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与编写--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简介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和编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化学论文,人教版论文,教材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验化学》是以培养实践和探究能力为主的新型课程,在内容、形式和教学目标的侧重上都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模块的特点,在新课标高中化学8个模块课程中,是唯一的活动性技能训练类基础课程,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首次设置的独立的实验课程。因此,与之配套的新教材《实验化学》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较为周密的引导与设计。在充分研究课标要求和我国基础化学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人教版《实验化学》努力构建和设计独具特色又切实可行的教材体系、内容结构及呈现方式。

一、循序而扎实的实验能力培养体系

《实验化学》按单元、课题形式编排,以化学实验技能及要求的难易、繁简为序,知识为技能培养服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基本思路、方法的学习,从实验能力的循序培养上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实验课程体系。

各单元的内容编排和结构如下:

1.内容安排

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各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和能力层次

2.单元结构

每个单元都由单元概述和数目不等的课题组成,可以分为学习部分和实践部分。学习部分是需要集中学习的内容,包括每个单元前面的引言(概述)和每个课题前的引入;实践部分是学生分组或个人自行进行的实验,包括每个课题后的基本实验和拓展实验(如图1所示)。课题内容在技能层次上是依次提高的,实验的能力要求也分不同层次——学习或练习性实验和综合或探究性实验,能力要求也是逐渐提升的。

图1 单元结构示意图

二、新颖而务实的选材和编排

1.贯穿始终的基本思想

综合考虑实验化学课程的目标、性质和特点,时代发展需要,教学课时、基础和条件等因素,教科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体现了下述特点。

(1)立足于基础性。力求从三个方面加以体现:一是以学生已学知识、技能为起点;二是优先选择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三是从实验要求上使之在设备、条件、课时等方面适应于绝大多数学校。

(2)具有时代性。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以适当的篇幅简要介绍现代实验技术,并根据实际条件安排了一定的现代仪器实验(如膜分离技术、组合化学、仪器分析等)的介绍,利用pH计、pH传感器的实验等;二是在实验的形式上体现课改的理念,反映现代实验教学改革的特点,如本教科书中除学科性的基本实验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应用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和微型实验。

(3)突出探究性。在全书各个单元中,循序渐进地设计安排探究性实验。前三个单元中,根据学生对实验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要求,结合实验技能的应用,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不同探究程度的实验讨论、实验设计等。最后一个单元全部为研究型实验,着重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探究、创新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4)提供选择性。在共同学习基本的技能、方法、原理、思路和过程等内容的基础上,配套实验以二选一、简化或拓展实验等形式,从原料、方法、仪器及原理等方面,为教科书使用者提供了或增或减,或低或高,或平行等不同层次的多种选择。力求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确保各类学校均能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同时满足有条件、有特色的学校和有特长、有兴趣的师生在教育和能力发展上的需求。

(5)强调安全性。教科书以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实验安全。首先在课程伊始的“实验化学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中,专题介绍实验安全问题,在实验中以“安全警示图标”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在教科书之后又以附录形式介绍了与实验安全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规则”,使安全意识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不仅有利于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上述基本思想渗透于教科书各单元、课题,贯穿于始终。

2.各具特点的单元编排

全书四个单元,虽然从内容特点、实验类别、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见表1),但都紧紧围绕整体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一教学总目标,是一种殊途同归的设计思想。与之相配合,在呈现方式上,根据不同内容特点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突出其特点,落实各单元目标,同时走近总目标。

四个单元,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见表2),各阶段的学习侧重不同,学习内容各具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科书有针对性地设计、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谋取最佳学习效果。

表2 《实验化学》学习内容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全面的基础铺垫。

本单元有两个课题,三个实验,涉及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实验安全、实验条件控制、绿色化学及微型实验等,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程所需形成的基本认识,面广而无系统,为避免内容零散、枯燥,在呈现方式上,一方面力求文字简练,一方面根据内容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栏目,加入活动性、情感类元素,丰富内容、活跃课堂。有关内容特点与相应的目的要求、编排特点及所引导的学习方法列于表3。

表3 第一单元两个课题的教与学

本单元安排了三个实验,实验1-1蓝瓶子实验是一个趣味实验,通过多个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和分析,融入知识点“认识反应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的学习,这是此实验的主要目的,实验原理不必深究。实验1-2和实验1-3是两个微型实验,内容分别涉及学科知识——氯气的生成及性质和化学应用——污水处理,侧重体现微型实验的环保意义及化学之防治污染方面的价值。

(2)学练阶段——基本功与基本能力并重。

此阶段包括二、三两个单元,4个课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和“物质含量的测定”,都是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每个课题中包括三个基本实验,每个实验之后又附有若干拓展实验。

这部分内容几乎涵盖了初、高中阶段所有的实验基本操作,是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既要使学生学会一些具体的基本实验技能,也要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制备、测定等实验应用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根据4个课题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基础,在编排上注意下述几点:

