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

张小余[1]2012年在《天水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减量控制及处理方案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量的增长,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天水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目前甘肃省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总量为245万t,天水市垃圾填埋场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填埋库区没有实施雨污分流,使库区汇水面积达到11.4万m2,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中南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51mm,雨季每天产生大量的渗滤液,然而该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只是采用一般的回灌处理,填埋初期渗滤液产量大,但处理却不有效,暴雨季节,渗滤液积满调节池随时都有溢出和污染环境的危险。此填埋场在渗滤液减量控制和处理工艺上,尚存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空间。从无害化角度出发,针对该填埋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研究、设计对库区渗滤液减量控制的方案,另一方面研究、设计渗滤液的处理方案,减少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危害。本文结合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对垃圾渗滤液减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案进行了设计。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机理、成分特征、危害程度、产量计算、减量控制措施及处理工艺。确定天水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减量控制措施是在库区设计水平的锚固平台,取代原来的与库底平行锚固平台,锚固平台兼做排水沟,并按照每级锚固平台实施分区填埋,这样对库区进行雨污分流,分区填埋,从源头减少渗滤液。通过对渗滤液产量方法的比较,确定原设计和减量设计两种情况下都是采用经验公式法估算渗滤液产量。针对天水市填埋场的减量设计,采用回灌工艺处理渗滤液,为更好的设计回灌工艺,进行了室内测试垃圾层持水度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回灌单元,并增加渗滤液预处理设施,改进了天水市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工艺。针对天水市的原设计,新增渗滤液处理站,采用MBR工艺和纳滤结合工艺处理渗滤液。本文对天水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增设减量控制设施和改进处理工艺,不仅最大限度的控制了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赵莉[2]2003年在《西北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垃圾渗滤液是城市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产生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处理则是保证垃圾卫生填埋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污染负荷很高的有机废水,其主要成分是垃圾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有机酸和溶解性营养盐。典型的渗滤液中BOD_5含量可高达(1-5)×10~4mg/L左右。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世界性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的工艺研究很多,而且存在着工艺复杂,停留时间长,处理成本高,处理后的水质仍有个别项目难以达标等问题。同时,单一研究较多,综合分析较少。因此,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从中筛选优化几种适合我国西北地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是加快这一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一条捷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机理、产量及其影响因素、水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填埋垃圾中污染物的溶出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次,对渗滤液的处理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处理特性指那些影响其处理工艺选择及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如:水质的季节性变化(可通过调节池进行调节);水质随填埋龄的变化问题(COD、BOD_5、NH_3-N、金属离子等随垃圾的初期调节、转化、产酸、产甲烷及成熟阶段的进程而变化);污染成分及其变化的复杂性(体现在渗滤液中所含污染物多、难降解物多、有毒有害物多、地区差异大,短期和长期变化大)。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处理方案、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分析比较,结合西北地区垃圾填埋场多建于山谷地带,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氨氮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两种符合西北地区特点的处理方案:1.渗滤液与城市污水联合处理 2.建设独立的场内处理系统。其中方案一是首选方案,此方案比较经济,易于实现,操作管理方便。推荐采用如下工艺流程(1)渗滤液→调节池→吹脱塔→混凝沉淀→厌氧生物处理→沉淀池→污水厂;(2)渗滤液→循环回灌→吹脱塔→氧化塘→污水厂。采用方案二时的工艺流程如下:(1)渗滤液→调节池→吹脱塔→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水生植物塘;(2)渗滤液→调节池预曝气→混凝沉淀→调蓄池→曝气池→沉淀池→后曝气→好氧氧化塘→砂滤→湿地处理;(3)渗滤液→调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池一吹脱塔一气浮池一热交换器一厌氧反应器一A/0接触氧化池一沉淀池一微滤 器一纳滤器一出水。无论选用哪种方案,渗滤液均须进行必要的物化预处理,其中 氨氮的去除是一难点,本文对渗滤液氨氮的脱除技术一吹脱法、电化学氧化法、混 凝沉淀法、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对确保渗滤液的后续主体工艺一生物处 理稳定运行并保证较低的出水NH。”-N,TN浓度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研究结果对西北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案选定有一定的指 导篙义和实用价值。

