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冬季必须保护

农机冬季必须保护

一、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论文文献综述)

冯小鹿[1](2016)在《农机冬季安全保养“四防”》文中认为寒冬季节,农村的许多农机具闲置不用。为了来年的生产,存放和保养好这些农机具是非常重要的。一、防铁制件生锈目前使用的农机具大部分零部件是用铁制造的,如保管不善,很容易生锈,铁制件生一次锈剥一层"皮",会缩短使用寿命。因此,铁制件在冬季应拆下来,清洗干净,涂上防锈漆,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洪亮[2](2011)在《农机冬管施“八防”来年好用寿命长》文中提出 一般来说,农机具的冬季停放时间较长,如不精心保管,忽视存放期的维护,机具停放期间的损坏,将会大大超过工作期间的损坏。为了延长机具使用寿命,冬季要认真做好农业机械存放和保养工作,确保来年正常使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八防":

刘燕[3](2010)在《农业机械冬季保养》文中研究说明新疆冬季漫长,农业机械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多,每年工作时间较短,而闲置停放时间却较长。为了在冬季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可采取以下存放和维修办法:

曹涤环[4](2009)在《农机具的冬季保养》文中研究说明一般来说,农机具的停放时间较长,如不精心保管,忽视存放期的维护,机具停放期间的损坏,将会大大超过工作期间的损坏。为了延长机具使用寿命,存放期应注意以下七防。一、防铁制件锈蚀

贾燕[5](2006)在《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研究 ——以农村地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洪涝、台风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其中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性,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导致房倒屋塌、生命线工程破坏,继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及疾病等次生灾害,使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及正常社会功能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据统计,我国80—90%的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甚至2003年的21次破坏性地震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我国的乡村人口占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技术都相对落后,房屋及其它设施的抗震设防能力低,地震一旦发生,容易造成相对严重的人员伤亡及建筑物破坏。为了更好地防御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农村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尤为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地震的研究,早期多偏重于自然现象的成因及自然力量的特征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近些年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在自然灾害面前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反应,以及社会处理紧急情况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本文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围绕地震引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展开,初步尝试揭示地震灾害条件下人的生存条件由破坏到恢复的运行规律。 本文首先介绍了恢复重建的概念以及本文中农村所指的地域范围。震后的恢复重建活动是超乎社会“正常”运行轨道之外的“非正常”现象,必须由各界社会力量参与完成,因此恢复重建与震后的救灾活动直接相关。震后社会的援助救灾活动可细化分为四个阶段,即抢险期、应急期、复苏期和重建期。因此,恢复重建指震后复苏期和重建期的行为和现象,且更偏重于后者。灾区恢复重建是紧急救援后灾区从无序状态转变到有序状态的必经过程,是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状态的必然步骤。本文所指的农村地区为经济欠发达或落后,自救能力弱,即不包括我国东部及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这样的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相对较小,没有市政设施及大型公共设施,生命线系统简单,没有大型工业生产,只有些许乡镇企业或村办副业以及农业生产。 之后,借助于我国二十世纪100多个震例资料和档案文献,结合本文的写作目的,对其进行详尽的筛选、分类和整理,并稍加分析。而这些资料大都是第一手的,颇有价值的,所以整理有关地震灾害灾后恢复的历史资料也是本论文的目标之一。这部分内容涉及震后社会组织及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的组织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的恢复过程,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及原则措施、灾民基本生存条件的恢复、工农业设施及生产能力的

汪铁锁[6](2003)在《农机冬季收藏需四防》文中提出 秋收冬种结束,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机等农机具完成了一年的农田作业任务,需要进行一次彻底保养,并收藏好,防止生锈裂纹、霉烂和蓄电池硫化,以便更好的为明年农业生产服务。 一防铁制件生锈。农机大部分零件是用铁制造

