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证_乔冠华论文

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证_乔冠华论文

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史论文,史实论文,新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对美、对苏政策进一步嬗变的重要时期。近10年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史学界、文学界相继开始讨论这一时期的历史。虽然相隔年代并不遥远,但是以讹传讹,谬误不少。为提倡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呼吁史学界维护治史的严肃性,本文再就“毛泽东‘五二○’声明的起草与发表”等两个与中共党史研究有关的外交史实问题作一考证,以正视听。

一、毛泽东“五二○”声明的起草与发表

(一)“1970年5月20日下午,天安门广场前、长安街两侧的街道上站满了百万群众,毛主席亲自审阅定稿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五二○’声明被宣读。第二天,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塔斯社、安莎社等播发了消息,……”[1]

(二)“(1970)5月20日,毛泽东的这个声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2]

(三)“1970年5月20日,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西侧百万群众聚会,声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广场上回荡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满腔激情的人们被那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打动,口号声、吹呼声响彻云霄”[3]。

(四)“(1970年)5月20日下午,毛主席在天安门向百万群众宣读《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五二○声明》。第二天,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塔斯社、安莎社等都播发了消息……”。[4]

(五)“1970年5月20日下午,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两侧的街道上站满了百万群众,毛主席亲自审阅定稿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五二○声明’发表了。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社都播发了消息,……”[5]

1970年5月20日晚,毛泽东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并非如作者所谓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发表。5月2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毛泽东的“五二○”声明。同日上午,首都各界群众50万人隆重集会,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拥护毛泽东发表的“五二○”声明。

《乔冠华与联合国》、《外交才子乔冠华》、《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三书作者在提及乔冠华为毛泽东起草“五二○”声明时写得明明白白:这篇重要文告是“被人宣读”的。但是,在《能言善辩的外交才子——乔冠华二三事》中却写到:“1970年5月20日(引案:应为2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两侧的街道上站满了百万群众,毛泽东主席以他大革命家和大诗人的气质,宣读了乔冠华起草并经他亲自审阅定稿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引案:应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五二○’声明。毛主席那洪亮的声音,坚定的语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天,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塔斯社、安莎社等播发了消息……。”[6]

事实上,毛泽东的这篇重要声明是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据新华社1970年5月21日电讯稿:

“(5月21日)上午10时,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在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林彪副主席在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宣读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五月二十日发表的庄严声明。”[7]

毛泽东的“五二○”声明又是如何起草的呢?先来看看几段引文:

(一)“乔冠华受命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总理,一生撰写了为数不少有关国际问题的声明和评论,其中1970年的‘五二○’声明就是最为有名的一篇。当时毛主席根据美国策动柬埔寒政变,到处横行霸道,意欲称霸全球的罪恶企图,提出中国作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一员,为维护全世界人民根本利益需要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表态,于是萌发了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念头。这个高瞻远瞩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为撰写这篇以毛泽东主席名义发表的重要文稿,周总理亲自布置,找了几位秀才写了一稿又一稿,最后一稿呈送毛主席。毛主席阅后觉得不满意,请周总理组织人员再行撰写。周总理这时找了乔冠华,详细讲述了毛主席的意图,要求他尽快写出。乔冠华受命后回到他所住的外交部宿舍报房胡同,同其夫人龚澎商量后,关起门来,边喝茅台边构思。乔冠华领会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图比较深刻,对美国本性和手法了解透彻,加之他文字功底深厚,一句句毫不夸张的能载入史册的话语从他脑海里倾泻而出,于是他请秘书逐句逐句地记录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一篇拟就的初稿就放置在他的案头。于是,他字斟句酌,从行文、结构、气势以及是否琅琅上口等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思考和过细的修改。因为他深知这是一篇以毛主席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语言必须是最好的,逻辑应当是最严密的,气势也要是最恢宏的。又几个小时过去了,他才从案桌起身,把改好的稿子装进公文包,乘车直奔周总理办公室。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这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同乔冠华一边朗读一边修改,总理表示可以送主席了,乔冠华才欠起疲惫的身子,向周总理告辞回到住所。过了不久,毛泽东主席召见了周总理和乔冠华,毛主席一见面就表示稿子可以了,并说修改了几处,请你们看一下。毛主席的几句话,使乔冠华放下心来。不久,周总理还亲自电告乔冠华说,毛主席对他的稿子表示满意,认为文稿写得有气势,有文采,比前几稿增色许多。”[1](P.57-58;35-36;88-89)

