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论文_吴莹莹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论文_吴莹莹

浙江省东阳市方中古典园林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古建筑是指建国之前完成的建筑物,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保留并传播了我国古文化。因此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载体,古建筑的保护理应得到现代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并且有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城市规划从业者在古文化保护层面上认识不够,最终导致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被列入了拆迁的名单。因此,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建筑物的丢失,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文化的流失。下文主要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出发,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为古建筑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建筑工程;建筑保护

1 引言

古建筑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标识,对其进行保护与维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不仅涉及建筑本身,还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社会、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使其与周围环境、现代城市生活有机联系,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与内涵,与周边的氛围、商业环境融为一体,是目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2.1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古建筑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记。一旦古建筑遭到破坏,不仅失去了一座城市的见证者,并且也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损失。古建筑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能住多少人,更在于其自身的历史遗迹和内涵。如今在很多城市也出现了一些仿古建筑,而外表建造的如何逼真和神似,也没有历史内涵,只是一个钢筋水泥堆砌成的建筑物,文化内涵永远无法达到古建筑的高度。在研究古建筑时不能仅将关注点放在外在的美学上,更应该重视内在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古建筑承载历史文化的作用。

2.2 古建筑是民族信心以及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抹,记录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完整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小国到如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蜕变,这是任何西方文化无法比拟的,可见古建筑作为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东方艺术的结晶,它的魅力不仅吸引了国人,更是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建筑风格。古建筑的存在,就是中华文化的写照,就是民族精神的重现,就是民族信心的展示。

2.3 古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源泉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源于古代技术的建筑理念,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古典建筑艺术融入现代建筑中提供了保障,不仅可提升现代建筑的艺术气息,也能有效的提高现代建筑的美观度。现代建筑的大部分设计灵感,均来源于古建筑,古典建筑唯美的画风与古香古气经典气息,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2.4 古建筑是衡量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工具

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同,而古建筑的保护对于现代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它的内在结构、建设材质与设计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科学发展情况以及历史的风俗习惯等,因此保护古建筑对于研究历史、吸取历史发展的精髓具有积极意义。

3 古建筑保护的措施

3.1 端正文物古建筑修缮的指导思想

对于古建筑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有的认为就是完全不加入人为的干预,随着岁月的侵蚀,任其自然消亡;另一种认为“修旧如旧”就是修过和没有修过是一样的。针对木结构的建筑特点,我国古代就已经总结出对于不同的构件要按周期进行经常性维修。1)重视经常性维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单体古建筑要根据年限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比如:屋面的扫漏补瓦、梁柱支顶加固、室内外排水疏导、门窗构件的替换等要重视。把经常性维修的周期用文字记录下来,避免小毛病蔓延成大问题。只有这种方法才使它保持健康状态。2)形成文字记录、落实责任。对于每一次的维修日期、维修情况、维修部位要做详细的记录。同时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要把问题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也便于管理者对古建筑的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发现规律。

3.2 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人们评价一座城市是从建筑上开始的,建筑作为人们对城市的第一映像,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既要保留古建筑,又要兼顾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因此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做到提高自己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其次利用发展的目光将古建筑很好的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协调好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关系,为建设出具有特色文化的现代建筑而努力。

3.3 提高公民保护意识及鼓励

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也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向科学、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建立公众参与的政策,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的热情。主要体现在:1)前期反馈参与。专家根据当地社会风貌、民族风俗、居住行为等进行考察,为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初步设计的方案、图片、文字资料应进行公开展览,并征询公众的意见,反馈到最终的设计图纸上。2)后期反馈参与。首先,利用方案进行实施后,对它所起到的实际效果、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可以通过组织公众讨论、问卷调查等来了解情况。其次,专家可以深入其中,亲自观察后期的使用效果。3)过程参与。公众参与的缺失使他们对政府的保护行为冷漠,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政府的引导方法不当有关。首先,建立维护区域内原居民参与的制度。其次,建立专业监督机制。通过公众参与管理的政策,专业化的监督制度来保证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合理实现。

3.4 加强对古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在对古建筑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因而古建筑保护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需要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对古建筑形成系统的保护,使其不再在地方政府主导的政策下开展保护工作,而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虽然在本质上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并没有较大的区别,但却在古建筑保护的效果与质量上有所提升。地方主导古建筑保护人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而国家政策支持的古建筑保护人才,则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对于问题的处理更为全面。因此需要在短期内,提高对古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

4 对古建筑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通过翻阅以往我国古建筑的修复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的目的是:除了要规划好建筑内部空间之外,还能充分满足其现代营业性需求。现阶段,很多古建筑被改建之后,被个人或开发商承包,用于经营古玩、字画、旅店以及办公等店铺,在保证其历史价值的前提下,还将其浓厚的文化内涵与高超的建筑技巧充分的体现出来,既清秀,又质朴,既耐看,又颇有韵味,焕发出勃勃生机,建立与周遭环境协调的商业氛围。但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不但涉及建筑本身,还与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社会、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怎样使其与周围环境、现代城市生活有机联系,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与内涵,是目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开发、利用古建筑的基础。 再者,在很多古建筑当中,隔热、保温、采光与通风,均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便已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良多,然而,不管是使用效果,还是节能要求,均与现代人生活需求不符,倘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会激发其潜在能力,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扩增景区,来增进古建筑的整体效益。但这却需要很长时间方可实现,也需当地政府和建筑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及正确引导。

5 结束语

总之,古建筑的消失,不仅仅是一幢幢具体建筑的消亡,更是其所承载的丰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亡。加强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与管理,秉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曙光。

参考文献:

[1]何岩,闫思博. 古建筑维修施工的技术要求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6 (16).

[2]张铎.浅谈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问题[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5): 102.

论文作者:吴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论文_吴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