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目中论文,青少年论文,父母论文,形象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家庭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被众多的研究所证实。在众多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如家庭物质条件、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教育背景等),父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最大、最为直接的影响。关于父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于父母育儿态度、教养方式及其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上[1~4]。
但是,九十年代以来,父母教养模式决定儿童行为的“单行道”研究方法和观点开始遭到批评,Mussen指出在分析儿童养育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时,必须考虑“双向原则”,即在研究父母影响孩子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儿童对父母的反应及儿童对父母的看法,亲子关系并非是父母影响孩子的单向决定关系,而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5]。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近些年我国学者也对亲子关系双向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6~10]。但直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研究直接涉及到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作为交互作用的一方,孩子对父母的看法和反应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或排斥来自父母的影响,若父母符合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父母的话和行为就会更具说服力,其教养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影响孩子,从而更好引导他们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词表,考察当代青少年子女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旨在使父母能以此唤起对自己行为和表现的关注,从而在家庭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符合时代发展与子女要求的新型父母形象,更好地引导青少年顺利渡过“暴风骤雨”期。
2 研究方法
2.1 词表的编制
首先采用开放性问卷进行预调查,选取初一、高一、大一学生共324人,要求被试写出10个或以上描述他们心目中理想父母的形容词,时间不限。问卷回收后,由3名心理学研究生及2名中文系研究生对被试列出的理想父母形象特征进行归类,合并意义相同的词,舍去意义不明确的词,然后选出频率显著较高的149个词,每个词随机排列,形成一个初步词表。词表采用5点计分,从“一点都不符合”到“十分符合”,分数越高代表越符合理想父母形象。
然后用初步词表对三个年级另外的306名学生进行施测,选出评定分数显著较高的词,形成一个123个词的正式词表,5点计分。正式词表还包括有关青少年基本情况的问题,主要了解青少年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完整家庭和家庭月收入情况。
2.2 正式施测
在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施测,由研究人员担任主试,并向被试保证个人资料绝对保密,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2.3 样本构成
从广州市三所普通中学选取初一、高一学生和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共获得有效被试690人。其中,初一210人(男生106人,女生104人),高一273人(男生118人,女生155人),大一207人(男生79人,女生128人)。
2.4 数据分析
对690名青少年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和差异检验,所有分析均在SPSS10.0上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的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定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artlett系数为52827.95,极其显著,说明变量间有共享因素。KMO值为0.97,p=0.000,表明数据适合因素分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21个,可解释64.62%的变异。但根据碎石图的情况,抽取五个因素最为合理,共可解释47.56%的变异,结果见表1。再进行斜交旋转,得到表2。
表1 各因素的特征值、解释的变异量
因素特征量 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
1 40.59 33.00 33.00
2 7.96
6.47 39.47
3 4.74
3.85 43.33
4 3.05
2.48 45.81
5 2.16
1.76 47.56
从表2看,因素1的26项标定词体现了孩子重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希望父母与自己能做朋友,而不是时刻高高在上,可以归纳为“尊重沟通,与子为友”。因素2的28项标定词体现了孩子重视父母的能力表现,希望父母能够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无论在事业、处世、品味等方面都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可以归纳为“能力强,善交际”。因素3的40项标定词体现了孩子重视父母的生存态度,希望父母能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可以归纳为“正义乐群”。因素4的15项标定词体现了孩子重视父母的生活态度,希望他们能够勤勤恳恳,无私地为家庭付出,可以归纳为“正视现实”。因素5的14项标定词体现了孩子重视父母的品德表现,希望他们是品德好、做事有原则的人,可以归纳为“品德好,有原则”。
表2 青少年理想父母形象的因素结构
结合表1,因素1的重要性最高,说明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最重要是能够做到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而不星专制地命令孩子服从。其他的因素表明,青少年对父母的能力、生存态度、生活态度、品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期望。
3.2 不同性别及年级间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的差异
