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奕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在房建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完成浇筑后,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非承重的构造柱等混凝土结构需要相继施工,这就是常说的二次结构施工。这里主要是结合本人在房建工程监理和施工过的经历,谈下二次结构构造柱的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如何控制。
关键词: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一、构造柱的作用
1.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
2.构造柱与圈梁的配合,加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类似框架结构,可称为“弱框架”,对墙体起到约束作用。当墙体开裂以后,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
3.构造柱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虽然提高的比例不是很大,但试验表明:能够提高砖砌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提高的幅度与墙体的高宽比、竖向压力应力、开洞情况等因素有关),能约束墙体的开裂,对限其裂缝开展起一定作用;
4.对于高宽比较大的房屋墙体,构造柱能提高墙体的抗倾覆能力,防止砖墙的整体弯曲破坏。
二、构造柱设置的一般原则
1、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中部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剪力墙时以及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三、构造柱的构造要求
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小于1m或伸至洞口边;
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x18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一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5mm。纵向钢筋应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钢筋绑扎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同时接头范围的箍筋要加密。
四、构造柱设计及施工依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相关图集等。
五、构造柱施工常见问题
1.构造柱主筋位置错位、缺少、骨架扭曲变形;
2.构造柱与结构无可靠连接;
3.构造柱立筋与预留筋搭接长度不够或绑扎不牢固;
4.构造柱箍筋间距偏大、箍筋无加密区或加密区不够;
5.构造柱与砌体拉结筋无锚固弯钩或长度不够;
6.构造柱与砌体拉结筋设置间距偏大;
7.构造柱钢筋内水电线管预埋设置过多;
8.后植筋间距过小、钻孔过浅、孔内碎渣未吹扫清理、锚固胶不合格、抗拔力不足以致用手拉下即掉等;
9.无后置筋拉拔试验报告,已砌筑填充墙。
10.构造柱根部未凿毛、冲洗,内有垃圾未清理,未经验收已封模;
11.构造柱根部砼“夹渣”、露筋;
12.构造柱砼拆模过早,造成表面脱皮,多处裂缝;
13.构造柱砼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缩颈断离、漏浆、胀膜和强度不足;
14.构造柱砼与墙体连接整体性差。
15.构造柱浇筑时,上口不采用喇叭口支模或采用喇叭口支模浇筑不密实,不能一次成型。
六、针对构造柱施工问题,应当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认真做好技术交底
针对二次结构构造柱施工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问题,在施工前,首先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把施工工艺、施工要求、注意事项讲清楚,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相关人员,形成交底记录,交底人和接受人分别签字,以示明确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确保实施施工技术措施
1)确保构造柱钢筋骨架的位置要正确
钢筋骨架应分两阶段来控制:首先是砌墙阶段,我们知道,嵌砌在砌体墙中的构造柱的一般做法是先砌纵横墙,并在构造柱的位置处留出“柱腔”,然后往“柱腔”内浇筑混凝土,便形成所谓的构造柱。砌筑过程中要不时检查马牙槎的垂直度需符合要求,否则马牙槎会将构造柱的钢筋骨架推向一边,产生位移。而且构造柱的钢筋骨架一般刚度均不足,施工中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向另一侧偏移。所以应随着墙体逐步增高通过墙体拉结筋来固定构造柱。其次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构造柱柱腔较小,浇灌混凝土的确不太容易,有些人为方便将钢筋推在另一边然后浇灌,钢筋便出现了偏移,出现这种情况一要强化工人意识,各工种之间不能互相破坏,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二是在混凝土的浇灌过程中钢筋工要派专人看管,监督混凝土工的行为,同时在构造柱模板支好后要将构造柱的中心位置标在圈梁的模板上,若发现钢筋位置偏移,要及时修正。
2)要正确留设马牙槎
构造柱与砌体墙之间要通过马牙槎连接,从每层柱脚开始,严格执行先退后进的原则,保证柱脚为大断面。每一马牙槎的齿高一般约为30cm(5层砖高),齿深不小于6cm.
3)钢筋骨架的绑扎要正确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应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头长度z、不能一律为35d,而要根据现行规范及钢筋的接头率来取值,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cm.根据新的抗震规范拉结钢筋必须是拉结网片,不能随意丢掉4焊接短筋,而且应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构造柱钢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通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混凝土的材料及配比要正确
①钢筋、砖、砂浆等所采用材料或半成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选用并按相关规范、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②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粒径宜选用2cm以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cm~7cm.切不可用施工中所用砂漏充当石子来拌合混凝土,同时留设同条件的试块。
5)确保及时清出其内部杂物
首先木工模时应将构造柱内杂物全部清理干净,不可遗留碎砖、木屑、落地灰等杂物。其次应凿去表面松动不密实的混凝土然后用水清洗,再用素水泥浆或同等标号的水泥砂浆作结合层,最后再去浇灌混凝土。
6)严格控制轴线
每层墙体砌筑前应先对构造柱进行放线定位并留出马牙槎的位置,砌筑时应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将柱中线逐步引至墙及上层圈梁的模板上,以便及时校核,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中心线(轴线)符合施工要求。
7)确保砼浇筑密实
浇筑前,梁底与砌体之间需要支设喇叭口,即下料口。浇筑期间,要确保边下料,边振捣,达到预计浇筑砼量,直到喇叭口处喂满密实。
8)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过早拆模,容易出现砼强度不足,造成结构件沉降变形、缺棱角、开裂等质量问题。为此,现场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木工班组和砼班组的及时协调,确保按照同条件砼试块强度来判断拆模时间,绝不可以模板周转为由提前拆模,故意人为造成质量缺陷。
(三)开展典型引路,推行“样板房”做法
施工单位应选择典型的户型进行“样板房”二次结构施工,落实各分项、子分部工程使用的材料、工艺做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提升二次结构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样板房”施工完成后经有关责任主体单位检查验收后方可全面推广施工。
(四)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严格工序管理,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的跟踪质量检查和记录,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要求立即整改。否则,将依据情节予以处罚。同时,质检员要根据验收要求,及时向监理人员报验进行验收,以期确保施工质量合格。
(五)强化各方责任,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的行为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要履行好各项施工过程中的行为职责;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图集及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巡检,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要求并督促整改;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二次结构工程的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降低二次结构施工的质量标准;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巡查时发现存在不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的质量问题,可根据质量问题的大小,对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及责任人责令整改、约谈或按有关规定实施扣分、通报等处理。从而不仅象二次结构构造柱这样的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可以控制和得到改善,而且使二次结构和整体的房建施工质量通病可以控制,施工质量都可以得到提高。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构造柱是二次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砌体墙中增设构造柱,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正常设计和施工条件下,它与圈梁共同作用约束了砖砌体的开裂,使裂缝不至于进一步扩展,即使开裂也不至于倒塌,使之由很脆的材料组成的结构获得可观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在非承重砌体墙在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正确施工构造柱,保证施工质量,杜绝施工质量隐患,对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普遍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姚万春,薄春。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年第06期。
[2]《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
[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北京土木建筑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
论文作者:褚衍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钢筋论文; 圈梁论文; 墙体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砌体论文; 密实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