紧缺人才。而在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包括教育、政法、宣传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5个领域,要培养开发700多万人才。力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人才规划同时提出了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其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大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规划规定:“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公需、专业科目培训,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10007名左右。”
显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做好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这是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三、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继续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人才规划编制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也对人才工作和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编制规划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他指出: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我们要注重把握其客观性,避免主观性,注重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注重科学,这是人才工作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精神。体现在继续教育中,就是要遵照人才成长规律和继续教育发展规律。人才都要在实践中成才,这是继续教育的价值所在。此外,继续教育具有规模巨大、专业众多、层级需要不同、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培训的模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式、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师资等。
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健全规范,这是人才工作科学化的主要特点。要不断加快人才发展的相关立法规范与进程,新形势下,要探索推进《人才开发促进法》、《终身学习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条例(法)》、《职业资格管理法》、《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人才发展和继续教育工程创造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
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创新。这是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在人才评价上,要创新评价标准,重点体现品德能力业绩;在人才分配上,要创新分配机制,体现人才价值;在人才使用上,要克服过去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被用”的弊端,体现公平透明;同时,在发展改革的推进上,提出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各地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深圳“人才特区”,无锡“人才特区”、福建的海西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广西北部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需要统筹联动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发达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人才发展工作的主要做法,多年来为我国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其目的在于将人才规划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将人才的培养开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李源潮部长明确要求每项工程都要精心设计工程方案。工程设计思想是:每项工程都要目标明确、内容明确、责任明确,要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
人才工程具有重大性、衔接性、竞争性、实效性等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程的统筹联动。工程的设计要注意与国家重大专项规划和重大项目相结合。要注意各类人才项目的相互衔接,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益。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例,其与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工程关系非常紧密,在工程实施的对象、主体、内容、目标等方面相互关联,需要进一步统筹。当然,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统筹需要落到实处,关键要在两方面加以保障:
一是人才投入要统筹联动。人才优先投入是人才规划中一个亮点,人才指导方针中首次提出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温家宝总理指出:“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舍得花钱。”“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加大投入是前提,但各项投入的相互统筹不可或缺,为此,人才规划在10项重大政策的第一项“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中首次对教育、科技、卫生的支出(投入)作联动规定,同时要求其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
二是工程的制度与推进工作要联动。要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统筹协调,关联度较大的人才工程,要注意配套联动。尤其要注重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统筹联动。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科技规划定位在创新发展,教育规划定位在培养,人才规划定位在使用。人才工作要与科技、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例如,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要不断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中,要逐步去除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政化模式、“官本位”思想,实行学术主导,科研主导,往往既是人才工作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举措。
五,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战略设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李源潮部长在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指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必须精心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目标、任务与措施明确,确保规划提出的工程实施的目标顺利实现。当然,方案的设计要根据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前期“653”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全面统筹工程的各项工作部署。新工程是一个全方位的战略设计,本文只能择其几个重点简要阐述。
(一)新工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新工程实施要按照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遵循人才成长和继续教育规律,总体规划,分层调控;因需设项,分类定策;多元投入,注重实效;健全规范,完善体系。力争把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变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龙头工程、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二)新工程的目标任务
主要包括:完成大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任务;造就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形成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这三个目标任务既是工程的目标,也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到2020年,要力争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全面形成一个继续教育制度、工作和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良好运行格局。
(三)新工程的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1.急需紧缺人才培训。要依照人才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目录,在12个重点领域及若干相关领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或地区发展需求,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这是新工程的重中之重。2.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重点围绕高层次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专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3.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人才、技术和国家创新能力主体的优势,分批分类、择优遴选和重点建设200家左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4.继续教育的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网络、知识更新培训课程体系开发。5.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四)新工程的几个战略思考
1.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知识更新工程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内容需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业务技术的需求,而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具有规模巨大、专业众多、层级需要不同、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政府要在工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师资等方面要全面统筹,科学研究与部署工程实施。
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在政府的全面统筹。“强政府、弱社会”的治理现状必然要求现阶段政府在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知识更新工程中发挥重要主导、调控等作用。当然,在制度设计层面要适度考虑如何引导、鼓励和发挥社会及个体作用。二是经费的投入保障。要坚持政府、社会、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坚持公益宗旨,发挥对地方财政、社会和个人投入的导向作用。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经常性支出项目。强化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监督管理。
2.组织机构与实施机制进一步明晰。新工程的实施要在总结前期“653”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在新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必须明确工程实施的新的组织体系及其各自权责,并不断建立健全运作协调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负有行业指导责任,但计划性不宜过强,主要负责汇总制定行业培训规划,指导行业工程实施,并从专业上考虑,编制科目指南,确定培训项目,下达培训任务,引导行业知识更新与技术提升。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大规模培训计划及实施、承担区域人才培训,指导与实施非公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工程实施主体,重点发挥区域协调与实施职能。各部门、各地区、各协会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中的急需紧缺人才培训任务,在国家工程实施范围内的应申报纳入工程项目,不搞重复立项、重复投资,提高国家人才工程的实施效益。
3.经费保障应有重大突破。人才规划明确了人才投入优先保障的原则,按照人才规划对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统一部署,各级财政将对各项工程给予相应的财政保障,而且人才规划在10项重大政策的第一项“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这些都表明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续教育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初期的量的发展正式步入质的全面提升。
当然,继续教育有别于基础义务教育,也有别于农民工培训,其费用不能完全由国家财政支付,尤其不能由中央财政全部承担。实施工程要坚持多元投入,要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理念,努力促进各个层级政府的财政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培训经费投入占人力资本投入比例的相关制度,还要引导个人投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经费投入方面还要注意:用好工程经费关键在于立足长远。除了完成工程规定的各项任务外,要通过工程的实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
4.证书管理与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以往工程实施中存在着证书管理和登记制度稍显混乱等情况,新的继续教育工作与工程实施必须统一规范完善证书管理与登记制度。要将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工程学习情况及相应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职业资格年检的重要依据。
5.项目管理制度更加规范科学。从工程项目的发布、招标、投标、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将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要建立工程项目发布制度。根据工程年度计划和培训需求,授权相关部门定期发布工程项目招标目录,面向全社会征集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必须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需求调查预测和反馈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必须制定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培训质量评估、经费使用管理、监督管理和基地退出机制等配套措施。要建立工程项目申报、审核、发布、统计、登记等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强化项目责任。同时要加强师资遴选、评估和培训,完善师资管理办法。
6.非公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问题。新的工程方案不仅要关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知识更新问题,同样必须重视私企与民企等非公组织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问题,为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