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300000)
摘要:结合实践介绍了基于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解决传统配网运维技术管理较为被动与人手紧、任务重、增量大的主要矛盾,示范性应用物联网+运维设计与智能运维协同发展的新技术,融入现代物联网技术新成果,意在实现防雷、防火、防盗、防误操作及降噪、除湿、温升、负荷等远程检测功能,综合提升信息采集、异常告警、故障研判等远程调控能力,拓展现代配电网智能运维一体化实践技术的应用潜力与前景。
关键词:运维业务;物联网;智能运维;状态监控
近年来,传统的配网运维模式已渐显其被动管理等弊端,现场反映出传统运检班组负责线路巡视、倒闸操作、设备验收、维护检修业务人手少,任务重,而信息化、互动化、智能化管控手段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分工责任制的生产组织方式效率。
一、对传统运维业务的技术分析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配网传统巡视工作点多面广,受制于人员到位率、缺陷发现及处理的滞后时有发生,现场运维质量参差不齐,评价周期难以保证,不良工况甚至发展到危及配网安全、稳定、健康运行。目前主要存在的现场问题有:①巡检监督与检查设备到位率之间的矛盾;②配网运营成本控制与缺陷(异常、隐患)监管不确定性(或盲点)之间的矛盾;③配网设备分布广与状态巡检目的性不强之间的矛盾。
(二)现场智能运维需求
建立配电系统常用组件模型,每一模型将会被独立仿真,可以方便它与其他新的模块(例如95598远程工作站工单、保电工作信息、配调故障信息、配网图资信息、PMIS信息等)和第三方工具集成。
二、新技術研究与实践
(一)便携式巡视及缺陷APP应用
1.消息功能模块
巡视人员登录帐号,可将现场巡视结果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保存。网络服务器将巡视结果分享至消息功能模块。管理人员可进入消息功能模块查看实时巡视结果(包括通知信息和缺陷信息),掌握巡视动态。
2.巡视功能模块
巡视人员现场巡视过程中可将巡视结果输入到巡视功能模块。巡视功能模块会自动记录信息录入点的地理位置和时间信息,并且不可更改位置和时间记录,从而保证巡视结果的实地、实时、准确,无法作假。
3.缺陷功能模块
详细记录现场缺陷情况,点击功能模块最下端的拍照选项,可实时拍取现场照片或选择设备内存储相片,点击提交上传缺陷结果(包括文字描述和照片)。
(二)智能识别电缆通道属性
通过将电力电缆(通道)信息植入电子标识牌内部,现场使用近距离无线识别技术读取得到电力电缆(通道)信息。标识牌采用手表套入式、嵌入式的安装方式,防污防水,安装便捷牢靠,适用于户内户外电缆井位环境。
(三)智能防盗及防误联动应用
实时检测到所辖无人配电站所的防火门的当前状态,一旦发生非法闯入情况,可以立即报警,并把报警上传到应急中心,由配网值班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根据现场的配电接线图自动开出相关的操作票。该操作票包括操作所涉及的所有锁具,然后传票到智能手持终端中,相关人员使用智能手持终端到现场开启涉及的锁具,不涉及的锁具无法开启,操作完成后回传已完成操作信息,智能手持终端清除相关的开锁权限。
(四)拓展集成智能辅助监控
利用影像监控模块实现对配电站所的防盗监控,并在配电站所检修时作为后备监护。根据门禁控制与振动感知模块控制配电站所中的变压器,可在运行中受到强烈扰动或外力破坏后及时退出运行,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远方可实现环温、噪声、电磁辐射等运行辅助信息监测。
三、阶段性成效分析
创新运用APP工具及配电设施设备定位及查询技术,优化智能坐标定位,将定位的地理坐标信息与配电线缆设施名称相对应,集成进行标注。按照区域和责任人划分,利用巡视周期逐步补充完善收集坐标信息和设备信息,动态实现配电设备设施地理空间识别能力,即能为日常巡视、故障抢修提供便利,也能为控制日常巡视周期和巡视质量提供辅助帮助。
综合运用对外抢(检)修与对内信息化集约调控功能。对外实现统一管理、实时定位,大幅度缩短线路及电缆通道防护定位时间;对内实现数据准确对接远程调控功能,保障后台数据的现场调用和现场设备的后台管控。
四、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维运中运用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资金投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配电网单位内部必须要加强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一些落后陈旧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也要引进技术较为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设备,不断拓展其功能,以更好的提高配网自动化的效率水平,另外,配电网单位内部也要采用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出现故障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从而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进行定期排查维修。
(二)提高操作人员的自动化技术水平
提高操作人员的自动化技术水平,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配电网单位内部可以对全体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操作知识,同时,配电网单位内部在技术人员招聘过程中要加强对其技术能力水平的要求,提高招聘标准,将招收人员的能力标准倾向自动化技术专业性较强的方向,确保人员招聘的质量。另外,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自动化技术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升自身的技术操作能力与水平。
(三)设立相应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监测系统
这一措施在目前我国很多供电单位还没有正式的实行,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性,但是,配网自动化的监测系统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用电安全,促进配电网工作内部的可监控性,所以,配电网单位内部必须要重视其监测系统的设立,内部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监测系统,采用专门的人员负责配网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监测,并及时进行问题的反馈,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操作能力的安全性。
(四)构建运维一体化的新模式
整合运维、检修班组业务,科学实行运维一体化责任制,明确职责权物分工,重组配电业务职责分工,界定运行维护交叉事项,提高运维检修工作效率,凝聚班组力量,发挥班组潜能。全面落实人资部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在班组量化考评体系中,认真梳理制定评价标准,在工作中统计每个人的工作难度系数、工作量指标,最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内在潜能,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典型,激励推动,同时,为业绩突出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集体的温暖,促进班组的和谐。
(五)拓展员工岗位成才新途径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配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按照从事的专业人员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结论
通过创新融合配网设备信息数据交互、标准化作业流程和现场成果推广等可控资源,意在持续推进基础数据整合和现场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为数据交互优化应用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同时也为了持续推进准确把控现场监测动态信息,主动对接城市配网智能化、集约化运维管控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叶盛.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18:36-37.
[2]杨林.电力配网运维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91.
[3]吴慧.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137-138.
[4]梁家伟.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5,15:111.
论文作者:杨洲1,刘恩涛2,蒋莉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现场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操作论文; 设备论文; 班组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