(二)“1970年5月20日,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西侧百万群众聚会,声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广场上回荡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满腔激情的人们被那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所深深感染、打动,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霄。这篇著名的‘五二○’声明的真正执笔者就是乔冠华这位外交部的大才子,而且更让人拍案称奇的是,它是从茅台里诞生的华章。

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表明自己坚定的反帝立场,表明自己作为亚非拉国家的一员,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敢于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毛主席提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并亲自着手布置任务,交由外交部起草初稿。几位秀才写了一稿又一稿,当最后一稿呈送到主席面前时,主席很不满意,吩咐重写。总理找到乔冠华,指示他尽快拿出初稿,要深刻领会主席意图。

乔冠华回到家中,桌上摆上一瓶茅台,开始苦思冥想。从结构、行文、气势上都要精雕细琢。这可是以毛主席的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必须使用他老人家特有的战斗风格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一定要带着政治感情写,乔冠华一仰脖,喝干杯中的酒,酒自口中入,文从笔下出。

首先,应该简要阐述当前形势。乔冠华边喝边想着。……

这次美国策动朗诺政变,我们必须表明自己的鲜明立场。乔冠华略有思考,有了,……

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人民也是革命的,但不宜着墨过多,乔冠华仿佛自言自语。……

乔冠华端起酒杯喝了两口,这是宣读给全世界人民听的,要表现出全世界亚非拉人民的反美斗争的大好形势,反映出美帝霸权的不得人心。乔冠华双目炯炯有神,思如泉涌……一连串的排比简洁有力,琅琅上口,意思表达也连贯完整,乔老爷满意地站起来,咕咚一口又是一杯,摇摇酒瓶,所剩不多了,而这时,文章也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乔冠华微微有些醉意,酒兴上涌,这也正是出彩的时刻,……真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乔冠华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大手一挥的磅礴气势。

向百万群众宣读,最后当然要来一句气势如虹的口号作为结束,嗯,就用它:‘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终于大功告成,乔冠华兴奋地拿过杯子一饮而尽,靠在椅背上,美美地点燃一支香烟。……[3](P,232-234)

(三)“1970年5月,毛主席根据美国策动柬埔寨政变,到处横行霸道,意欲称霸全球的罪恶企图,提出中国作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一员,应该出来讲话。于是萌发了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念头。这个高瞻远瞩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为撰写这篇以毛泽东主席名义发表的重要文稿,周总理找了几位秀才,写了一稿又一稿,最后一稿呈送毛主席。毛主席阅后觉得不满意,请周总理组织人员再写。这时,周总理找了乔冠华,详细讲了毛主席的意图,要乔冠华尽快写出来。乔冠华受命后回到他所住的外交部宿舍,关起门来,边喝茅台边构思。只1个多小时就请秘书来,他逐句逐句地说,让秘书记录,一篇拟好的初稿很快出来了。而后,他字斟句酌,从逻辑结构、行文气势以及是否琅琅上口等方面进行认真仔细的修改。几个小时过去了,他把改好的稿子装进公文包,乘车直奔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放下手头工作,同乔冠华一边朗读一边修改,直至深夜。毛主席看后,召见周总理和乔冠华,表示稿子可以了,写得有气势,有文采,比前几稿增色许多。并说他亦修改了几处,请你们看一下。”[4](P,290-291)

(四)“……乔冠华受命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撰写了为数不少有关国际问题的声明和评论,……1970年撰写的‘五二○’声明,就是最为有名的一篇。

当时毛主席根据美国策动柬埔寨政变,到处横行霸道,意欲称霸全球的罪恶企图,提出中国作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一员,应该出来讲话。于是萌发了发表公开声明予以谴责的念头。这个高瞻远瞩的想法得到周总理的完全赞同。为撰写这篇以毛泽东主席名义发表的重要文稿,周总理亲自布置,找了几位秀才写了一稿又一稿,最后一稿呈送毛主席。毛主席阅后觉得不满意,请周总理另组织人员再行撰写。周总理这时找了乔冠华,详细讲述了毛主席的意图,要求他尽快写出。

