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涛 周荣山 孙燕 (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200003)
【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手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干预效果;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效果。并检验“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方法 随机选取了本院门诊及病房内符合研究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经知情同意书告知后愿意参加研究的共80例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39例,对照组41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工具对于他们在干预前后的4个不同截点进行评定。然后将两组测定结果分别进行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经过“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综合干预的研究组在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测定的得分在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显著低于入组基线值测定得分(P值均大于0.01)。而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研究组在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值在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均显著低于入组基线值测定得分(P值均大于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形式的综合心理干预手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干预及医患关系的改善均起到了明显作用。为今后在医院,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服务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 医患联谊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 心理健康 综合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087-0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最终常发展为精神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1]。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通常在家庭而非社会,家庭成员常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料者。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严重影响[2][3],已经有结果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存在严重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4],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80.4%出现上述心理问题[5]。而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又加重了家属的负性情绪,家属这种负性情绪在患者家属的陪诊或住院探视过程中又使患者家属处于易激惹和烦躁,加之家属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常又易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并使患者家属对专科医院的满意度下降。如何解决和干预这一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6]。研究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在患者,家属,医院三方面共同构筑一个平台,使之能在这个平台上有效的交流和及时的干预,对于关爱患者,关心家属,化解医患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拟通过在我院建立一个新型“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的形式,由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家属,专业精神科医生及护士,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组成的“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通过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前后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对疾病的知晓情况和对医院医患关系满意情况变化,对“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检验,求证该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寻找出有效的干预对策和方式,为今后在医院,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服务提供资料和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们选择了本院2005年-2008年在本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的符合CCMD-3诊断标准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家属。入组标准:①长期与符合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诊断且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生活在一起至少一年以上的家属②年龄25-55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影响检测的生理缺陷③排除有酒精依赖及药物依赖或其他精神疾患④初步筛选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50或抑郁自评量表(SDS)≥53分⑤入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经知情同意书告知后愿意完整参加为期一年研究的并愿意接受随机分组等。
符合研究条件对象共107名,按随机表抽取80名,其中男性37名,女性43名;年龄27-54岁,平均(41±12.89)岁。将80名家属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9名,男性19名,女性20名,平均年龄(40±13.09)岁;对照组41名,男性18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41±14.11)岁。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的被调查者一般情况问卷:用于收集本研究患者家属的相关的人口学资料。
1.2.2 抑郁自评量表(SDS)[7]: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由20个条目的组成,按1-4级评分。本研究中在入组时,干预3月,6月及12月各测一次。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7]:用于评定有无焦虑倾向的主观感受及治疗中的变化;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分为1-4级评分。本研究中在入组时,干预3月,6月及12月各测一次。
1.2.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8]: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检查量表,从十个方面来了解心理健康程度。总计90项,10大因子。本研究中在入组时,干预3月,6月及12月各测一次。
1.2.5 精神知识知晓度问卷和医患满意度问卷:本研究中用于测定患者家属在接受干预前后的精神科知识提高程度和医患关系改善情况。本研究中在入组时,干预结束时各测一次。
1.3 方法
1.3.1 专题心理知识讲座:每一个月作一次专题心理知识讲座,在干预期间,对患者家属做关于如何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心理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共十二次课。(由心理咨询师完成)。
1.3.2 心理干预活动课程(包括心理素质训练):对干预组的患者家属开设心理干预活动课,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时。将心理素质训练中的内容融合到心理干预课程中。具体的训练方法有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我反省法、实践锻炼法、情景模拟法等共十二次课。(由心理咨询师和活动课康复护士共同完成)。
1.3.3 心理咨询与辅导: 每次专题讲座后,留一部分时间为团体咨询时间,对提出的问题予以现场解答。每周三为心理咨询日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同时开设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对个别问题予以解答,并针对患者家属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如何克服不合理认识,如何寻求社会支持等专题咨询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康复护师共同完成)。个体咨询毎周三定期视患者家属需要开展。心理信箱为咨询师邮箱。心理热线为我院病区的医生办公室电话。(由常设心理咨询师完成)。
1.3.4 短程心理治疗: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干预组患者家属,进行短程心理治疗。具体视干预组具体情况决定课程安排。(由课题组四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共同完成)。