汪铁锁[7](2003)在《农机冬季保管需四防》文中研究说明 一防铁制件生锈。农机零件如保管不善,很容易生锈。铁制件生一次锈,就剥一层皮,缩短其使用寿命。尤其是薄壁铁制件,如抽水机管经几次生锈,就得报废。因此,这类铁制件冬季应拆下来,清洗干净,涂上防锈漆后,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待翌年使用前取出安装。

汪铁锁[8](2003)在《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付从稳[9](2013)在《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怀里村蛮降屯是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生态博物馆三个生态保护区之一,至今还保存着古朴的民风民情、原生态的农业耕作传统,白裤瑶铜鼓文化、纺织文化、歌圩文化、农耕文化在这里都有很好的体现。笔者试综合运用民族学方法对当地白裤瑶的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进行探究,梳理其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形式,从侧面揭示各民族间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相互联系,探索当地乡民在粮食储藏与加工中运用先进科技的能力,并为其他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借鉴。尤其对其独具特色的粮食储藏载体-粮仓进行深描,探析粮仓在其生产生活中的深层内含,为少数民族农耕经济研究提供详实的个案辅助资料,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传统的农耕经济在受到科技进步、外来文化及乡民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经过文化的分化与整合,最终引起了原生态农耕文化的变革,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科技、经济、文化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怀里村蛮降屯的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在科技的带动下、民族经济繁荣的引导下、文化接触与传播的辐射中,呈现出种种新的形式,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势必在农耕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主导当地的农业发展,促进其原原本本的农耕经济向前迈进。同时,科技影响经济,经济联通文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当地可持续的生态环保农业之路会走得更好,乡民生活会更殷实,最终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现代化的农耕文化会彰显魅力。

