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直觉”也能做出最佳决策—读格尔德《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
文=刘英团
直觉思维的非逻辑、反逻辑、超逻辑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非必然性思维。而也正是这种或然性思维,突破了逻辑思维的严格限制,从而迅速地转换思路,使思维从具体有限,达到普遍一般,从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领域,给人带来新知,甚至导致重大的发现。
近年来开展的对高校书记校长的经责审计,就是以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效益性为基础,重点检查书记校长守纪守法守规以及尽职尽责的情况。通过审计努力揭露权力运行过程中重大决策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高校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根源问题,加强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高校书记校长依法治校和学校的科学健康发展。
书名: 《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
“心灵活动有其自身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人类的思维、记忆、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面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其中,直觉就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基因优化的结果,是人类反应及处理问题时的心理捷径。在格尔德·吉仁泽(Gerd Gigerenzer)看来,“直觉就是人生的方向盘。”在《直觉:我们为什么无从推理,却能决策》(下称《直觉》)中,他不但以通俗的笔法揭示了平凡无奇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心理学原理,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归纳了提高直觉力的六大法则,揭示了平凡无奇的选择背后那些奇妙的心理学原理。
直觉绝不是冲动和反复无常的东西,它拥有自己的原理和规律。直觉蕴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一是简单的经验法则,二是大脑的进化能力。在《直觉》中,格尔德用通俗的“经验法则”代替科学术语“启发法”。经验法则与权衡利弊的资产负债表法大相径庭,它只瞄准最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19901年,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凭借其开创性的资产最优配置方案—1/N法则(即,“将你的钱平均分配给N只基金”),解决了每一个进行养老储蓄和想要在股市赚钱的人都会面对的重要投资问题,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实践来看,没有一种最优化理论能胜过简单的1/N法则。须强调,N≠“只有两种选择的五五分”,而是指三四种或者更多种选择的均等分开。“1/N法则”之所以经典,就在于“不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降低投资的风险。
“人类大脑—那个曾被认为有缺陷的决策者——实际上天生使得我们基于所知信息而做出最佳决定成为可能。”著名心理学家霍金森(Gerard P. Hodgkinson)曾举过一个直觉救命的真实案例:一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正在赛道上驾车狂奔,过急弯时,他突然间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吃惊的动作—猛踩刹车。刹车的冲动远远超过了他赢比赛的冲动。而这一脚刹车却救了他的命。因为有几辆车堵死了他转弯后的赛道。心理学家借助录像资料帮助他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心理过程:当时他瞬间感到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观众本该欢呼但没有欢呼,本该注视他,却惊愕地注视前方。他的无意识感受到了这个异象,并迅速采取了正确行动。这意味着,大脑确实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最理想的决定。
商业决策的某些特性,让直觉与逻辑思维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心理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做小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理性,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例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决定职业发展方向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以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这个领域早期的大量工作都是如何理智地做出决定,但是人类的多数决定并不是基于有意识的推理。”正如大脑和认知科学权威、罗彻斯特大学大脑和认知科学副教授Alex Pouget所言,直觉看似简单,可其潜在的智慧是为恰当的环境选择恰当的经验法则。
“直觉可胜过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如格尔德所言,倘若直觉判断真的不靠谱,那人类的祖先又怎么可能经受得住百万年的自然选择的严酷考验呢?其实,“直觉并非冲动与随想,它有自身的原理”—“基于一种无意识技能”得出的推理。在特定场景下,直觉感受可能就意味着结果,而不是获取结果的推断过程。或者说,一个系统的运作是否按照某些科学规律来运作,并不取决于该系统是否对此有自觉意识。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也认为,直觉判断是可靠的,直觉推理和直觉判断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为二者都不诉诸于清晰的概念反思而起效)。相反,“人类的理性行为由一把剪刀塑造,这把剪刀的两片刀片就是任务所处环境的结构和行动者的计算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尽管逻辑思维是基本的,但是一旦原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新发现的事实时,直觉思维就发挥其特殊的作用。爱因斯坦就很推崇直觉,他认为科学发现的道路上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他相信直觉和灵感。而且,“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直觉猜想得来的”(福克语),“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语)。直觉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尔德认为,直觉思维的非逻辑、反逻辑、超逻辑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非必然性思维。而也正是这种或然性思维,突破了逻辑思维的严格限制,从而迅速地转换思路,使思维从具体有限,达到普遍一般,从一个领域跳跃到另一个领域,给人带来新知,甚至导致重大的发现。
2018年3月31日调查发现,小麦播后7 d 47% 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 3 000 g/hm2处理,小麦的株高、茎蘖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而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表5);在小麦3叶1心时,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与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或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混用,小麦的株高、茎蘖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表5)。
以各专业使用的《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为基础,通过多途径搜集相关临床差错案例。(1)借鉴护理临床案例相关读物,如《护理临床案例精选》《临床护理案例启示录》等;(2)利用检查护生医院实习情况时搜集到的临床案例;(3)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华护士网)搜集相关临床护理案例;(4)通过新闻报道、身边事例来获取护理安全、医疗纠纷等有关信息。
根据直觉制定决策或者根据感觉制定决策并非与理性决策毫无联系,相反,二者是相互补充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里,最佳决策通常来自于简单的经验法则,即运用较少的信息,并相信自己的直觉。对直觉的本质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认为直觉是用复杂的逻辑法则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其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为它更依赖简单的策略,而且利用了我们进化的大脑。也就是说,直觉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输入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储存于长时记忆当中的知识。这些信息被自动化地加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这个过程输出的信息则是一种感觉,人们基于这种感觉来做出判断或者决策”。
不要忽略了“第一感觉”。“在未知情况下做预测和判断时,人们不会依照概率运算和预测统计学理论行事”,“而是依赖有限的直觉判断(heuristics),有时可以做出理性判断,有时则会造成重大错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说过,直觉判断属于经验法则,好的直觉会超越逻辑。直觉判断胜过决策分析?是的!实践印证了他的观点。格尔德认为,“从纯逻辑角度看属于错误的东西,在真实世界里却是一种高度智能的社会判断。好的直觉一定会超越已知信息,也会超越逻辑。”在《直觉》一书中,格尔德通过大量经典的实验和真实案例,揭示了“无意识的智慧”中所蕴含的心理(生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很多指导现实决策的法则。他强调,与其用不准确的概率进行决策分析,不如依循经验法则。
直觉对人类的影响往往是潜意识而深层次的。通过《直觉》中的案例与图表数据,格尔德揭示出这一现实:处理问题或者抉择并不是仅凭个人经验或者“听别人说”以及“专家意见”就能取得预期效果。因为优越感和过于乐观可能只是假象;传闻的堆砌并不等于证据;专家通常只擅长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其他方面往往敌不过群众的智慧。通过归纳人们在思维方式以及翔实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格尔德不但告诉人们如何运用“直觉”做出好的决策,还运用“反直觉”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地考量和验证“直觉”思维方式—“直觉并非完美,也非愚蠢。”为了避免直觉思维所可能导致的一些错误,我们很有必要改变初始值,重新赋予它一个截然不同或者相反的新值。
(作者为独立书评人)
标签:直觉思维论文; 最佳决策论文; 推理论文; 非逻辑论文; 严格限制论文; 逻辑思维论文; 或然性论文; 普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