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分析论文_彭方

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分析论文_彭方

身份证号码:61232519841016XXXX

摘要:智慧城市”是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的一个新型城市优化发展模式,其以推动城市发展、促进自身经济的增长等为主要目的,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持续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迄今为止一直是被人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分析

引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促进了人类生活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居住的环境,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改变更大,在提出“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建设为其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为快速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智慧城市,同时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了合理的规划创新,让城市建设在信息网络系统推动下有更好的发展。

1、智慧城市的涵义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提出的,其正式兴起是在2009。随着其概念的基本形成到如今已经几十年,但是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的,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看法,而对于“智慧城市”的基本涵义进行探索和分析,也更有利于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创新提供基本帮助。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及工作人员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定义不同,主要是在于对其侧重的看法不同,部分知名度较高的学者以及研究机构则指出,目前拥有的各项技术手段,例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对于城市建设中的通信手段进行丰富,使得整个城市的信息系统运行效率更高,对于环保、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能做出更加智能的响应,进而为城市中的具名提供更加美好、更加便捷的生活。当然,这样的概念界定明显更加偏向于技术类,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技术论”。而另外一些学者则不这么认为,其将“智慧城市”的侧重放在社会功用上,认为整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说在对于基本信息通信技术列为一个重要内容的同时,也要保证其服务及社会基础应用的质量,这就要求城市建设需要将自然资源的管理与参与式管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进步,使得居民具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从而达到“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由于第二种观点的侧重相较于第一重更注重社会功用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有人将之称为“社会功用论”。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都要求城市的基本建设规划在技术层次上有更高的要求,并以此满足各项社会基本服务。

2、智慧城市”背景之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智慧城市”是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三者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智慧城市”背景之下的城市规划创新,一般指的是智慧化、信息化的城市规划,通常指依靠有关先进理论切实落实智慧理念。应用系统化、结构化以及智能化的技术工具,科学分析互联城市数据,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2.1深度融合“可持续”理念注重中长期规划

“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社区”代表了当代城市规划的蓝图和前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也遭遇到一系列问题。智慧的城市以及社区规划面临着生态、技术、社会等等多方面的挑战,主要的表现是:从可持续土地使用到交通、从绿色能源到市政设施使用。诸多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种种城市病,要求城市规划的有识之士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思考如何更好地预测并满足市民不断增加的种种需求。不能只关注规划政策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只注重投资者资金的快速回收,更应该重视城市规划的中长期性。将城市的经济、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综合考虑,以免造成经济浪费、环境破坏以及发展跟不上需要。

2.2深入理解“以居民需求为中心”理念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重要理念之一则是“需求以及服务导向”。“以城市居民需求为中心”的提法并没有创新性,我国《城乡规划法》之中也规定要“改善人居环境”,然而在现实的规划之中,落实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服务导向的政策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这一理念要求有智能的规划工具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科学判断和预测市民需求,同时科学合理分配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布局。

2.3采用“精明增长”理念应对“城市扩张”

城市规划创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场“倡导城市规划新政策”的“精明增长”运动。它的核心理念则是“区域生态公平”的前提之下提倡“科学与公平”的城市发展观,强调对于城市发展的3个关键问题(空间结构、用地模式、交通体系)进行综合考虑。借鉴国外应对“城市扩张”所采用的“精明增长”战略,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进行理念更新以及制度上的规范,明确规定“城市的增长边界”,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应对以及改变我国城市化加速时期的城市发展现状。

2.4跨学科集成研究是城乡规划学的发展趋势

城乡规划学与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集成协同。可以便于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发展理念、策略以及制度,也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在空间策略以及技术使用方面的可操作性。将城乡规划学的空间规划能力作为依托,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区域、城市、社区3个层次的城乡空间体系优化策略。符合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提出了一条新的跨学科实效研究的路径。

3、“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相关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给我们展示了未来城市的美好未来,建设“智慧城市”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工作,因此有关的建设内容较多,以下仅从规划相关的领域进行探讨。

3.1、一级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时代的城市规划编制以及管理需要城市一级平台的支持,也就是大量的基础地理数据、人口、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等等数据的支持。数字城市的时代,我国诸多的城市都建设了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也建成了数字城市规划体系,然而也存在普遍的问题。我国因为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滞后,很多城市又盲目的跟风建设数字城市。没有在顶层做好规划设计,造成了很多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在综合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网络融合等方面存在瓶颈和困难。“智慧城市”时代的城市一级平台,要统一标准和设计,实现系统的融合,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

3.2、二级平台建设

数字城市时代,规划管理部门从自己的管理信息化角度出发,建设了一些规划管理系统,但是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没有沟通协同,“智慧城市”时代要求管理扁平协同化,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协同的系统,广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尝试,“广州市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市属局委办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加强共享信息的权威性及现势性,实现建设项目审批内容与基础地理信息及规划空间管制信息的无缝衔接,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使得各个部委的项目审批信息有机融合,有效实现建设项目从立项知道竣工的全过程项目审批信息串联,不断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进而将决策效率提高。

结束语

总之,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兴起,城市信息化正向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展幵的综合体现,是全新的事物,无疑对其的研究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课题。因此,要加强对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明斌.唐国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路径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

[2]王晋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7.

[3]王广斌.范美燕.王捷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上海城市规划,2013.

[4]王丝雨.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J].建材与装饰,2017.

论文作者:彭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分析论文_彭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