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 121001
【摘要】目的:调查锦州市社区内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状况和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对于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市某社区内2所幼儿园的儿童及其家长各240名,幼儿园的工作人员3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工作人员、家长以及儿童进行为期10个月的健康教育,并在干预的前、后对儿童进行体检;对家长与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考核。结果: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进食速度、进食能量、喜爱吃西式快餐的儿童例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超重肥胖组儿童的每日平均运动时间、每周外出时间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家长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KAP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5,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对该社区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肥胖状况调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05-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而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超重肥胖状况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将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更会导致许多慢性的疾病,比如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疾病[1]。所以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好处的。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智力与知识水平尚不足以自己来选择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充当引导者、教育者的家长和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必须担起这份责任,应充分深入地去学习相关的营养知识,并表现为积极的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帮助儿童建立早期的良好生活习惯[2]。本文对于锦州市某社区内的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状况和家长、幼儿园的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的现状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产生原因做出了分析,并对家长、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使得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本市某社区内2所幼儿园的儿童240名、其家长240名以及幼儿园工作人员35名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儿童体检
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计算儿童的体质指数(BMI)。参考张申尧[3]2014年关于0~6岁儿童BMI参考值:3~4岁,超重17.1≤BMI<18.9;肥胖BMI超过18.9;4~5岁,超重18.1≤BMI<19.4,肥胖BMI超过19.4;5~6岁,超重18.4≤BMI<20.5,肥胖BMI在20.3及以上。
1.2.2 家长及工作人员调查
针对家长与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调查时将问卷发放给幼儿园工作人员,由调查员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工作人员在20 min以内完成,次日由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发放给儿童家长,由工作人员来进行讲解,并要求家长在20 min以内完成,然后将调查问卷全部收回。
1.2.3 导致儿童产生超重及肥胖的因素调查
对超重肥胖儿童(超重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的学龄前儿童(正常组)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家庭的社会情况、生活方式、运动、饮食,儿童出生体重等情况的调查。
1.2.4 健康教育
对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与儿童展开为期10个月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每月对家长及工作人员开展1次健康教育课,并要求家长每次上完课回家都对儿童耐心传达本次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基本健康知识;社区以儿童健康营养为主题,利用社区的黑板报及社区海报来进行大力的宣传。对体检中发现的营养过剩的儿童进行强化教育,并对其家长进行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改善儿童的饮食结构以及运动方式。
1.3 质量控制与评价
儿童在进行体检前,首先对本次体检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方法和BMI计算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健康教育前应对体检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完整的健康营养学的相关知识培训;在KAP问卷调查之前,对本次的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各幼儿园工作人员调查问卷均由调查员亲自来发放、讲解、管理并且收回。收回的答卷由调查员统一来进行评判,干预前、后问卷结果与体检的结果均统一录入到计算机,再进行数据的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与家长各240名,幼儿园工作人员35名。在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前,体检儿童共计240名,营养KAP调查问卷发放275份,应答率与回收率100%。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2名儿童因迁出而失访,实际体检儿童为238名,营养KAP调查问卷发放238份,应答率与回收率为100%。
2.2超重肥胖情况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前,体检发现超重儿童29人,所占比例为12.08%,肥胖儿童18人,所占比例为7.5%;干预前超重肥胖儿童比例为19.58%。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超重儿童11人,所占比例为4.6%,肥胖儿童6人,所占比例为2.5%;干预后超重肥胖儿童比例为7.1%。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95,P<0.01)。
2.3超重及肥胖儿童肥胖相关因素
纳入干预前47例超重肥胖儿童作为超重肥胖组,随机纳入正常儿童50例作为正常组,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表1可见,超重肥胖组儿童较正常组儿童的进食速度快、进食能量高,喜爱吃西式快餐的儿童例数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超重肥胖儿童喜食含糖饮料例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运动方面,超重肥胖组儿童的每日平均运动时间、每周外出时间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
3 讨论
影响学龄前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因素主要包括了遗传、出生体重、体育活动、睡眠时间与饮食习惯等。本研究主要对锦州市某社区240例儿童超重与肥胖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每月开展1次健康教育课,家长课后对儿童耐心传达基本健康知识;(2)社区开展以儿童健康营养为主题的活动,张贴儿童营养、健康相关海报等;(3)针对体检中发现的营养过剩的儿童强化教育,对家长授课,进而改善儿童的饮食结构以及运动方式[4,5]。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与态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兆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9):1393-1394.
[2]耿子章.浙江省883名学龄前儿童肥胖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168-168.
[3]张申尧,郭红卫.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2):116-118.
[4]姚建生.启东市部分学龄前儿童肥胖和超重的现状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3):226-227.
[5]赵桂兰,李伟,王文媛.学龄前儿童肥胖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3):204-206.
[6]王文媛,赵桂兰,王绘新.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综合干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9):2638-2643.
论文作者:王良君 程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肥胖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家长论文; 营养论文; 幼儿园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