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兵 张来安 周杨林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晚期肝脏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多例宫颈癌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均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并临床效果观察及治疗后随访。结果:通过对多例宫颈癌晚期肝脏转移瘤的放射介入治疗,除1例无明显变化外,5例转移瘤病变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坏死,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灶效果明显,为临床宫颈癌肝转移瘤提供治疗方案,使宫颈癌的预后得到改善。
【关键词】宫颈癌;肝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剂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174-02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有少部分宫颈癌晚期转移至肝脏形成肝转移瘤,造成肿瘤扩散,致肝脏及功能受损,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该肿瘤治疗首选方法之一,可控制肿瘤生长,病变明显缩小,部分发生缺血坏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采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共6例患者宫颈癌切除术并肝脏转移瘤介入治疗,治疗疗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宫颈癌晚期肝脏转移患者6例,原发灶均行手术切除、全身化疗,有1例追加盆腔放疗,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宫颈鳞癌5例,腺癌1例,其中有2例患者肿瘤复发,经第一次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第4、11个月病情恶化离世。按宫颈癌2009年 FIGO分期[1]:Ib2期1例,IIa1期4例,IIb期1例,转移瘤直径小于等于4厘米1例,大于4厘米5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2],右股动脉穿刺置管,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造影示转移瘤供血情况,再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血管,6例均行第一次肝动脉内缓慢灌注化疗,灌注药物顺铂(DDP)120mg+0.9%生理盐水250ml水化,紫杉醇注射液(taxol)120mg+0.9%生理盐水200ml,分别脉冲式缓慢灌注,用时约30分钟,然后透视下缓慢推注适量栓塞剂,国产碘化油10ml+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30mg乳化液约2~5ml。间隔时间1周、4周,1周后复查CT肝脏转移瘤4例有缩小,2例无缩小,其中2例超选择性透视下缓慢推注中长期栓塞剂,适量明胶海绵微粒[3]规格350~560um+造影剂进行栓塞治疗,有1例腺癌再次间隔4周后转移瘤周围有新生血管生长,重复第二次超选择性肝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治疗。另4例4周后均行第二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上。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肝区不适、疼痛、腹胀、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缓解情况判定。标准:0为完全缓解,1为明显缓解,2为中度缓解,3为轻度缓解,4为未缓解,0~2为有效。
1.3.2疗效判断根据WHO标准:结合影像学检查,主要为CT、MRI检查观察7~9天、4周、8周肿瘤变化情况进行判断,我院主要采用中上腹CT平扫+增强检查。完全缓解(CR)转移瘤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转移瘤最大两径乘积小于50%,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为转移瘤体积增大或缩小均不超过25%,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转移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为CR+ PR。
2.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第一次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反应、脱发等发生,第3~7天转移瘤所致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症状缓解率达90%,第二次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8%。
2.2 影像学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均行中上腹平扫+增强扫描,分别为术前、术后7~9天、第4周、第8周随访,第一次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后,术后第8天有4例宫颈癌肝转移瘤缩小超过病变体积50%,转移瘤有坏死,有效率PR达66.7%(4/6),有2例宫颈癌肝转移瘤无明显缩小,于术后第8~9天行肝动脉超选择性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治疗,有1例转移瘤有缩小,有效率PR达83.3%(5/6),另1例宫颈癌肝转移瘤病变缩小不明显,未见明显增大,SD约16.7%。4例宫颈癌肝转移瘤第五周再次重复第一次治疗,病变有进一步缩小,再次超过病变体积50%,第二次有效率PR达100%(4/4)。
2.3 介入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
我院采用GE平板血管机对宫颈腺癌肝转移瘤行肝动脉造影示,4例肿瘤血供较丰富,转移瘤有明显肿瘤染色,未见动静脉瘘、栓子及其它畸形,2例肿瘤有血供,有轻度染色。经肝动脉放射介入治疗后,5转移瘤供血有减少,肿瘤染色浅淡或无染色,除有1例转移瘤无明显变化。
2.4 带瘤生存率
截止2015年9月30日,除2例患者离世外,目前观察患者带瘤存活已长达3年。
3.讨论
3.1 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瘤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是较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价廉、安全、快捷、高效,目前无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放射介入治疗对患者基本无损伤或损伤轻微,采用股动脉压迫器后仅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介入治疗后体能、精神状态恢复快。
3.2 肝脏转移瘤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有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超声引导肝脏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4]、全身化疗、根治性外科切除术等治疗,上述治疗均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副作用较明显,手术切除后容易导致再次转移。针对II期宫颈癌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5]:即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是公认、推行的原发灶治疗方法,Ⅲ~IV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6]已成为晚期宫颈癌的一种标准治疗模式。如今,针对宫颈癌肝脏转移瘤的治疗,首选肝动脉放射介入治疗。
3.3 针对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瘤治疗而言,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相对而言,经我院对多例宫颈癌肝转移瘤多次介入治疗及近期观察,放射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是安全、优质、高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效果与转移瘤组织类型、病变大小关系不大,与肿瘤血供丰富程度关系密切,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好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当然,转移瘤的治疗有效方法很多,期待同行共同探讨,互相提高,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努力。
4.结论
针对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较差的难题,我科开展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此方法简便、快捷,治疗效果与肿瘤血供呈正向关系,肝动脉供血越丰富者,治疗效果越好,肝动脉供血少者效果不理想或较差。虽然宫颈癌远处转移发生几率较低,大多在原发灶切除后2年内发生转移瘤,统计学约为4.0%,肝脏转移仅占18.6%[7],分化差、分期晚的患者为高危人群。此种治疗方法解决了临床治疗转移瘤疗效差、反应重的特点,在严格把握放射介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的基础上,随着放射介入治疗快速发展,县级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可开展此类治疗,相对于其它如手术、化疗等而言价格低廉,患者术后恢复快,通过对我院6例患者治疗与跟踪随访,5转移瘤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不足之处是本组治疗及观察病例数偏少,随访年限偏低,应继续收集更多病例,延长观察年限,以利进一步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提高宫颈癌晚期肝转移瘤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仲秋,吴珠娜.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9.36.05期411-412.
[2]王金林.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8.04(4)247-248.
[3]敖劲,张跃伟,徐克.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12期(12)1010-1013.
[4]朱斌,曹秀峰,王和明等.单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肝癌10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7(6)626 628.
[5]常丽锦,王建六,魏丽惠.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3.12.02:1704-1706.
[6]黄曼妮,吴令英,高菊珍.癌症进展 2004(05):320-326 .
[7]曹卫刚,邱宝安.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01.06 6卷第2期177.
论文作者:李继兵,张来安,周杨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宫颈癌论文; 动脉论文; 栓塞论文; 晚期论文; 肝脏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