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与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介入治疗,并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IMI 3级血流占比率87.5%与STR≥50%占比82.5%,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VEDD(46.52±4.67)mm与LVEP(61.52±3.69)%两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使得相应供血区域心肌处于缺血状态,进而导致局部区域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使闭塞血管有效开通,使心肌血流灌注得以恢复,但是在急诊介入手术期间,因球囊、支架的挤压关系,易导致血栓出现破碎、脱落,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远端或者微循环发生栓塞,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现象[2]。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激活,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使血栓碎片减少,避免远端微循环栓塞,使“无复流”或者“慢血流”情况发生率降低[3]。本组研究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组研究,纳入患者均在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为(57.52±4.25)岁,累及血管:21例前降支,8例回旋支,右冠状动脉11例,合并症:糖尿病30例,高血压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为(58.66±4.43)岁,累及血管:19例前降支,9例回旋支,右冠状动脉12例,合并症:糖尿病33例,高血压3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两组急诊术前均给予患者300mg阿司匹林嚼服与600mg氯吡格雷口服治疗,经经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维持用量0.15μg/kg/min,维持时间为36h。行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肝素50~70U/kg,并对患者的活化凝血时间维持在200~500s之间。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前进行血栓抽吸,选择6F指引导管与BMW导丝,血管累及处至血管远端,并沿着导丝将单轨导引型导管送入,血栓抽吸导管至病变部远端2~3处,外接50ml套装负压吸引管反复前送,或者将导管后撤抽吸导管,避免空气经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反复抽吸2~4次后准确记录靶血管血流变化情况[3]。若抽吸导管无法通过时,则需选择2.0mm×15mm或者2.5mm×15mm球囊预扩张后,再将抽吸导管置入。针对存在血栓病变者行介入治疗时,可在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注射液,先推注5ml,观察患者的血栓负荷情况,若血栓负荷仍较大时,则需间隔5min后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10ml。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患者血管内残余狭窄程度,选择球囊扩张后将支架置入[4]。对照组仅实施介入治疗,将导丝通过病变后,行球囊扩张,然后选择适应直径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均给予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术后IRA的TIMI3级的占比率与最高导联STR≥50%占比率;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术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本组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描述并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TIMI 3级血流占比率87.5%与STR≥50%占比率82.5%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诊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病死率。但是急诊介入术后患者易出现“无复流”或者“慢血流”现象,多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导致患者出现微循环解剖结构受损或者功能障碍[5]。为了有效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可采用远端保护装置、药物强化抗栓、血栓抽吸导管等方式治疗。通过血栓抽吸装置可将血栓抽吸出体外,降低血栓负荷,微血管栓塞,改善心肌微灌注,同时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结果。利用血栓抽吸导管可将患者血管内血栓、斑块片等机械性团块有效抽吸出来,提供即可对抗及预防继发性高凝状态的超选择性灌注药物途径,给予患者替罗非班治疗,具有明显局部抗血小板功能,可对抗病变部位高凝状态,使冠状动脉即刻血流量明显增加,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6]。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近期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幼林,黄琼,王瑞敏,等.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25-28.
[2] 凌永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31-32.
[3] 杨蕾,陶虹霏,段秋艳,等.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7):823-825.
[4] 黄永培,林良才,罗招川.替罗非斑联合Diver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7,29(7):974-977.
[5] 丰冠鹏,魏运亮,宗书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6,6(24).
[6] 宫明莲.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3):63-64.
论文作者:许朝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血栓论文; 抽吸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