李悦[3]2008年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我国有90%左右的城市使用填埋法处理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大量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其水质复杂多变,具有高COD含量、高NH3-N含量和高重金属离子的特点。如果垃圾渗滤液进入环境,会对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寻求一套经济合理,适应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是推动垃圾填埋场技术发展的迫切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回灌处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试验在完全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并覆土的模式,收集渗滤液并研究回灌法的处理效果。本次回灌试验主要为厌氧回灌,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试验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试验,研究回灌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cr、NH3-N等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改变PH值和水力负荷研究对渗滤液回灌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回灌可使填埋垃圾系统中厌氧反应各阶段时间缩短,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进而加速了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2)在本试验所进行的温度范围内,垃圾体沉降的平均速率y与垃圾体填埋的总时间x呈线性相关。回灌初期前12天内其线性拟合关系式: y = -0.0426x + 1.1204其中相关系数R2 = 0.9994,可见其线性相关性良好。(3)当水力负荷在5.66ml/l·d~9.06ml/l·d时,有机负荷为262.44 mg/l·d~279.79mg/l·d时,CODcr、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29.29%、20.20%。(4)pH值是影响渗滤液回灌处理氨氮的重要因素,弱碱性的环境适宜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有利于氨氮的去除。(5)在整个试验进行的范围内,从去除率和去除的稳定性上考虑,原液回灌对渗滤液中CODcr、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

何红根[4]2007年在《UF+DTRO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成分复杂,且水质和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大,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若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危害。我国渗滤液处理工程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多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其处理存在着效果受季节变化和填埋时间影响明显,运行不稳定而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缺点。膜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渗滤液的最有效技术,其中碟管式反渗透膜(DTRO)设备因其对预处理要求简单、不易发生膜堵塞,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武汉市流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特点,本试验提出了“垃圾渗滤液-混凝沉淀-超滤-DTRO处理-排放或回用”工艺路线,在大量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超滤、碟管式反渗透组合技术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效能及影响因素、膜污染的特点、清洗及防治、出水水质、系统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等。组合膜工艺即“垃圾渗滤液-混凝沉淀-超滤膜-DTRO膜”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能。经该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由浑浊的褐黄色变为清澈透明,由腐臭味变为无异味,CODcr、氨氮和电导率分别由3200mg/L、1685mg/L和8500μs/cm下降为65mg/L、140mg/L和23μs/cm,SS、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为100%。处理后的水质指标除氨氮外均达到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并且也满足了我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可回用于洗车及景观绿化。针对DTRO出水中的NH_3-N含量依然很高(140mg/L),本试验提出了用二级DT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案。本试验探讨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膜截留规律,超滤膜可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的色度和浊度,去除率均达99%以上,且不受进水浊度变化影响;且对胶体有良好的去除作用,产水SDI<5;对COD和NH_3-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出水余氯在0.1mg/L以下。低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虽可完全去除渗滤液的色度和浊度,但不能有效截留低分子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离子,而反渗透膜对所有离子则具有很高的截留率。周期反冲洗和化学清洗是防止膜污染的重要手段。超滤膜的最佳过滤周期为12h,化学清洗周期为15d,化学清洗可使超滤膜的渗透通量恢复90%以上。在处理规模、渗滤液水质、出水水质要求确定的条件下,本试验加强了预处理工艺并采用半自动控制方式,这是影响投资及运行成本的主要因素。通过与其他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指出在我国渗滤液处理的运行现状下,DTRO系统就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而言,均是较为合理并可接受。根据对DTRO渗滤液系统多方面的分析,本试验提出如下工艺流程:渗滤液-调节池-混凝+超滤预处理-一级DTRO系统-二级DTRO-外排或回用。

