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应与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_金融风暴论文

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应与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_金融风暴论文

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应与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应与论文,战略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调整的相互叠加,使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当前,应把遏制经济下滑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将短期政策与中期调整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利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和战略性机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正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2008年我国经济形势变化之快可谓“冰火两重天”,从年初防止经济增长偏快到年末抑制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从年初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到年末出现通货紧缩压力,这些变化远远超出了年初人们的预期。2008年下半年,经济的快速下滑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和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需求急剧收缩是外部推动力,而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和结构性矛盾则是重要的内在因素。

(一)经济快速下滑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回调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全球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加剧了这一轮下滑的趋势和深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持续数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突出。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短期资本大量流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07年末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和信用收紧,一方面,促使股市和楼市降温;另一方面,也使偏快的经济增速开始回调,经济周期性回调的趋势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迅速扩散和蔓延,这与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叠加,加大了我国经济深度下滑的压力。外部需求的急剧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原材料,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国内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温引发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通过其关联部门,影响到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

(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严峻挑战

虽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部门直接冲击并不大,但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外贸出口、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以及失业人数规模而言,我国无疑是实体经济受冲击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1.外部需求急剧收缩使外贸出口增速大幅回落。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和蔓延,我国外贸出口部门首当其冲,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受到明显冲击,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11~12月,出口增速同比分别下降2.2%和2.8%,今年1月份下降17.5%。虽然外贸顺差随着进口需求的大幅下降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明显下降。

2.工业部门生产加速下滑使库存大量增加。2008年下半年,出口下降和房地产投资回落导致工业部门生产加速下滑,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从2008年7月份的14.7%降至11月和12月份5.4%和5.7%。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12.9%,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部门产量都出现大幅下滑,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份,钢材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5%、-11.0%和-1.7%,发电量分别为-4.0%、-9.6%和-7.9%。工业生产迅速收缩使库存大幅增加,产能过剩局面更加严重。

3.内外因素叠加使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年加快,从2001年8.3%上升到2007年1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一个上升周期。然而,正当我国经济在高位上出现回调的时候,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外部需求急剧收缩与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的叠加,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剧了我国经济下滑趋势,2008年下半年,下滑幅度逐步加大,经济增速从第三季度比上季回落1.1个百分点扩大到第四季度的2.2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长9%,增速比2007年下降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1998年的1.5个百分点。

4.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加工贸易企业停工停产和关闭破产现象,据有关部门的定点调查数据,已有超过2000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形成返乡潮,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扩散,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速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下降。今年我国城镇将新增1300万劳动力,加之611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加严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和蔓延,全球经济将陷入上世纪30年代初期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强度和影响深度都将明显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1.与发生在全球经济体系外围地区的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地区出了问题。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受影响不大,周边国家受到冲击还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扩大市场份额创造了条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受到重创,通过金融杠杆化膨胀起来的发达国家消费需求需要较长时间的“去杠杆化”过程,经济的恢复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2.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7%,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1998年的31.8%高出1倍多。特别是2003年~2007年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动国内供给能力的快速扩张,使得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大。这就意味着,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需求急剧收缩,对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形势的影响,要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加严重。

3.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已经历了1993年以后持续数年的宏观调控,经济实现“软着落”后再遭遇外部冲击的情况不同。这次是在经历了持续5年高于10%的高速增长后,在刚刚从高位开始回调时就受到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下行的“势能”和惯性都要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经济下滑的深度和落差也将更大。

进入调整期的我国经济:2009年的经济走势

判断2009年的经济走势,需要从我国经济的中期趋势去把握。2008年下半年经济的快速下滑表明,我国经济正在从始于本世纪以来持续7年的上升期转向下行期,从“繁荣期”进入“调整期”。调整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取决于化解过去多年聚积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估计需要2~3年的时间。对于2009年我国经济走势,现在不少人乐观地判断,2009年中期经济将见底,到下半年就会重新进入上升通道,呈现“V”型回升。笔者认为,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将止跌回稳,但在底部需要一个调整过程,这一轮经济复苏很可能是“U”型复苏。

(一)我国经济需要2~3年的调整期

主要原因是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两大因素,即外部市场需求复苏和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调整短期内难以完成。

1.外部需求和出口短期内难以恢复。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深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通过金融杠杆化膨胀起来的消费需求正在经历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透支消费模式面临巨大调整压力,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会越来越多,预示着我国的出口增速将在一个时期内难以恢复到过去几年持续高于20%的增速,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2.经济周期性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经验看,1998年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至0.5%,采掘和制造业投资也大幅回落,但房地产投资仍较快增长。1998年提出“保8”,实际经济增长7.8%,1999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到7.6%,一直到2002年才基本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调整过程实际上持续了4年多时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比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重,除了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外,房地产市场调整使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去库存化”过程。虽然这次应对危机的政策力度大于以往,但调整过程也需要2~3年。

3.经济结构性调整所需时间更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导致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投资下降,但深层原因是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增长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增大了结构调整的压力,但要取得进展仍需要时间。

(二)对2009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展望2009年,我国经济减速的压力有可能继续加大,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都面临下行压力,即使考虑到已经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举措,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十分艰巨。

