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1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n=40)和联合组(n=40),给予西药组患者醋酸泼尼松片+甲钴胺分散片+维生素B1治疗,给予联合组患者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疗后面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针刺;加味牵正散;周围性面瘫;效果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患者常表现为口眼歪斜症状。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常见病及多发性,其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多表现为单侧发病。周围性面瘫患者不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状况,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以往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多采取西药治疗,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此次研究中探讨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周围性面瘫诊断均参照《神经病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表情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鼓腮皱眉、进食影响等相关症状;排除其他神经性疾病;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面瘫;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n=40)和联合组(n=40),西药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4:16;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5±8.4)岁。联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3.7±8.5)岁。与常规组对比,联合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给予西药组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5-30mg/d,1次/d)+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0.5mg/次,1次/d)+维生素B1(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8,10mg/次,1次/d)治疗。
给予联合组患者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针刺治疗时主要穴位为太阳、、阳白、地仓、水沟、四白等,针刺时可根据患者实际病症状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穴位针刺,对于超早期、体质较强患者可采取泻法进行针刺;对于非超早期或体质较弱患者需采取平补平泻针刺,30min/d,2周为一疗程。
另给予患者加味牵正散治疗,药剂组成为:生黄芪30g,姜半夏、防风各15g,陈皮10g,僵蚕、白附子、白芷、全蝎各9g,细辛3g。将药材混合,加水煎煮至400ml,2剂/d,均于餐后温服。2周为一疗程。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部表情运动存在一定歪斜;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面部表情活动均无改善[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使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症状积分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前额运动状况、眼闭合状况、口角对称状况、怂鼻运动等12项,总分0-48分,0为正常,分数越高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症状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²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
联合组患者疗后面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为(4.1±3.4)分,与常规组(11.4±6.1)分相比明显较低,t=6.611,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常发病较急,多表现为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及相关味觉丧失等症状。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相关因素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周围性面瘫将直接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状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3]。
以往治疗周围性面瘫多采取西药治疗,以抗病毒、改善神经水肿、减少并发症为主要治疗原则,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此次研究中给予联合组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肖再军[4]的相关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说明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中将周围性面瘫划为中风中经络范畴,其多因头面经络出现阻滞致病[5]。因此针刺治疗时,给予患者太阳、攒竹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促进患者头面经络疏通,改善患者面部经络痉挛症状。加味牵正散中僵蚕、全蝎等具有舒经活络、止痉祛风功效;生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功效;白附子等具有化痰通阻,祛风止痉功效;防风等具有祛风解表、止痛止痉功效。上述药剂联用时,具有祛风止痰、舒经通络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痉挛,改善机体内循环,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勇.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J].医药前沿,2013,3(16):304-305.
[2]万玲霞.激素、中药和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69,97.
[3]白金龙,安顺.126例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3):13,64.
[4]肖再军.72例周围性面瘫运用加味牵正散联合针刺疗法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4):49-50.
[5]廖莎,高玉娇.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0-91.
[6]张鑫鑫,汤晓冬,李伟红,等.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13-15.
论文作者:陈治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患者论文; 加味论文; 针刺论文; 面瘫论文; 症状论文; 面部论文; 西药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