周效志[5]2009年在《垃圾填埋场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渗滤液与填埋气体(LFG),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从生活垃圾填埋流体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开发并重的高度去研究垃圾填埋场流体的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行为,进而探索新型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与工艺,可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方法。论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自主设计的不同规模、不同相似性尺度的模拟填埋装置为实验平台,室内模拟填埋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填埋场现场调研及数学建模等辅助手段,从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无害化与资源化相统一的新视角研究了填埋垃圾降解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构建了填埋场碳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迁移转化模式,揭示了填埋体系固、液、气叁相演化特征及叁相间演化的定量关系,探明了各因素影响下的填埋垃圾降解流体产生规律、建立了垃圾生物气人工诱导理论,探讨了填埋场水分运移对生物化学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精控型间歇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并构建了精控型间歇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结构及运行模式。论文研究表明:①垃圾生物质的不断损失是造成填埋场二次污染及LFG资源化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减少垃圾生物质损失量的同时提高其气相转化率,是进行人工干预、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的理论关键。②较高的反应温度及产甲烷菌代谢能力能够促进固相生物质的快速水解;水解发酵菌长期的水解酸化主导作用导致垃圾生物质累计损失量不断增加,而产甲烷菌的代谢活动则可减小垃圾生物质的累计损失量。使填埋体系快速进入稳定的产气阶段,并促进不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的协同代谢,成为减少垃圾生物质损失、提高垃圾生物质气相转化率的重要措施。③渗滤液定期排放情况下,填埋垃圾厌氧降解渗滤液及LFG产生速率变化分别符合指数型函数Y=A0*e-kt及Y’=V0*e-k’t。渗滤液产生潜力(A0/k)主要受反应温度的影响,LFG产生潜力(V0/k′)受垃圾含水率、反应温度、微生物接种、垃圾粒径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渗滤液产生速率衰减常数k、渗滤液最大日产率转化系数η及η/k对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速率预测结果影响显着。④在垃圾填埋降解过程中,提高固相生物质的水解速率、减少液相生物质的损失、促进产甲烷菌对液相生物质的快速消耗,并形成不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之间稳定的协同代谢是进行人工诱导产气的机理;多方式综合人工干预诱导是实现垃圾生物气资源化的有效途径。⑤渗滤液定期排放情况下,难以形成产甲烷菌适宜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不利于产甲烷菌对水解发酵产物的快速消耗,严重抑制了填埋垃圾的降解。模拟降雨入渗情况下,入渗水持续的冲刷作用促进了固相有机质的快速水解,但CODCr累计净溶出量明显增加,不利于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渗滤液全量回灌情况下,产甲烷菌适宜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形成相对较快,有利于不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的协同代谢,加快了填埋垃圾固相有机质的溶出与去除。⑥精控型间歇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可快速形成产甲烷菌适宜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促进了填埋垃圾固相有机质快速水解与分解消耗,不仅显着缩短了填埋场稳定化周期、提高了渗滤液水质,而且填埋体系LFG/CH4累计产生量、LFG/CH4产生速率稳定性、LFG中CH4浓度也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此外,精控型间歇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处理方式下,填埋垃圾生物质气相转化率明显提高、损失率显着下降,这对提高垃圾填埋场LFG资源化潜力、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贾佳[6]2006年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我国有90%左右的城市使用填埋法处理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垃圾渗滤液,其水质复杂多变,具有高COD含量、高重金属离子和高NH_3-N含量的特点。如果垃圾渗滤液进入环境,会对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的污染。本论文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并覆土的模式,收集渗滤液并研究渗滤液回灌法的处理效果。本次回灌试验主要为厌氧回灌,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垃圾填埋体沉降速率的变化。第二阶段主要研究渗滤液的回灌对填埋垃圾体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第叁阶段主要研究不同水力负荷对回灌处理工艺效果的影响。通过以上叁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垃圾填埋初期30天内,渗滤液中COD_(cr)、NH_3-N的含量在第20天积累达到最高值。(2)在本试验所进行的温度范围内,填埋垃圾体沉降的平均速率(y)与填埋垃圾体的总时间(x)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0203x+1.225其中相关系数R~2=0.9917,可见其线性相关性良好。(3)回灌可使填埋垃圾系统中厌氧反应各阶段时间缩短,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进而加快了填埋垃圾的最终稳定化进程。(4)当水力负荷在5.02mL/L·d左右,有机负荷为76.3 mg/L·d时可以达到最佳的COD_(cr)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48.46%。(5)水力负荷的改变对NH_3-N的去除并无明显影响。相比之下,原液回灌法对NH_3-N的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达37.2%。(6)水力负荷过大不利于SS的去除。当水力负荷为4.24mL/L·d,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39.19%。