1.出口有可能大幅回落甚至出现零增长。2009年出口形势仍将受到外部需求急剧收缩的影响,占我国出口总额50%左右的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将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同步衰退,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外需是拉动出口的最主要因素(占80%),汇率、退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作用有限(合计占20%)。虽然已经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但外部需求急剧收缩将导致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严重下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2.投资需求增长将明显放缓。受出口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减弱、消化房地产存量和工业库存的影响,投资增速将明显放慢。企业投资意愿也将受到工业利润下降和市场前景看淡的影响。2008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1.8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深度调整,2009年房地产投资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对投资需求的影响较大。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胶着状态,市场恢复需要供求双方相互博弈重新达到平衡。预计2009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将达到3~4亿立方米,是往年空置面积总量的2~3倍。大量空置房屋短期内难以消化,后续投资就难以大规模进入。

3.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动力减弱。随着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趋缓,加之前一时期股市和房市低迷,使城镇特别是中等收入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水,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趋势有可能难以延续。

总体判断,2009年上半年仍将延续2008年下半年经济下行的趋势,随着扩大内需政策和库存调整的效应逐步显现,下半年经济会止跌回稳,但由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产能持续过剩,经济难以进入上升通道,并将在底部小幅调整。若已经实施的扩大投资规模、结构性减税、提高居民收入等政策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可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加上内生性的自然增长率,全年经济可实现接近8%的增长率;若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全球经济衰退加深,出口出现零增长,以及国内房地产投资出现负增长,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低于预期,择机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仍显必要。

短期政策和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

要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同时化解过去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为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必须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把短期政策与中期调整战略结合起来。从西方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举措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针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救援”计划,主要是向金融机构注资,恢复金融市场功能;另一类是刺激经济复苏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市场基本稳定后将政策重点转向经济复苏。我国金融机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政策重点是保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举措上也可分为两类:短期政策和中期调整战略。短期政策应立足“保增长”,遏制经济过快下滑;中期调整战略应着眼于“促转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2009年不仅是扭转经济下滑趋势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一)短期政策应进一步加大遏制经济过快下滑的力度

为了抑制经济过快下滑,2008年11月9日,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到2010年底总投资规模达到4万亿元。同时,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抑制经济下滑的政策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赢得了时间。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能更有效地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滑,政府增加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有效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按照1998年~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计算,若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按照20万亿元计算,相应规模应该达到7000亿元左右。因此,建议将今明两年的中央政府投资规模扩大到14000亿元,今明两年各7000亿元。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应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进一步研究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的可能性,更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的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出力度,以结构性扩大财政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危机仍有较大空间。从财政赤字率看,2008年,按照年初预算赤字规模计算赤字率约为0.67%,远低于国际通行的3%的赤字率水平;财政赤字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约为5.5%。以上两个指标均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考虑到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和房地产投资增幅下降,是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重要因素,当前还应加大稳定外贸出口增长和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力度。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要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对就业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根据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提高出口退税率;支持企业开辟拉美、东欧、中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提供买方信贷的规模。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受到较大影响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资金落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范围,稳定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允许地方在中央政策指导下,采取进一步刺激商品房销售的举措,如制定本地房地产交易指导价,进一步减免二手房交易环节税费,扩大公积金贷款使用范围等。

当前,还需加大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度,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把帮扶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完善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农民工有序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二)中期调整应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

中期调整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需求方面,增加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校正“出口-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在供给方面,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状况。要实现中期调整的目标,关键在推进改革,以改革释放潜在的国内市场需求,以改革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1.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重点调整需求结构。城乡居民消费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从1991年的47.5%下降到2007年的35.3%,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要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重点,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要较大幅度地增加政府对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和廉租房建设等公共服务的支出,降低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分担比例,消除因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出现的“预防型储蓄”动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游离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经营者等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降低社保基金针对个人筹集的比例和水平,扩大来自于社会统筹的社保基金总量。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向政府上交红利和红利收入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规定;还要继续降低居民税负,推进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的新体制转换,降低中低收入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完善财产性收入税收制度。

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重点应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我国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由于农民收入偏低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农民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而开发最具潜力的农村市场,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也有重大战略意义。除了继续提高农业生产补贴标准,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外,从中长期看,还需加快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2.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调整供给结构。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不仅是摆脱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近期,要加快编制和组织实施10项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确定的16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一批具有潜在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适应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部门,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和附加值。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本上在于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要加快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资源价格回调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天然气、电力、供水和污水处理价格改革。研究建立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加快建立投资项目能效评价制度,以及实施强制性的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推行市场化的资源节约新机制。

3.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改革进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加快改革进程。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范围,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下放财力与责任,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税种和税收分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促进财政体制更加公开透明。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要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最大限度地缩减核准范围。继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公经济36条”确定的“非禁即入”的原则,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开放。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加快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继续提高金融市场的民营化程度,加快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

危机蕴含着重大战略机遇,调整孕育着新一轮经济繁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立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仅迎来了本世纪持续5年增速高于10%的经济繁荣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亚洲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大于亚洲金融危机,但只要善于在应对危机中捕捉机遇,在迎接挑战中谋划发展,就一定能够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转变成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功实现和平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

标签:;  ;  ;  ;  ;  ;  ;  ;  ;  ;  ;  

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应与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