乔冠华受命后回到他所住的外交部宿舍报房胡同,关起门来,边喝茅台边构思。乔冠华领会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图比较深刻,加之他文字功底深厚,一句句毫不夸张的能载入史册的话语从他脑海里倾泻出来。为了及时地录下他的腹稿,他请秘书逐句逐句地记录下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一篇拟就的初稿就放置在他的案头。于是,他字斟句酌,从行文、结构、气势以及是否琅琅上口等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的思考和过细的修改。因为他深知这是一篇以毛主席名义向全世界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语言必须是最好的,逻辑应当是最严密的,气势也要是最恢宏的。又(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才从案桌起身,把改好的稿子装进公文包,乘车直奔周总理办公室。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这时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同乔冠华一边朗读一边修改,直至深夜才完稿,送呈毛主席。过了不久,毛泽东主席召见了周总理和乔冠华,毛主席一见面就表示稿子可以了,并说他作了几处小的修改,请你们看一下。毛主席的几句话,使乔冠华放下心来。乔冠华回家后不久,周总理还亲自电告乔冠华说,毛主席对他的稿子表示满意,认为文稿写得有气势,有文采,比前几稿增色许多。”[5](P,244-245)

乔冠华为毛泽东起草“五二○”声明已在5月中旬末。1970年5月16日,周恩来召集外交部临时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讨论国际形势问题。会议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推迟中美会谈,并召开群众大会支持印度支那人民反美爱国斗争和在北京的西哈努克政府。同时,周恩来又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商定内容之一就是:建议毛泽东发表一简短声明,支持国际反美革命斗争、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和西哈努克政府。召开国内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京群众大会请毛泽东、林彪出席,西哈努克讲话。

5月17日,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报告所商各事项,毛泽东审阅后批示“照办”。同日,周恩来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由有关部门起草的毛泽东声明稿。政治局会议认为,该声明内容应突出毛泽东5月11日同越南劳动党领导人黎笋谈话中的一些重要思想。根据政治局讨论意见,声明稿在5月18、19日多次修改。就在19日,周恩来与康生、陈伯达将修改后的二稿报送毛泽东审定。毛批示:“照办。”[8]受毛泽东之托,同日晚21时30分,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与西哈努克亲王举行第13次会谈时,将“五二○”声明的法译本交西哈努克征求意见[9]。由此观之,上述4位作者叙说的“水分”自不待言。

那么,乔冠华是否有可能在东四报房胡同寓所与夫人龚澎“边喝茅台边构思”,“关门共商”“五二○”声明稿呢?

据《中国妇女》记者采写的《亲切关怀 谆谆教诲——外交部龚普生 朱霖 许寒冰 陈浩同志回忆录》一文披露:“1968年龚澎才被‘解放’。工作还不到两年,她因脑血管出血而昏迷住了院。根据周总理指示,24小时要有人值班,并组织最好的医疗班子全力抢救。可是,在动不动手术方面,分歧意见较大,一直到了深夜12点,方案还定不下来。问题反映到总理那里,尽管第二天总理还要出国访问,但还是马上赶了来。当时,大家惊喜万端。总理走到龚澎床前,亲切地俯视着她那紧闭双眼的病容,一边用手给她摸脉,一边口里喃喃自语:‘太虚了。’之后,总理详细地询问了有关的情况,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果断地决定:动手术。手术后,龚澎同志的生命又延续了6个月(引案:龚于1970年9月20日因病去世)。[10]1970年4月5日,周恩来离京访问朝鲜。这是他在1970年里惟一的一次出访,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出访。据此,不难推算出周恩来是在4月5日凌晨(4月4日午夜过后)来到病房探视生命垂危的龚澎的。事实上,从1970年3、4月以来,失去思维能力的龚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许多当时见过龚澎的友人如韩素音等,都目睹她的身上插着很多管子,蜡黄的脸庞露在被子外面,完全靠机器和药物维持生命……。脑颅手术后,龚澎只不过是延长了几个月的生命。为了护理好龚澎,周恩来甚至曾让自己的保健护士郑淑云去马叙伦先生家了解护理植物人的经验。不言而喻,在1970年4、5月间,病入膏肓、缠绵病榻的龚澎怎么有可能与乔冠华在家中斟酌切磋“五二○”声明稿呢?