检验性别与年级变量在五个因素上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只在“尊重沟通,与子为友”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不同年级在“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交际”“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因素上的主效应都显著;性别与年级只在“正视现实”因素上有交互作用(见表3)。
表3 各因素在不同性别及年级上的差异检验(F值)
尊重沟通,能力强,正义正视现实品德好,
与子为友 善交际 乐群有原则
性别
4.34***
0.81
2.03 1.10
1.82
年级
4.59 37.44***0.55 50.89***
3.96*
性别×年级 0.53 0.96
2.80
4.65* 1.31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性别差异方面,女生对“尊重沟通,与子为友”的评分显著高于男生(t=4.341,p<0.001),表明女生相对更重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相处的态度(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间在有差异的因素上的评分比较
男(n=303) 女(n=387)
尊重沟通,与子为友3.80±0.76 4.04±0.69
年级差异方面,在“尊重沟通,与子为友”维度上,初一、高一学生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低于大一学生(分别t=-0.15,p<0.05;t=-O.19,p<0.05);在“能力强,善交际”维度上,初一、高一学生的评分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却都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分别t=0.50,p<0.001;t=0.39,p<0.001);在“正视现实”维度上,初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一、大一学生(分别t=0.31,p<0.001;t=0.55,p<0.001),而高一学生又显著高于大一学生(t=0.24,P<0.001);在“品德好,有原则”维度上,初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一、大一学生(分别t=0.16,p<0.05;t=0.15,p<0.05),高一、大一学生间差异不显著。总的来说,呈现随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与自己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见表5)。
表5 不同年级间在有差异的因素上的评分比较
初一(n=210)
高一(n=273) 大一(n=207)
尊重沟通,与子为友 3.91±0.69 3.87±0.84
4.06±0.60
能力强,善交际3.89±0.56 3.77±0.69
3.38±0.61
正视现实 4.10±0.45 3.79±0.53
3.55±0.62
品德好,有原则4.09±0.60 3.93±0.66
3.94±0.60
但在“正视现实”维度上,性别与年级有交互作用,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男生的评分中,初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一、大一学生(分别t=0.35,p<0.001;t=0.39,p<0.001),高一、大一学生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在女生的评分中,初一学生显著高于高一、大一学生(分别t=0.30,p<0.001;t=0.66,p<0.001),高一学生又显著高于大一学生(t=0.36,p<0.001)(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年级间在“正视现实”因素上的评分比较
初一(n=210)
高一(n=273)大一(n=207)
男4.05±0.433.70±0.58 3.66±0.63
女4.16±0.473.86±0.48 3.50±0.62
图1清楚地表明,虽然男、女生对父母生活态度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但变化的趋势却不同,女生持续下降,而男生在前期快速下降,到了后期却保持稳定。
图1 不同年级男、女生对“正视现实”因素的评分
3.3 其他变量上的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的差异
为了了解背景变量对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另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进行分析,分别是: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的家庭结构和不同的家庭月收入。其中,家庭结构包括三种情况:完整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而家庭月收入情况也分为3个水平:1500元以下的为低收入,1500~5000元的为中收入,5000元以上的为高收入。
检验三个变量在五个因素上的主效应,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只在“能力强,善交际”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不同家庭结构在五个因素上的主效应均不显著;而家庭月收入在“能力强、善交际”和“正视现实”因素上的主效应都显著(见表7)。
表7 各因素在其他变量上的差异检验(F值)
尊重沟通,能力强,正义
正视 品德好,
与子为友 善交际 乐群
现实 有原则
是否独生
0.174.11*** 0.12
0.94
1.14
家庭结构
0.540.270.16
2.37
0.68
家庭月收入 0.199.37*** 0.71
6.73** 1.95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在“能力强,善交际”上的评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4.11,p<0.001),表明独生子女相对更注重父母的能力表现(见表8)。
表8 是否独生子女在有差异的因素上的评分比较
独生子女(n=382) 非独生子女(n=308)
能力强,善交际3.75±0.643.54±0.67
在“能力强,善交际”维度上,高、中家庭月收入学生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低家庭月收入的学生(分别t=0.37,p<0.001;t=0.24,p<0.001);在“正视现实”维度上,高、中家庭月收入学生的评分也没有显著差异,且都显著高于低家庭月收入的学生(分别t=0.20,p<0.001;t=0.11,p<0.05),表明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相对更重视父母的能力表现及生活态度(见表9)。
表9 不同家庭月收入孩子在有差异的因素上的评分比较
低收入中收入 高收入
(n=256) (n=215) (n=219)
能力强,善交际3.47±0.673.71±0.64 3.83±0.63
正视现实
368±0.563.79±0.64 3.87±0.54
4 讨论
4.1 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
传统的观念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变得反叛、不听话是其特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家长无能为力,只能消极地等待这个“暴风骤雨期”过去。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不听家长意见,这取决于父母能否符合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建立起权威性。从本研究的结果看,青少年的理想父母应具备五项主要特征,分别是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