鲁巍[7]2002年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城市垃圾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每年的城市垃圾达1.46亿吨,而且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国668座城市的垃圾清运量已达1.13亿吨。目前国内主要垃圾处理技术是卫生填埋,卫生填埤法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处置费用相对较低的方法,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垃圾渗滤液问题。垃圾渗滤液是由生活垃圾填埋作业后滤出或垃圾分解以及因为降水的原因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它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和水量波动性大,这些特点使得渗滤液的处理仍然是目前尚未彻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根据近期国内外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垃圾渗滤液的回灌处理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将渗滤液收集,回灌到填埋场可以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增加垃圾的湿度,增加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产甲烷的速率和垃圾中污染物溶出及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填埋场垃圾的稳定化进程。基于这些理论基础和事实背景,我们着手研究垃圾渗滤液回灌技术的工艺参数,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降解的限制性因素。本课题是与福州市某垃圾填埋场合作的横向项目,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 研究表明,垃圾填埋柱对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显着。夏季COD进水浓度为1500mg/L左右,水力负荷在7~60ml/L·d范围内逐渐增加时,出水水质变化不大,去除率基本稳定在70%以上。冬季由于进水温度的下降,微生物活性的降低,处理效果明显下降。虽然最高去除率可达71%,但当水力负荷人于48.6ml/L·d时,出水COD去除率已低于60%。垃圾填埋柱对渗滤液BOD_5的去除十分显着,去除受温度影响较小,并且几乎不存在反应器的启动问题。夏季当BOD_5进水浓度为250mg/L左右,水力负荷达到100ml/L·d时,去除率仍然稳定在80%左右,冬季去除率也基本稳定在80%以上。垃圾填埋柱对渗滤液氨氮的去除也十分显着。回灌初期,去除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去除率稳定在96%以上。 本研究对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回灌周期、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和pH值等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从这几个方面讨论了它们影响回灌效果的途径,还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前后有机污染物利部分金属元素的去除规律。

曹丽娜[8]2006年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我国有90%左右的城市使用填埋法处理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垃圾渗滤液,其水质复杂多变,具有高COD含量、高重金属离子和高NH_3-N含量的特点。如果垃圾渗滤液进入环境,会对土壤和地下水带来严重的污染。 本论文主要模拟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过程,对居民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填埋,生成垃圾渗滤液,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模拟垃圾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研究,主要研究了回灌对渗滤液产生量、pH值、COD和NH_3-N含量以及色度等的处理效果。本次试验主要为厌氧回灌。 通过对模拟垃圾渗滤液水质分析,发现模拟渗滤液基本具有水质复杂,高COD浓度、高氨氮含量、污染物浓度变化大等特点,基本可以模拟实际填埋场渗滤液。 本次回灌试验根据气温分为叁个不同阶段,即低温阶段,平均气温为10~-6℃,回灌时间计79天;第二、叁阶段属于中温阶段,平均气温分别为15和22℃。通过叁个阶段的回灌研究,分析水质变化规律,并比对没有回灌的渗滤液水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回灌可使填埋垃圾系统中厌氧反应各阶段时间缩短,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进而加快了填埋垃圾的最终稳定化进程。 (2)回灌过程中,温度对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影响较大,在本试验叁个不同阶段温度下,回灌渗滤液的日平均减少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 y=11.046x+83.422其中,R~2=0.9995,线性回归良好。 (3)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微生物对回灌渗滤液的分解。本次研究发现,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22℃)时,回灌渗滤液中的COD_(cr)的浓度基本随时间呈线性下降变化。 (4)在同一厌氧回灌系统中,具有一定的耐COD_(cr)负荷,由本次试验得,在总垃圾量约为150L的回灌系统中,COD_(cr)负荷分别为6900mg/L和13600mg/L时,回灌对COD_(cr)去除率影响不大,去除效果基本相当。 (5)回灌对渗滤液SS、色度和臭味都有一定的去除。 (6)本试验回灌系统属于厌氧系统,其对渗滤液中的NH_3-N基本无去除。

