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模式”的得失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得失论文,启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东亚模式”,指的是日本、亚洲四小以及后来的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亚洲四小和东盟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日本模式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日本主要是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取得成功,亚洲四小则主要依赖于日本的技术与美国的市场,东盟其他国家主要依赖日本的技术、日本和亚洲四小的资金以及美国的市场。这种模式和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外向依赖和高速增长,保护国内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相结合。
“东亚模式”使日本在短短的30年间恢复了工业大国的地位,与美、欧形成世界经济中的三足鼎立之势,使“亚洲四小”由贫穷、失运之地变为人尽向往之土、新兴经济明星,被国际经济组织列为“发达经济圈”的成员;而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在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前也因其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东亚经济保持30年高增长而没有发生重大经济危机,即使战后两次使西方国家大伤元气的石油危机也未能中断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东亚模式”的产生及东亚国家和地区所取得的成就都说明,“东亚模式”在一定时期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失为理想的选择。仅仅凭借此次危机来否定“东亚模式”未免有些武断。
1.政府主导干预经济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限、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选择确定具有动态比较优势及示范效应的产业部门,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影响要素投入与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提高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东亚模式”实质上就是后进国家的“赶超模式”。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即使市场机制完善,国际经济秩序井然,后进国家缩短与先进国家的距离或赶上先进国家也绝非易事,更何况并不存在如此理想的外部环境。政府干预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一支高效精干的经济官僚队伍,抑制了腐败和寻租现象,从而有效地贯彻落实了经济发展政策,并使民众对政府保持信心。
2.立足于国内资源,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两缺口”,即投资大于储蓄造成的储蓄缺口和进口大于出口造成的外汇缺口。要想增加储蓄以满足投资增长的需要,又不影响出口以满足进口所需外汇,解决方法就是引进外部资源,尤其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因为,作为投资,外国直接投资无需国内储蓄来提供;这笔投资如以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方式进入东道国,又是进口,而这笔进口无需用出口来支付,因此外国直接投资缓解了“两缺口”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从长期看,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利用,还有助于提高经济实力及出口竞争力,从而提高国内储蓄率,扩大出口。东亚国家和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也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不足部分依靠外部资源补充。外资主要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有生产能力的项目上。日本小岛清教授认为,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引进直接投资或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发展。南朝鲜的经济危机也说明利用外资要有效而合理。
3.掌握时机,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带来的各种机遇转换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关键所在。经过进口替代产业发展阶段奠定的基础,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及时地转变战略,发展出口导向,充分利用了当时国际贸易自由化倾向以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良机,既解决了国内市场狭小造成的对进口替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东亚模式”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保护国内市场与开拓国外市场的矛盾。日本和亚洲四小长期以来奉行的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出口鼓励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保护国内生产厂商和市场免受外来冲击,严格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努力扩大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如果说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或在世界经济景气发展的时期,还能够被其贸易对象国所容忍和接受的话,那么,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其贸易对象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时,必然会遭到批评甚至抵制。东亚国家和地区已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来自美国等国家要求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的压力。然而调整长期在这种政策下形成的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和消费习惯,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效。
2.模仿技术的依附性。东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本和南朝鲜都曾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国外技术专利和技术决窍。但即使是日本也主要是模仿购买来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或革新,其基础研究的能力仍落后于欧美国家。因此产业结构的发展缺乏技术引导,只能追随于欧美之后。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技术创新节奏加快的时代,技术创新的水平与能力将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虽然跨国公司跨越国界的生产和经营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经验的全球性转移和交流,但是其研究与开发投资的95%以上集中在母国进行,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是不转让的。如作为“东亚模式”领头羊的日本,是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的技术支持,其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利润比在欧美国家投资的利润高1.9 倍,但不仅日本独资企业不向当地转让高技术,合资企业也由日方严格控制技术转让。
“东亚模式”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干预经济是必需的。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力量不能保证稀缺的资源公平、合理且有效的配置,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全民分享;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经济中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衍生工具的发展,防范风险的任务重大。这种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尤其需要政府的参与,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没有宏观管理往往导致不公正、政治不安和动荡。亚洲经济危机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经济前景丧失信心,而经济重建实际上是信心重建。
政府干预国内经济应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在确定支柱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参与资源配置时,应将现实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综合考虑,不能就国内论国内。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使世界各国经济不同程度上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近两年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有政府的干预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减少外部经济动荡带来的冲击。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前,在其他国家还在积极营建高楼大厦时,新加坡政府却令银行缩减豪华房地产贷款,减少可供发展的用地数量,加强港口、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与民用住宅建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国家经济安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即使一国宏观经济环境基本良好,经济结构中的某些缺陷或局部政策失误仍有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因此,仅仅依靠国内经济政策来协调经济已成为过去。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参与国际经济协调,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有步骤地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开放本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减少由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与开拓国外市场相结合。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以换取进口所需外汇资金。但不能忽视国内市场的开发,通过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国内市场规模大小并非先天形成,需要政府采取一些政策促进其形成与扩大,如收入分配政策、消费导向政策、社会福利与保障政策等。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开拓国内市场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3.利用内资与外资相辅相成。外部资源作为国内经济发展要素不足的补充无疑有益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应注意的是,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其次,引进外部资源应纳入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之中,防止引进不当或使用不当为国家增添债务包袱。
4.技术模仿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引进并模仿先进国家的技术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费用,不失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理想选择之一。但仅此而已是不够的,犹如一列行驶的火车位于后面的车厢永远也越不到前面去。迄今为止,国际上先进技术的转移仍处于一种封闭状态,主要是在跨国公司内部或其之间进行的。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与参与下,进行自主创新,才有可能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来的种种机会,赶上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为此需要增加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给人民以接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