二、周恩来何时获悉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乔冠华是否与基辛格在红旗轿车里对话?

1971年10月20-26日,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具体安排,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第二次访问中国。恰恰在10月26日,基辛格结束访问的最后一天,第26届联大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周恩来何时获悉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80年代末最早表现中美关系解冻历史的《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这样描述:

命运在周恩来和基辛格之间开了一个玩笑,基辛格在谈判桌上说这次中国进不了联合国的时候,联大已经通过恢复中国席位。

(1971年)10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把基辛格送至钓鱼台的楼门口,在他上车前对基辛格用英语说:“博士,欢迎你很快回来共享会谈的愉快。”这是周恩来第一次用英语对基辛格说话,这说明总理的心情十分愉快。

这一天,天还没有全亮,只有4点多钟(引案:应为5时30分),中美双方又继续在钓鱼台里讨论公报,修饰文字了。这就是以后震惊世界的上海公报。……

在由钓鱼台驶往机场的红旗轿车里,乔冠华与基辛格在对话。当然,车内的对话已经不是严肃的会谈,而是轻松却有内容的聊天。

“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我国能恢复席位么?”乔冠华问,“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我国席位进行表决。”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

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镜:“估计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仰脸哈哈大笑,笑声十分豪爽:“我看不见得吧?”

就在刚才基辛格快要离开钓鱼台的时候,周恩来瞅空低声告诉乔冠华,联大表决结果已经传来,赞成接纳中国、驱逐台湾的阿尔巴尼亚提案已经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表决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基辛格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刚刚从北京起飞。电讯员就给基辛格送来电讯稿。基辛格一看,大为惊讶,将电讯稿递给助手们传看。

电讯稿上打着——

联大刚才已以76票对35票通过接纳中国,并驱逐台湾。[11]

1971年10月25日21时47分,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的表决牌上的计票灯光亮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投票结果:美国、日本等22国关于“规定驱逐‘中华民国’需要2/3多数票通过的‘重要问题’的提案”,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两票缺席)。纽约(美国东部时间)与北京时差13小时。但据英文版《美国百科全书》载:美国实行夏时制,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将钟表往前拨1个小时,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将钟表往后拨1个小时。据查,1971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31日,故而10月25日尚未拨表。所以,按纽约(美国东部时间)与北京时差为12小时计,此刻正是自北京时间26日9时47分。美、日等国“重要问题”案被否决后,美国代表布什提议将“两阿提案”分段表决,企图把驱逐蒋帮的内容删除。沙特阿拉伯代表巴鲁迪则重提对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的“修正案”。两项提案均被否决。约90分钟后,即纽约(美国东部时间晚11时20分(北京时间26日中午11时20分),第26届联大第196次会议在否决了“重要问题”提案后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旨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蒋帮的“两阿提案”,美国一手炮制的“双重代表权”提案遂成废案,胎死腹中。

从10月20日下午4时30分开始到26日上午8时许,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博士的会谈举行了10次共计23小时40分。周恩来与基辛格第10次会谈是26日清晨5时30分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开始的。周恩来、基辛格间的这最后一次会谈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美方当事人的回忆是:“(会谈)至(上午)8时10分截止”[12]。中方当事人的回忆是:“(会谈到)晨8时才告结束”[13]。这时距联大否决美、日“重要问题”案差不多还有1个半小时,故而周恩来、基辛格会谈尚在进行之中,联大根本不可能“通过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