殷志华[10](2012)在《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太湖地区稻作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水稻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栽培作物。至明清时期,以稻作为核心的农业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在稻田水利、水稻品种资源、稻作生产技术、稻作经济、稻作文化等方面较前代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当时农田水利的建设,丰富了太湖地区人们衣食住行的内容,并且这一地区的稻作农业具有优良传统,是具有良性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农业是传统精耕细作农业的典范,对后世稻作农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其生态价值对当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是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太湖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布,气候适宜,水网密布,适宜水稻生长。由于微观环境的差异,太湖地区可划分成东部沿海沿江平原区、湖西平原区、苏锡平原区、阳澄淀泖湖荡平原区、杭嘉湖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六个主要农业区域。其中,东部沿海沿江平原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土壤沙质,土质疏松,对于棉花生长有利;湖西平原区适合中稻种植;阳澄淀泖湖荡平原区是重要的水稻产区;杭嘉湖平原区以水稻田为主,同时水旱田交叉,有利于全面安排粮桑的发展;太湖及湖滨丘陵区是重要的水果产区。人口和赋税是影响太湖地区稻作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明清时期太湖地区人口、赋税压力对稻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太湖地区发达的商品经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繁荣的文化也对稻作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明清以前太湖地区稻作在农田水利、稻作农具、肥料技术、品种选育、耕作技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为明清时期稻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稻田水利是稻作生产的保障。塘浦圩田、溇港圩田系统是太湖地区主要的水利系统。明清时期圩田系统变化主要体现在圩田的小圩化,在小圩化过程中,稻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加快。稻田灌溉主要有蓄水灌溉,涉及潴水比例的问题;引水灌溉主要是引湖水以溉稻田。由于太湖地区不患水源不足而患涝渍危害,因此排水工程建设较多,修筑“径塍”和“戗岸”,仰盂圩分级分区排水措施、“提塘”、“挺塘”、“冬月竭池”等防涝排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稻田的可耕性。在实际排灌中,水车是重要的工具,“大棚车”、“官车法”、“踏塘车”等集体戽水法是主要排灌方式。水稻品种丰富,优质水稻品种多是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最显着特征。太湖地区水稻品种主要有粳、籼、糯三种,数量上粳多于糯,糯多于籼,其中又以晚粳、晚糯在太湖地区种植较为广泛。通过方志等资料的统计,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粳(籼)稻有351个,糯稻品种有180个,优质品种有72个。种植区域看,平原区稻种以“青”种、“黄”种为主,低洼地区以“红”种为主,相对干旱的地区种植耐旱品种的水稻。具体区域上看,本文根据苏州、吴长元、松江、上海、川沙、江阴、嘉兴、嘉善、平湖、归安、吴江、震泽等地方志,查看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品种箭子稻、香粳、红莲、紫芒稻、早白稻、晚白稻、闪西风、六十日、麦争场、金城稻、师姑粳、三穗千、芦黄糯、羊脂糯、赶陈糯、瞒官糯等的分布情况。太湖地区水稻品种在命名方式、生育期、株型、抗逆性、抗倒伏性等方面有特色,其品种资源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栽培经验丰富,主要体现在土地整理、育秧移栽等方面,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点:一是重视深耕,耕耙耖整地技术进一步完善,在整地中广泛使用铁搭;二是提出秧田整治具体标准“土烂如面,水平于镜”,并根据早、中、晚稻之分因时因地浸种、催芽,均匀播种;三是移栽要注重秧龄和规范,适当密植;四是土地用养结合,粪肥合理循环。这一时期肥料种类多,有人畜粪便、绿肥、饼肥、河塘泥、草木灰等,积制方法多样,有踏粪法、窖粪法、蒸粪法、酿粪法、煨粪法、煮粪法等,肥料施用注重基肥的同时,追肥应“看苗施肥”;五是灌溉应因地、因时而异,并注重控制水温,灌溉工具有踏车、牛牵水车、风力水车、桔槔等;六是注重耘田的作用,三耘三耥成为普遍标准,耘田工具有耥耙、耘爪、薅马、荡[耥]胸、臂簏等;七是特别强调烤田,烤田应注重天时,适时合理烤田。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妇女普遍参与到水稻种植环节中如戽水、插秧,清以后,妇女逐渐退出大田劳作,这与明清时期发生的种植结构变迁相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经济作物的扩张和农作经营的多样化使得太湖地区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以水稻种植为核心的农业结构变迁。平原地区,在棉、桑、竹、靛蓝、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中,棉花、桑是种植结构变迁的主力。“棉争粮田”主要发生在松江、上海、嘉定和太仓等地,并形成太湖地区沿江沿海连片种植的集中棉区,并向苏州、常州所属的沿江地区及杭嘉湖平原扩散,挤占稻田和桑地。至清代,太湖地区棉区扩大为全国最为重要的江、浙沿海棉区。“桑争稻田”主要发生在湖州府、嘉兴府和苏州府的部分地区,从明末天启年间开始,由传统杭嘉湖蚕丝区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态势一直延续至清中期。从清晚期开始,太湖地区蚕桑又有一次更大的扩展,几乎覆盖到全区,太湖以东、北、西三面扩展最显着。经济作物的扩张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牧结合、稻田养鱼、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形成了良性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围绕着稻作生产、稻作经济,太湖地区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在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神灵信仰,有宗教神、自然神、地方神;在民间有专门主持稻作信仰仪式的巫,有一定的祭祀礼仪,不同祭祀仪式有着不同的祭祀歌曲和祭祀舞蹈。稻作文化还延伸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服饰、交通运输、民居都体现着丰富的稻作文化。太湖地区每月都有不同的稻作食俗,有着独具水乡特色的稻作服饰、各式各样的农船、冬暖夏凉的稻草房。同时,随着商品化的发展,太湖地区许多地方形成了规模不等的米市;在米行间,存在着不同的米业信仰和复杂的经营习俗。民国以后,太湖地区稻作农业在以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冲击下,发生较大变化。过去丰富多样的水稻品种资源急剧减少,一些传统农具消失,传统的稻作生产技术如有机肥料的积制逐渐被无机化肥取代,传统稻作文化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种现象在近几十年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当代农业负面影响的加剧,人们开始反思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传统稻作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注意传承和保护传统稻作文化,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二、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论文提纲范文)

