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作市第三小学 747000
摘 要:阅读教学就是语言训练的过程。在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学生,学前教育水平不一,对汉语的表达能力不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优势,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合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而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 语言训练
一年级儿童表达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由于本地属于民族地区,所招收的学生以藏族、汉族和回族为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欠佳,而且参差不齐。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藏族学生用半汉半藏的语言交流,汉族和回族学生用方言交流,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为民族地区普通类学校一年级阅读教育创造空间、拓展空间,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供借鉴。
一、发挥教材优势,感知语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也做了明确规定。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着力引导教师大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对课外阅读进行系统安排。一年级上册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一安排了“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课内,要重视课内阅读的指导,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识字量大的、能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用家乡话交流的学生,重视范读,鼓励孩子用普通话阅读;用半汉半藏语言交流的学生,注重范读、领读、听读、同学一起读,最终使他们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课外,要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开发良好的课外阅读资源,给他们创造交流阅读成果的机会,共同体验主动阅读、分享快乐的阅读过程,初步感知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视口语交际,积累语言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是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但由于很多学生家中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父母亲文化水平低,全是方言和本民族语言,本来自身用普通话交流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引导孩子说话了。贫乏的语言会给学生说话造成很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受母语的影响,对四声调难以掌握,而且倒装句较多。由此看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时多交流并随时注意纠正语音;课堂外的游戏活动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交流时强调用普通话……要注重丰富学生词汇,培养学生准确发音,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断断续续地说,到连贯完整地说,随时随地进行纠正,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创造必备条件,注重在口语交际中积累语言。
三、利用影视文化,丰富语言
小学训练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将书面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便在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在课间时,经常会听到学生念到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和动画片中有趣的角色语言,我们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有意提示他们自主地阅读相关的书目,并鼓励学生模仿学习这里的语言,使其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由运用;并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去模仿练习,将学生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
四、欣赏文学作品,运用语言
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语言是一个民族最精碎的语言,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选择文学作品时,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儿童诗、浅显易懂的古诗和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阅读材料。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可利用课余时间讲故事、读文章、教小诗,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接触欣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激起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1.提出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与学生交流。通过提问使学生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加强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表演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语言既丰富又优美,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一个故事后可组织表演,表演过程中让学生按作品中的角色语言进行对白。这样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情感性、形象性、音韵性、含蓄型的语言表达上学习如何贴切地表情达意。而且表演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所提升,学生操作表演时会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从中感觉到不同的语调,渐渐学习根据文学内容去处理语调,使语言抑扬顿挫,从而更好地使用语言。
论文作者:丁枫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文学作品论文; 汉语论文; 普通话论文; 藏族论文; 重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