张浩杰[9]2016年在《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产生的垃圾愈来愈多,而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为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垃圾填埋法,具有投资小、易操作、技术成熟等诸多优点。然而,由于垃圾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性质不稳定,在对其进行填埋以后,会发生自身压实,生物、物理、化学作用,在降雨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大量有机或无机的高浓度渗滤液,一旦处置不当,就可能发生渗漏现象,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及地下水系统,进而对人类的生存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防治是刻不容缓的。随着定边县的发展和建设,而其垃圾处理场只设有渗滤液调节池,未设置渗滤液处理设施,导致渗滤液排放不能达到排放要求,大量渗滤液外溢漫延至垃圾场周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本论文针对定边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困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工艺设计。为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CODcr的浓度应该小于100 mg/L,氨氮的含量应该小于25 mg/L,垃圾填埋场采用预处理+两级DTRO处理工艺,产生的浓缩液采用回灌的方式进行处理,除臭工艺采用离子法进行处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项目背景进行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自然概况和现阶段垃圾填埋场的处理现状等情况,为垃圾填埋场工艺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2)通过对该垃圾填埋场进出水水质进行分析,及对渗滤液的产生及渗滤液中污染物进行预测,从而对定边县垃圾填埋场的工艺及渗滤液处理进行选择和确定;(3)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陈鹏[10]2007年在《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急剧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量也逐年递增。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渗滤液的处理显得十分重要。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水质和排放标准存在较大差别,难以适用于相同的处理工艺,因此探寻适合两种水质的处理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重庆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和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文献比选和试验结合的方式寻找能经济有效处理两种渗滤液的工艺。试验用填埋场渗滤液具有中晚期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再结合文献分析以及工艺单元筛选结果,确定了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为:进水-吹脱-Fenton-SBR-混凝-出水。在系统进水COD 4150mg/L、NH3-N 1169mg/L和BOD5 730mg/L时,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NH3-N接近《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二级排放标准,出水BOD5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同时对该工艺各单元出水进行分子量分布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该处理工艺后,渗滤液中大部分大分子量物质被有效去除,而小分子量物质去除效率较低。同时对渗滤液组成成分在处理工艺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组成成分HA、FA和HyI都有较高的去除率。试验中焚烧厂渗滤液具有较好的生化性能,再结合文献分析以及前期工艺筛选结果,确定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为:进水-厌氧-SBR-混凝-出水。试验中将渗滤液与生活污水合并进行处理,在系统进水COD 13050mg/L、NH_3-N 409mg/L和BOD5 6271 mg/L时,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中的COD和BOD_5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NH_3-N接近一级排放标准。试验中对各处理单元出水进行分子量分布测试,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各分子量区间COD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相对而言出水中小分子量区间COD含量仍然较高。同时发现该处理工艺对焚烧厂渗滤液中的组成成分HA、FA和HyI具有较好去除效果。论文分析了两种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并与其它处理工艺进行了技术和费用比较,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处理工艺技术可行,运行费用、投资相对较低。表明筛选的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实际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天水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减量控制及处理方案设计[D]. 张小余. 兰州大学. 2012

[2]. 西北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优化研究[D]. 赵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技术研究[D]. 李悦. 长安大学. 2008

[4]. UF+DTRO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 何红根.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 垃圾填埋场流体产生与地球化学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研究[D]. 周效志. 中国矿业大学. 2009

[6].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D]. 贾佳. 长安大学. 2006

[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D]. 鲁巍.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8].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研究[D]. 曹丽娜. 长安大学. 2006

[9].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D]. 张浩杰. 吉林大学. 2016

[10]. 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D]. 陈鹏. 重庆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