一是在内容的安排上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使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领域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后,有重点地学习、掌握某些具体的方法和技能。点是具体原理、技能、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如每个课题中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和前两个实验;面是某方面内容的总体概述,每个单元中有两个层次的概述内容,一是单元引言中的对该单元内容意义、方法的概述,二是每个课题引言中,分别对具体实验方法的介绍,包括实验基本思路、方案设计程序等(见图2)。这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独立实验前的必备基础。在每个课题后的实验中,学生将实践、练习、巩固上述所学内容。

二是在能力培养要求上,有侧重有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有侧重是指学习、实践某一实验方法或某项实验技能时,侧重于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原理的介绍只是服务于实验本身;有综合则是指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实际应用实验,侧重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落实于每个课题的最后一个实验,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综合运用本课题所学技能、方法,此外,也会涉及前面所学其他相关原理、技能和方法等等,排在后面的实验往往综合性更强一些。

三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基础,注意在复习中提高,在温旧中出新,另一方面所有新学内容均结合实例介绍。如分离和提纯、定性检验分别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和小结,将此前零散习得的技能提升为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物质的制备,通过“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做过的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温习中自然地形成对制备物质一般过程的认识,进而用实例说明其中每一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定量测定因没有相应基础,就在概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

图2 学练阶段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功能示意图

(3)应用阶段——有步骤、分层次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

作为本课程的最后一个单元,在学习、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并经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训练之后,该单元的研究型实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演练所学、充分展示所长的空间与机会,体现了本课程的最高要求与目标——认识通过实验可以探索新知,并学习其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全书内容的综合、提高与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其综合实践能力及对实验探究的全面认识与把握都会有所提高,并能由此感受到自我提升的自豪与快乐。

该单元有三个课题,三个课题均突出了实验“研究”这一主题,但又各有不同侧重且综合性逐渐增强。课题1侧重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体现学科特点;课题2侧重生活中相关问题的发现和探究,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课题3侧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灵感与兴趣,体现创新的乐趣(针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发挥其特长)。单元和每一课题之前的引言和相关的学生活动,从思路、方法上分别对单元和各课题的学习起着引导、铺垫作用。该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3。

图3 应用阶段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该单元内容的编排重点体现了下述几点:

一是统筹课题内容,既注重全体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整体提高,又兼顾学有所长者的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培养。该单元三个课题的不同侧重和顺序,在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构成一种品字形结构。课题1、课题2针对选读本课程的全体学生,着力于学科实验研究基础的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和发展,在研究内容和思路上,学科训练与实际应用并重,力求提高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全面理解、认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探究未知的水平。相对于前三个单元,这两个课题在实验探究的综合性、自主性等方面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是全书各单元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与升华;相对于后面的课题3,这两个课题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实验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供了相对高一层次的知识、能力训练基础和自主实验探究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课题3的设计为部分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自主地展示才能、发展特长、发挥创造潜能的空间,以期达到增进学生化学方面的爱好、培养化学后备人才的理想目标。

二是循序渐进地安排、设计实验研究内容的深广度和开放程度,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该单元三个课题,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科性到应用性,再到创新性,研究涉及的范围及问题的发散性逐渐扩大。在实验内容的呈现上,从有具体步骤的规定型到无具体步骤的设计型;从有确定内容的设计到可选择内容的设计再到完全自定内容的设计,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逐步减弱,而给学生的自主性逐步增强。

三是丰富的内容与灵活的要求结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求最大限度地适应于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条件和需求。该单元的选择性有几个层次:一是单元内三个课题里有一个选学课题;二是在必学课题中所安排的两个实验可以只任选一个;三是各必学课题中各实验后都安排了供选择的拓展实验,而选学课题本身在实验内容和数量上就是完全放开的;四是每个实验在具体方法和内容上,又给出了或少或多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便教利学的教材配套系列

根据本课程教学实施中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求,除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外,我们还为本教科书配备了《实验化学报告册》,并且其设计、编写与教科书的编写同步进行,使之与教科书内容、要求配合密切,浑然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中的可能需求。

1.《教师教学用书》突出与教学的适切性

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需求,除在“教学设计”中对实验课程的组织进行指导、建议外,还特别将“实验说明”细化为实验目标、预习指导、实验要求、改进与建议、问题与讨论等几个方面,从实验的准备、实施、完成到评价,对每个实验全过程的教学做出具体、详尽的指导;对教科书中的拓展实验,提供说明与提示,加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根据实验教学评价的实际,除在“实验说明”中给出过程性评价的建议外,在“教学资源”中还提供了一定量的实验习题,以便教师在阶段性学习小结和评价时选用。

2.《实验化学报告册》强化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小结三环节的要求

针对《实验化学》中的每个实验活动内容,《实验化学报告册》设计了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整理等部分。通过实验预习,学生将在相关知识、操作及设计(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等方面完成动手实验前的必要准备,并于实验中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记录现象和数据;实验整理则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及相关讨论和思考。预习、记录和整理是落实、巩固和深化《实验化学》课程内容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上述设计思想是通过一些相关栏目体现的,这些栏目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过程和安全措施等,并运用所学技能、方法和原理等,实施相关设计、实验或研究。

标签:;  ;  

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与编写--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简介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