1.3.5 对照组的家属只进行常规的随访。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X2检验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一年随访中共脱落11例,其中研究组6名,男性4名,女性2名;对照组5名,男性1名,女性4名。流行病学的各种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严重的重性精神病之一,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我国的分裂症患者90%出院后在家庭生活,这给家属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9]。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于精神病的歧视给家属都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容易在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后继而呈现负性情绪的高表达[10],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回归家庭后的转归,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同时,家属的这种负性情绪又常使家属处于易激惹和烦躁,加之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使他们感觉缺少医疗资源,极易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并使家属对专科医院的满意度下降。这一系列的相互之间的恶性循环,使患者﹑家属﹑医院的三方矛盾也变得易激化。如何解决和干预这一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11]。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在寻找一种有效的干预机制,希望有一种新型的社会支持体系或措施能对患者,家属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家庭成员不合作态度使家庭干预的开展十分困难[12]。精神病患者按说放在社区更好,但在社区里应有专门服务人员为其服务。但是由于我国精神病医生本来就比较少,而家庭干预治疗对医生提出的要求更高,应该是全方位的治疗和康复,在社区里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加之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服务人员人数太少,在社区里开展工作比较困难。
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新型“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的形式,由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家属,专业精神科医生及护士,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组成的“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家属等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在干预中,我们遵从以下原则:①保证干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②预防、治疗、发展三结合,以促进患者家属的个性完善为最高目标;③知识传输、心理训练、咨询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④综合心理干预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尽最大可能争取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⑤保密性。在综合心理干预中充分考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家庭成员患病这一应激事件的调节适应和提高患者家属自身健康发展这两条主线。对应激事件的调节适应包括:适应家庭生活规律的改变、适应家庭负担的加重、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消除焦虑抑郁情绪、适应挫折、学习照顾患者的知识与技能等。发展的内容包括:认知方式的合理化能力发展、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发展、适应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等。通过一年的干预随访研究,我们可喜的发现,经过“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综合干预的研究组在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测定的得分在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显著低于入组基线值测定得分(P值均大于0.01)。而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研究组在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值上三个月后测定、六个月后测定及十二个月后测定均显著低于入组基线值测定得分(P值均大于0.05)。这表明“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的综合干预手段起到了明显作用,研究组中无论是抑郁、焦虑自评还是精神症状自评中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恐怖、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有下降。我们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时,还做好了家属的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宣传,使他们了解了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及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更提高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消除了他们的负性情绪。同时,在研究开始前及研究结束后的精神知识知晓度问卷和医患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干预后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医患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说明通过建立“精神分裂症医患联谊会”的形式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与他们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改善了医患关系,并最终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回归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和保障。求证了该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寻找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干预对策和方式,为今后在医院,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服务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样本量较小,对于某些不可控因素的把握能力欠佳等,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461
[2]Phillips MR.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families coping with schizophrenia.In Chinese Families In thePost_Mao Era(eds Davis D Harrell S.) Ba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mia Press,1993,277_306
[3]李梅香.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30—431
[4]史红.102例分裂症家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77
[5]张玉娟.精神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需要的调查.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7(16):16-17
[6]精神疾患的社区防治(电子版)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 12-214,223-224
[8]陈昌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 9,31-35
[9]赵向辉.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36-138
[10]冯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模式探讨[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5):547-549
[11]王义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调查及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124-126
[12]张彩玲.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6):5669-5670
上海市黄浦区卫生事业科技发展奖励基金项目课题(2008HGG-11)
论文作者:沈涛,周荣山,孙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家属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医患论文; 联谊会论文; 自评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