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风险与利益分配方法
范 闯,刘玉明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动态运营过程,引入PPP模式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就是建设过程中构建较为系统化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基于PPP模式下的激励理论是以经济学视角界定的。在PPP项目合作中公私部门两者达成协议时,需要提前确定该合作收益分配基点,同时需要约定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及第三方要考虑涉及合作自身利益条件要求,彼此间渴望达到自身最佳获取效果的利益。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模式利益合作分配关系,和所付出投入的承担风险相适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项目合作中促进公私双方彼此友好协作稳定条件,同时更能增加彼此合作积极性。通过假设智慧城市建设中的PPP模式的总收益确定的前提条件下,非影响公众关系利益的条件,合理采用收益分配模型多种因素条件影响下分析,公私双方部门在PPP项目合作中采用最佳的利益分配理论方法。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私合作制;风险与利益分配
一、风险机制的市场准入概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PPP模式的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就是建设过程中建立较为合理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在PPP模式建设目标并不一致,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部门作为发起人,通常既要考虑建设提案的公益性还要注重吸引参与企业的积极性,风险分担制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私有部门投资热度,防止政府提出的建设构想无人响应的局面。当界定风险分担方案较为适当时,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更具有可操作性,对私有部门投资也会有吸引力[1]。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PPP模式研究重点,主要因素要考虑公私部门之间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建立风险分配基本原则,利用风险分担模型提出适合分配方法,构建PPP项目运营评价,提出适合国情与建设环境适应运营机制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是将风险合理地进行分配,政府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在其分配原则下,彼此自身承担对应责任担当。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对于市场机制引入更需要规范化,这也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宗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那么该怎样确保各类私有部门在竞争平等基础上,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构建适合PPP模式关系的市场准入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2]。引入PPP模式就是引入各类资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私营部门是指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PPP模式中除公共部门以外的投资者,其包括国有、外资与民营三类企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引入PPP模式实践运营时,需要满足社会效益与公共消费需求要求,同时具有一般商品和服务不具备的特征,国有企业自身优势明显,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决定超越单纯商业利益目标,外资进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其控制权必须掌握在政府或国有经济手中,因为外资企业的投资额度有限,所占据投资总的比率也不大;民营资本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形成了利益优势,私有部门投资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是,民营投资资本并不能完全进入城市建设中,已凸显国家政策支撑的市场准入,只是缺乏更为完善系统的相应政策配套措施。
油气调控中心:新设独立机构,作为管输共享平台,连接供需两端,负责统一调配油气管网输送能力,统筹产、运、销、储、贸各环节。根据管输使用者的需求时间、需求地点优化管网运行,就近最优输气,实现多气源、多用户、多管道系统的统一平衡、统一调控功能,兼具公平开放监督,与国家监管协同互补,牢牢管住“中间”环节,同时通过调运获取收益。
市场竞争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实践中各种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程序和制度没有体现出来,制约企业自身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积极性,智慧城市建设引入PPP模式时,要特别激励引导让私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共同的利益上需要确定私有部门的效益目的一致性,让私有部门的效益目标都能够真正从建设运营中获得利益,让引入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取得最佳效益[3]。因此,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信誉,以私有部门彼此间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为基础,通过外资企业先进科学技术与完善的管理思想理念,才能真正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势,积极利用私有部门企业的资金的运作性,鼓励参与投资社会公益建设,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投资者的需要。