(1)农机冬季安全保养“四防”(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铁制件生锈
二、防木制件霉烂
三、防橡胶件老化
四、防电动机受潮

(3)农业机械冬季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制件生锈
    1.硫酸氨液除锈
    2.苏打水除锈
    3.食醋液除锈
    4.浓石灰乳防锈
    5.刷油漆防锈
    6.涂刷沥青防锈
二、防蓄电池硫化
    1.温室存放
    2.提高电解液液量
    3.保持足电状态
    4.提高电解液温度
    5.水液混合均匀
    6.定期启动检查
三、防轮胎老化
四、防机体冻坏
    1.查找冻裂处
    2.处理措施

(4)农机具的冬季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防铁制件锈蚀
二、防腐朽、霉烂
三、防塑料橡胶老化
四、防电动机受潮
五、防弹簧变形
六、防蓄电池硫化
七、防丢失

(5)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研究 ——以农村地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农村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1.1.2 农村地区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震例研究状况
        1.2.2 国际震例研究状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农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定义
    2.1 恢复重建的定义
    2.2 农村地区所指地域范围
    2.3 与城市恢复重建的关系
第三章 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房屋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3.1.1 房屋重建的原则措施
        3.1.2 房屋重建的规划设计
        3.1.3 房屋重建中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
        3.1.4 房屋恢复重建的实施进度
    第二部分 其他项目的恢复重建
        3.2.1 工农业生产恢复
        3.2.2 生命线工程恢复重建
        3.2.3 社会功能及生活秩序恢复
        3.2.4 灾民心理恢复
        3.2.5 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政策原则及组织领导
第四章 农村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分析
    4.1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6.8级地震
        4.1.1 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
        4.1.2 恢复重建的政策与原则
        4.1.3 农业生产的恢复
        4.1.4 房屋的恢复重建
        4.1.5 道路修复进度及人力投入
    4.2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7.7级地震
        4.2.1 援助投入及其合理部署
        4.2.2 农业生产恢复
        4.2.3 房屋的恢复重建
        4.2.4 个别道路恢复情况
        4.2.5 部分工业生产及社会功能恢复
    4.3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
        4.3.1 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计划
        4.3.2 房屋的恢复重建
        4.3.3 工业生产恢复
        4.3.4 生命线工程恢复
    4.4 公共建筑的恢复重建
        4.4.1 公共建筑的重要性
        4.4.2 提高公共建筑设防标准的迫切性
        4.4.3 目前农村学校和卫生院所的抗震现状
        4.4.4 增强农村公共建筑抗震设防能力的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恢复重建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5.2 对恢复重建初步研究的结论
    5.3 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技术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学术回顾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理论、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田野点--怀里村蛮降屯
    第一节 建制沿革
    第二节 自然人文环境
    第三节 白裤瑶的族源
第三章 粮食储藏载体--粮仓
    第一节 粮仓的历史
    第二节 粮仓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 粮仓的功能
    第四节 与其他民族粮仓的比较
第四章 粮食加工方法
    第一节 稻谷成米加工
    第二节 玉米加工
    第三节 豆类加工
第五章 粮食储藏加工方式变迁
    第一节 储藏
    第二节 加工
第六章 变迁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节 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二节 变迁的利弊分析
    第三节 变迁要趋利避害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发展环境与历史传统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与土壤类型
        二、农业气候条件
        三、水资源情况
        四、六大农业分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
        一、人口数量变化
        二、赋税负担
        三、城镇工商业及文化状况