确实,随着青少年辩证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批判地接受父母的意见,父母不再是孩子儿时的万能者,且当代青少年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父母不一样,面临的事物及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父母不能,也不应该一味地命令,而应该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沟通。
其次,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青少年希望自己的父母有好的能力表现,从而更能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及优越感,且具有正义感和乐观精神的父母最能感染孩子,使孩子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难。另外,青少年也希望父母能够有正常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具备良好的道德与行为,共同营造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幸福家庭。
4.2 不同性别及年级间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的差异
从结果来看,女孩比男孩更重视父母与她们的沟通和相处,该差异或许与他们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父母对待他们的不同方式有关。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认为,男子应该在社会上谋取成功和地位,而女子则是在家庭中充当贤妻良母[11]。“男子汉”“小女人”的刻板形象深根于青少年身上,男孩从小接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教育,使他们在父母面前要表现得坚强,不能表露出软弱;而社会允许女性失败,且女孩喜欢表达感情,无论成功与否都希望能有人分享。因此,相对来说,女孩更重视与父母的沟通。
而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父母的要求也会有差异,该差异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关。处于青少年初期的初一学生处于发展“自我同一性”的起步阶段,开始思考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思考影响他们对父母的要求。虽然全球化的到来,使他们过早地关注父母的能力表现,但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认识到认真对待生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同样重要,因此,他们对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品德相对也有更高的要求。处于青少年中期的高一学生社会性进一步发展,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他们没有能力追求享受,必须依靠父母,因此他们注重父母的能力表现,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带来优越感和满足感。而处于青少年后期的大一学生打败众多对手而进入大学,对自己充满信心,认识到成功与否关键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父母,并且此时的独立性需求、独立能力也有较大的增长,因此对父母的能力、素质等要求相对较低,反而更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的决定。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对父母与子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
4.3 其他变量上的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的差异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经济条件好的孩子相对来说更重视父母的能力及生活态度。经济条件好的孩子认识到现在丰裕的物质生活是由于家长的能力与务实精神而得来的,他们希望能够维持这种生活,因此对父母的能力表现有更高的要求。但这样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同时又渴望父母可以多抽点时间给自己。这种矛盾的想法充斥着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因此这类家长要注意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
而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来说,更注重父母的能力表现。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导致孩子也会更注重父母的能力表现,因为这样的父母才更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并不符合、有些甚至是非常不符合子女对父母形象的期望。因此,可以说,很多父母所抱怨的子女教育问题,并不单只是子女本身到了青春期而出现的叛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甚至恶化,父母自身也难咎其责。在现实中,家长总是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停地抱怨和牢骚他们的越轨、反叛、不听话、不守规矩,但是否从孩子的角度想过,孩子是否也对家长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期望,家长是否符合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呢?如若不是,这或许已经能解释许多个他们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反叛的问题了。希望本研究能唤起各位父母对自己形象的关注,并努力塑造符合时代精神与子女要求的父母形象,促进子女与自己的共同发展。
5 结论
(1)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父母形象应具备的五项主要特征是:尊重沟通、与子为友,能力强、善于交际,正义乐群,正视现实,品德好、有原则。
(2)女孩比男孩更重视父母与她们的沟通与相处。
(3)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与子女相处态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对父母的能力、生活态度、品德的要求逐渐降低。
(4)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女相对更重视父母的能力表现及生活态度;独生子女也相对非独生子女更注重父母的能力表现;而不同家庭结构的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则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