二、风险识别与利益分配理论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否可以成功运营的关键,是必须要构建较为完善合理的PPP模式利益分配体系,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决定因素在于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在此,本研究不对价格形成机制做深入探讨。由于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在合作利益目标不一致,建设过程中私有投资者利益的最终目标实现自身利益最佳效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利益分配机制来解决利益最大化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利益分配时要考虑政府和私有部门之间风险分担关系、职责定位、监管程度、投资比例等因素,其双方所产生收益将会因风险承担增大而递增。PPP模式投资者私有部门利益分配,对私营部门需要在项目建设前期,就要制定一套较为适合完善的收益分配方法体系,其目的是支撑项目运营后为各私有部门投资者得到利益最大化,如果所得总收益小于项目制定前期所期待的结果时,收益分配体系需要调整价格机制,也可以协商公共部门向私有部门给与参与项目投资者利益亏损补偿,当建设项目总收益大于项目制定前期所期待的结果,公共部门可以采用提取超额收益,归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基金降低相关价格,这其实也是在公共服务中消费者希望可以享受舒适的低廉价格体验[4],从当期实践研究中发现,公私合作项目对最终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并不多见,缺少较为完善系统体制,所以对于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利益分配构成是很有重要,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发现,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是PPP模式的核心机制,那么如何规避风险与分配出现预期外的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首先是以建设实际收益出现比预期值过高,这种情形需要公共部门在公众监督压力下,重新考虑并分配项目参与管理的特许权;其次如果建设后期收益比预期利益低,并且给私有部门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以至无法继续履行双方合作协议,那么就需要考虑,在制定PPP模式建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时,以怎样的手段解决该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制约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益分配关系是由许多因素构成,通过研究归纳以下五类因素,如图 1(见下页)所示,其中:
确定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权重,形成数值判断矩阵并且判断遵循一定的比率使其定量,求出权重值。对各层中元素进行比较常用到Saaty标度方法解决多人合作对策,当利益活动为非对抗时,合作人数增加不会减少效益,为了决策者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建立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并一致性检验[5]。
其中Vg表示公共部门的收益,V表示PPP模式的总收益,Vs表示私营部门的收益;μ表示在利益分配中所承受风险的重要程度系数,λ表示在利益分配中投资重要程度系数,1-λ-μ表示政府众利益分配所占的满意度系数,Ip表示企业投资经济成本总投入中占的比例,Ig表示政府投资所占的比例,影响利益分配中的调节性因素主要包括:x所表达的是政府承担风险比例系数,Z表示公众满意度系数,Y表示企业在项目中占风险的比例系数。
二是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数学模型。应用分析决策问题,构建层次分析模型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建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首先建立因素集,组建对应评价m个单位因素,其中以U表达关系式U =u1,u2,……,ui), 每个u1有j个二级指标,其中u1说明一层指标中第i个指标,ui=(ui1,ui2,…,uij),V= (V1,V2,…,Vn),V代表确定评语集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结果集合,在PPP模式项目风险评价中各因素权重集的确定,是各项条件因子权重的重要工作,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对应因子关系相对重要,根据一级指标重要程度,确定层次分析法各项因子指标权重,赋予单个因子指标对应权重,其中 βi≥C,时,其表达式为 ∑βi= 1,B =(β1,β2,…,βi) 单独对应指标权重的二级指标程度 βi= 1,B = (β1j,β2j,…,βij, 单因素进行评价 βij≥0,建立从U至V模糊关系R,∑βij=1,确定模糊关系矩阵,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的层次单排序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中:∑N表示专家的总数,计算第j风险的第 i指标权重, rij:rij= Nij/∑N,Nij表示把第j风险的i指标回归在单独风险程度,表达式算出关系矩阵模型R:
通过这一流程,我们注意到第五点“建立起通用的工作平台”、第六点“建立使用服务、呈现服务的工具”、第七点“建立起岸基对于提供服务所必要的基础设施”,将是MS服务的基础及核心。
图1 PPP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利益分配因素
三是公众满意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目标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但是政府不希望投入过高的经济成本。那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慎重考虑公众的意见,平衡双方矛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更适当的利益分配方法,及其解决问题的有利渠道。
四是投资比例。参与项目的投资者之所以投入较多经济成本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资本的实质就是追求利润,公私部门在项目投资中都希望通过积极合作能获取利益最大化。PPP模式理论采用合理利益分配预测分析,是希望通过吸引企业私有部门积极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使合作彼此双方适当的投资比例,防止私有部门社会投资者企业由于成本投入过多反而使该建设过程中受到损失,那么确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两者之间投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将是PPP模式建设的重要过程。
2.专业人才的影响日益增加,并且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价值更加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管理活动时,必须注重创新形式,给予企业实践更大的动力。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了许多以往不曾遇到的问题,这是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想要有效应对,就需要在坚持创新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素材内容,通过认可知识、尊重科技,从而让企业获得发展。比如现在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员工不再是被动管理的对象,而是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份子。