    第三节 稻作历史传统
        一、农田水利建设
        二、稻作生产工具
        三、稻作生产技术
        四、稻作耕作制度
第二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田水利
    第一节 农田水利概况
    第二节 圩田系统的变化
        一、塘浦圩田系统
        二、溇港圩田系统
        三、圩田系统的小圩化
    第三节 稻田灌溉排水
        一、蓄水灌溉与引水灌溉
        二、稻田排水工程建设
        三、稻田排灌管理
第三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品种资源
    第一节 主要水稻品种
        一、水稻品种的分类
        二、粳、籼稻品种
        三、糯稻品种
    第二节 优质水稻品种及其分布区域
        一、太湖地区优质水稻品种
        二、主要水稻品种分布情况
    第三节 水稻品种的地方性特色及其资源价值
        一、水稻品种地方性特色
        二、水稻品种资源的价值
第四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生产技术
    第一节 土地整理
        一、重视深耕
        二、整地工具
        三、耕耙耖技术体系
        四、铁搭的广泛使用
    第二节 育秧与移栽
        一、育秧技术
        二、移栽技术规范
        三、插秧密度
        四、直播改制
    第三节 施肥与灌溉
        一、肥料种类及其积制
        二、粪肥的施用
        三、灌溉工具
        四、灌溉技术
    第四节 耘耥与烤田
        一、耘田工具
        二、耘耥方法
        三、烤田经验
第五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农业结构变迁
    第一节 以水稻种植为核心的农业结构变迁
        一、农业结构变迁概况
        二、农业结构变迁表现
    第二节 各府州的稻作与蚕桑生产
        一、湖州府
        二、嘉兴府与杭州府
        三、苏州府与松江府
        四、常州府与太仓州
    第三节 松江府、太仓州的稻作与棉花生产
        一、松江府
        二、太仓州
    第四节 稻作与多种经营
        一、稻作与养猪业
        二、稻作与养牛业
        三、稻作与渔业(稻田养鱼)
        四、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
    第五节 农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
        一、水稻产量与效益
        二、棉花、蚕桑经济效益高
第六章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稻作与祭祀礼仪
        一、稻作生产的神灵信仰
        二、民间信仰仪式
    第二节 稻作与民间生活
        一、稻作与饮食
        二、稻作与服饰
        三、稻作与民居
        四、稻作与交通运输
    第三节 稻作与民间习俗
        一、稻作生产习俗
        二、稻生日与稻节日
        三、妇女参与稻作劳动
        四、稻作与米业习俗
第七章 太湖地区传统稻作农业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农业的特点
        一、精耕细作的深入发展
        二、土地利用更加集约
        三、水稻品种丰富,优质品种成倍增长
        四、防灾抗灾措施增加
        五、水稻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六、稻作文化丰富多彩,生命力强
    第二节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农业的影响
        一、水稻品种的延续
        二、稻作技术的延续
        三、稻作文化的延续
    第三节 太湖地区传统稻作农业的转变
        一、民国以来稻作的革新
        二、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稻作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反思及传统稻作农业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历史文献类
    (二) 专着类
    (三) 论文类
    (四) 学位论文类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旳论文目录

四、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机冬季安全保养“四防”[J]. 冯小鹿. 农村科学实验, 2016(01)
  • [2]农机冬管施“八防”来年好用寿命长[J]. 洪亮. 河北农业, 2011(01)
  • [3]农业机械冬季保养[J]. 刘燕. 农村科技, 2010(09)
  • [4]农机具的冬季保养[J]. 曹涤环. 四川农业科技, 2009(11)
  • [5]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研究 ——以农村地震为例[D]. 贾燕.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6(02)
  • [6]农机冬季收藏需四防[J]. 汪铁锁. 农民科技培训, 2003(12)
  • [7]农机冬季保管需四防[J]. 汪铁锁. 农村经济与技术, 2003(11)
  • [8]农机冬季保管须四防[J]. 汪铁锁. 农村养殖技术, 2003(22)
  • [9]白裤瑶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式变迁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蛮降屯为例[D]. 付从稳. 广西民族大学, 2013(S1)
  • [10]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稻作史研究[D]. 殷志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农机冬季必须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