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彦君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彦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中,我国的教育也随之进入改革和创新的阶段,各小学开始重视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小学美术是教学体系核心内容之一,在学生和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引言

学生学习美术,不仅要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很好地陪伴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美术教材内容融入审美培养的策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认知,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于小学美术的教材,更新速度慢,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有些教材由于没有新的版本,只能按照以前旧的版本进行教学,教学手段非常的单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材编写的枯燥无味,都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加上近些年在小学美术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无法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对策

2.1鼓励学生参与创作

美术的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多重视学生的参与,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在学生实际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美术作品的诞生过程,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运用到作品中,使美术作品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创作能力,也便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天外来客”这节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导入,如在课堂中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分析,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当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欣赏图片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能力参与美术创作。有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外太空元素融入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有的学生通过截取影片中所展示的元素进行天外形象的创作。无论是哪种创作形式,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促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2要丰富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形式

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师要从学生现有的情况出发,要用美好的形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爱美之心的驱动之下,对于美术世界的专业之美,社会生活中的人性之美,自然生活中的纯粹之美等都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在审美素质的教育方面,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可以运用美术欣赏的形式,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而这些感受之所以产生,经常是一个人的经历有关系的。正是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当时经历当中,所想到的所有感受到的情感可能再次被唤起。这也是说明为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看到的经常是自己感受到的。所以,要结合现有教材的运用,让教材的应用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让积极的价值观、审美标准等教学的内容融入进去,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组织学生进行系统评价

系统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因为人们总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比较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定期举办一些评价课,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及自我评价,然后轮流对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行介绍。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综合的点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之间的优点及缺点,还能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力,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2.4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学习中感受美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学习中感受美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探求客观世界、了解生活秘密的欲望,促使他们在浓烈的兴趣中接受审美教育。学习兴趣愈浓,求知欲越强,我们的审美教育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视频、范画、实物、音乐等)。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美的情境中。在这有声、有色的氛围中,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例如,昆山是世界非遗、百戏之祖“昆曲”的起源地,教学十一册第三课《戏曲人物》一课时,结合 “昆曲进校园”活动,播放视频给同学们介绍昆曲的优美唱腔、瑰丽的戏服和俊秀的角色,让学生产生美感的视觉冲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听到了高雅唯美的昆曲艺术,而且也沐浴了美的甘霖。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游览亭林园,参观昆曲博物馆、科博馆、候北人美术馆等。虽然说这些成人的美术世界与艺术成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还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但当他们稚嫩身声影走进了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的殿堂,就受到了高雅艺术的熏陶,陶冶了美好的情操。美术馆经常会举办各种美术作品的展览,每年国际儿童节期间会还会有儿童美术作品的展览。我们不仅要求有条件的家庭,有文化修养的家长带孩子去参观、欣赏。当有少年儿童的美术作品展出时,我们还带着学生去参观、去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沐浴美的雨露滋润。在他们的心田播撒下唯美的种子。

2.5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美术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辅助作用。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增加阅历,丰富学校生活,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校可以组织绘画大赛活动,展示优秀作品,从而对优秀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启发,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交流借鉴,从好的作品里发现精髓,获得经验,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学校可以举办野外写生活动,组织班级和社团组成兴趣小组参加野外写生比赛,在规定的地方,如公园、小溪边、植物园、动物园……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最后把作品进行评比,选出比较好比较有新意的作品,并适当地给予奖励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爱上大自然,爱上绘画。最关键的是,在一次次的野外写生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一次次的得到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想法,得到鲜活的素材和作品,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己审美能力。

结语

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迫切需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的美丽处于心中,不值得神圣。

参考文献

[1]刘军.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速读,2018,(12)102.

[2]付媛.谈讨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育学生审美能力[J].速读,2018,(11):201.

[3]姚海燕.融入艺术陶冶情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65):184.

[4]雷洋.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刍议[J].神州,2018,(32):117.

论文作者:张彦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_张彦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