三、基本假设与分配模型的构建
(一)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政策环境稳定,公共部门有责任保障项目建设中稳定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相对处于一个利益平衡态,无较大的政策变革影响,这样有利于利益在相对公平的状态基础上得以分配。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收益确定状态环境下,公私部门的总收益也就是政府部门与私有部门合作,双方获得的利益总额,其中内容包括私有部门的预期直接收益及其政府在特定环境下给予的补贴或优惠政策等,基于风险分担机制对利益分配所产生的相对多方面影响。其次,假定政府与企业间通过有效的沟通,以风险分担状态与PPP模式投资比例为基本利益意向积极合作,那么公私部门的积极参与程度假定为100%,利益分配模型的关系,可以假设分配双方利益的核心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假定监管程度值100%,为了体现激励约束机制,可以确定双方视为常量。最后,在基于PPP模式项目建设中利益分配,社会满意度则作为衡量政府导向目标效益最大化,那么增加社会对政府公共部门的满意度变量,会使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目标利益得到最佳,这是促进关键指标来调整分配利益的有效方法。
(二)构建分配模型。
2012年是塞莱默公司在中国实施项目的第三年。到2013年,塞莱默水印计划在中国的总投资将达到150万美元, 覆盖50所贫困学校。
(三)参数方法确定
一是构建PPP模式风险指标。由于风险分担与收益分配之间是有必要联系关系,因此需要构建PPP模式的风险指标体系(见图2)。
五是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的风险分配。政府在项目运行中所承担的风险成本是很大,本身是发起者,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如果过于独立承担项目建设职责,会过多投入经济成本,同时运营效率相对较低。那么将智慧城市建设风险转移给私有部门企业,让私有部门积极参与投资,通过PPP模式降低项目的成本,让私有部门可以通过低成本进行运营,这样不但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率,保障建设质量,更能增加公私部门双方投资总收益,政府建设目标是提供对公共效益最佳状态,那么私有部门参与建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积极参与项目投资,最终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风险最具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原则,要求对风险加以合理分配,并所要承担相应风险,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可以调整PPP模式风险分配的因素,将明显责任的特定风险对应分配,利用风险与收益匹配机制,可以将比较模糊的风险加以控制。
四、层次分析法评价系数确定
PPP模式采用专家评分方法可以确认,PPP模式建设系数和投资风险程度系数,通过征询相关专家学者建议,来确定项目建设投资程度系数与风险重要程度系数,将以往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判断得以形成客观化,在实际项目投资比例应用中,利用项目的相应系数可以反映出其最佳客观性和合理性,投入比重是政府与企业两者投资比重,还是为PPP模式建设过程顺利实施而投入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人力物力成本等,这需要通过多次双方谈判沟通认定相关参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PPP模式风险分摊系数,通过风险分配的模糊数学评价识别判定,这必须要政府与企业之间二者项目建设后依据实际投入,可以通过抽样数据确定公众满意度系数进行实地群众调查,股权比例作为投入比重风险分摊系数,通常运用网络评价进行统计,再经过处理来得到需要的系数,对风险分配的比例考量是把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不确定的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图2 PPP模式风险指标
二是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政府部门作为项目的发起者,更是主要投资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向社会资本方出资,在遇到项目进展阻力时通常公共部门可以具有社会公众和企业关系的利益协调作用,所以,PPP模式的收费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过程中利益分配如何制定是核心焦点,由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收益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在现实应用中企业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获取更高收益,而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政府作为PPP模式建设过程中的监管部门,必须有能力执行相关权力,为社会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及产品服务。政府把控PPP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其收益也要相应的回报,因此,加大监督职责力度,防止私有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政府部门必须在监管力度上有更大的提高,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保障。
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ui中评判,对第层体系对应指标评判矩阵权重为Ri,确定对应模型算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Pi=Bi·Ri,综合评判R表示评价矩阵,表达式P=B·R,其中,有[R=P1·P2,…,Pj]T,B 对应全部因子指标综合评判结果,那么可以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导入具体数值,对应政府的风险分担值,计算出政府对应的风险分担系数的确定,其表达式 V = (V1,V2,V3,V4,V5),其表达式等于 {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计算结果系数等于( 0.92,0.75,0.31,0.52, 0.11),综合考察时,每层指标并非一致性,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非一致性所对应的风险指标集为U5={成本超支风险,工期延误风险,设计风险,安全风险、质量未达标风险},建立U-V专家评价关系矩阵,?