作者关于“10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把基辛格送至钓鱼台门口,……”一段叙述,大致抄自《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3册第19章《北京之行》。但是,作者误解了基辛格的话。基辛格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已决定在上午9时离开。周恩来把我送到宾馆的门口,第一次用英语对我说:‘欢迎你很快回来共享会谈的愉快。’”[12](P.68)基辛格说“我们已决定在上午9时离开”,意即离开钓鱼台国宾馆,并非指周恩来与基辛格分别之时。如前所述,周恩来、基辛格会谈结束约8时许。事毕,美方人员还要用餐,不可能马上离去。据中方主要当事人熊向晖回忆:“总理与基辛格的会谈……结束,总理向基辛格告别即离开。”“叶(剑英)帅与我方同志同基辛格一行共进早餐后,分乘汽车到首都机场。”[13]所以,当“基辛格快要离开钓鱼台的时候”,周恩来早已离开钓鱼台。如此,周恩来也就更根本不可能“瞅空”与乔冠华“低声”耳语了。也如前所述,北京时间9时左右,联合国大会甚至连美、日“重要问题”案也未否决,哪里有可能通过“两阿提案”呢?

那么,第26届联大否决美、日等22国“重要问题”提案的消息,中、美双方究竟在何时获悉呢?先引中方当事人冀朝铸的回忆:

“正当基辛格的飞机要起飞而我们这些人还站在那里朝基辛格挥手告别时,几位官员跑来,兴奋地告诉我们台湾刚刚被撵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部恢复了。”[14]

中方主要当事人熊向晖这样回忆:

“‘空军一号’起飞不久,派驻机场的同志跑来报告说:外交部值班室来电话,说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

叶帅说:刚才基辛格在汽车里还对我讲,美国的两个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等一年。美国总统专机配备最先进的通讯器材,基辛格这时也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不知他作何感想?”[13]

事实证明,叶剑英的分析是正确的。美方主要当事人基辛格这样写道:

“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使我难为情。”[12](P.69)

中、美双方主要当事人的回忆基本吻合。基辛格的叙说再次证实,周恩来是在基辛格快要飞离北京之际方悉知内情,而不是在会谈正在进行之际。

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从时间上推算,此时应是联大否决了美、日等国“重要问题”提案,具体时间大约是北京时间26日上午10时左右(这与基辛格一行登机时间大致相切)。事实上,否决了“重要问题”案,“两阿”提案国已稳操胜券,中国在联合国席位可谓“唾手可得”。不然,蒋帮“外交部长”周书楷不会在“重要问题”案被否决后,很快走上讲台,宣布“中华民国”决定退出联合国,并带领他手下一帮人黯然离开会场。据新华通讯社编辑出版的《参考消息》所载外电报道,联大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决议已是25日晚11时20分(北京时间26日中午11时20分),消息传到北京恐怕已是午后。根据上引中、美双方主要当事人的回忆,基辛格不可能那样迟飞离北京。实际上,基辛格的回忆也证实了在他登机前后,正是联大否决了美、日等国“重要问题”提案之时。

紧接上文,基辛格还以颇具失落感的怅然笔调这样叙述道:

“晚上9点47分,联大表决牌上的计票灯光亮出了投票结果:我们仍然指望取胜的那个‘重要问题’提案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输掉了。”[12](P.69)

参照前文所引“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基辛格想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即联大否决了美、日等国“重要问题”案。因为美国提出“重要问题”案就是为了“保持台湾席位”。

最后的问题是:乔冠华与基辛格在红旗轿车里的那段活龙活现的对话是否发生过?其实只要细读以下一条新华社的电讯,即可“真相大白”:

“新华社(10月)26日讯 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作具体安排的基辛格博士一行十四人结束了同中国政府的会谈,于今天离开北京途经上海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叶剑英、姬鹏飞、于桑、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陈楚、马仁辉、张瑞霭、刘澄清、王笑一、钱大镛、冀朝铸、唐闻生、沈若芸、章含之等。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韩叙陪同前往上海。”[15]

原来,乔冠华根本没有到机场为基辛格送行!连冀朝铸、唐闻生、沈若芸、章含之这些翻译、记录等工作人员都一一见报,想来不会惟独落下乔冠华。如上引熊向晖文,在红旗轿车里陪同基辛格的不是乔冠华,而是叶剑英!基辛格在汽车里对叶剑英说,美国的两个提案肯定能得到半数以上的赞成票,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等一年。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小题大作”。诚然,传记可以发挥想象,但终究要以史实为基础,合乎情理,做到细节真实,事事有出处。很难设想,离开了信史,会有什么真正的传记!

标签:;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证_乔冠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