一是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的积极程度。PPP模式的合作基础是政府与私有部门企业共同积极努力合作来完成的,只有政府与企业之间职责定位准确,才可以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并获得预期的收益,想获取项目的更大收益,就需要公私部门积极程度更高。
对于“中国风”作品语言直接从修辞角度的研究较少。主要有亓迪的《浅析中国风歌词中常用修辞格》⑧,其对“中国风”歌词常见修辞格进行分析,深入浅出。
表1 准则层判断矩阵Ui-Vif
根矩阵模型的最大特征表达式:λmax=4.2198,CI = 0.0733,RI= 0.90, 得出关系式 CR =0.0814 < 0.10,结构确定一致性,对应 PPP 模式风险权重系数为 B5 = (0.2076,0.5521,0.0896,0.15.7)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P5 = B5·5, (0.2076,0.5521,
计 算 系 数 结 果 等 于 (0.079,0.165,0.364,0.310,0.109) 建设风险大 小: A5 = P5· VT=(0.097,0.165,0.311,0.364,0.109),(0.918,0.749,0.306,0.521,0.109)T = 0.475
那么在PPP模式建设中政府的风险系数确定值0.475,其项目合作中企业分担风险系数确定0.525,因此其他风险系数也可以通过此方法算出,经过层次分析可以得出政府与企业在PPP模式项目中U系列风险的权重系数aj,PPP模式的风险n种,可以假设X、Y为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两者之间风险分担系数值,同种风险有Xi+Yi=1,ai为每一项风险的权重系数,其表达式:X=a1·X1+a2·X2+ … +an·Xn和 Y =a1·Y1+ a2·Y2+… +an·Yn。对于上述拟合模型方法,可以发现任意方法计算指数对模型做系统性结果,其次是对较为突出的指标进行校验,研究方法得出数值具有可适用性意义,通过判段前文理论分析,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前期建立合理PPP模式的风险机制体系,确定影响相关因素模型的拟合效果,利用指标系数结果来评判所前文所假定的关系。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可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营风险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校验,在计算系数值合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判断模型假定的关系是否确定。
2.从格兰杰因果关系看,广西对东盟出口贸易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两者间互为格兰杰原因关系,而广西对东盟进口贸易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两者间不存在格兰杰原因关系。
结 论
根据研究方法可以验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引入PPP模式,公私部门双方利益得以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与企业二者之间必须要有较强积极参与合作意愿,构建PPP模式的风险评价与利益分配模型,是对政府与企业合作中风险掌控,为了让合作双方对公共建设事业认知,让公共部门从原有的执政思想作风中走出来,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合作平台,以合作者、监督者的角色,把控对公私部门双方风险,目的为了PPP模式合作中收益达到最佳状态,政府应和私营合作者充分沟通,预防PPP模式过程中风险评价和分担不当,利益分配不对等产生项目变更或合同终止现象,公共部门需要营造更加健康、公平的金融环境,激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的热情,本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风险与利益分配方法研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最终得到公私部门合作中利益分配比例,结论对于智慧城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具有适用性实践指导价值,在以后的建设实施中需要更完善的PPP模式风险与利益分配机制。所以,科学制定公私合作中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共识变得尤为重要,更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引入PPP模式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楠森,刘志祥.新形势下的北京市政基础设施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10,(2):6-9.
[2]刘金龙.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汪锦军,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模式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4):51-53.
[4]李明哲.国外 PPP 发展动态述评[J].建筑经济,2014,(1):5-9.
[5]吴书霞,单雪芹.我国PPP模式合作中的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6-38.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Risk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PPP Mode
FAN Chuang,LIU Yu-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is a long-term and complex dynamic operation process.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PPP mod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risk sharing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The motiv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 PPP model is def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Wh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epartments in the PPP project cooperation reach an agre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base point of the cooperative income in adv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stipulate the public sector,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third partie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the conditions of cooperation i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he desire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of their own.Then, the PPP model of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has a profit-sharing relationship,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risk of the investment.In this way, it can promote the friendly and cooperative condition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parties in the project cooperation,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cooperation enthusiasm.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he total benefits of the PPP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are determin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conditions that do not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public relations.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the rational us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model,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dopt the best theoretical method of interest distribution in PPP project cooperation.
Key words: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PPP; risk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1971(2019)02-0135-06
收稿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范闯(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从事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刘玉明(1970—),男,安徽宣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王 春]
标签:智慧城市建设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公私合作制论文; 风险与利益分配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