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新资助政策下,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获得资助,在完成其学业的期间一切费用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缓解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使其可以专心学习。只是当下很多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时候,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偏重经济资助而忽略了思想教育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主要对经济资助与育人功能进行良好结合的实践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促使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被培育成才。
关键词:经济困难;资助政策;思想教育
新资助政策体系能够体现当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体现公共教育的公平性,利于保证高校稳定及社会和谐。在本文主要从重资助轻思想的现实考量出发,探讨高校资助育人的有效实践路径。
1 资助政策体系下的对象及内容
在各大高校中,都存在一些具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属于弱势群体,也是资助政策体系下的资助对象。具体而言,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是指学生自身或者其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筹措的资金很难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基本费用,包括学习费用与生活费用。而高校资助体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②学校奖助学金、学费减免;③社会捐助、助学贷款、企业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
2 资助生的特征分析
资助政策体系下的资助对象是特殊且复杂的,家庭经济困难是这一群体的共性特征。但是与此同时,这个群体中也存在一些具有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以及心理等方面困难的学生,使得校方必须充分认识且足够重视除了经济资助以外的思想教育,包括诚信、感恩等,还要通过实践活动促使这一群体的学生能够成人、成才,达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1]。
3 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
3.1 经济资助有力而思想教育不足
即使学校有多种资助形式能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却也在思想教育方面显得不足,使得资助环节暴露出诸多思想性的问题:①无偿资助下暴露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甚至一些不贫困的学生会试图向学校提供不真实的申请资料而骗取资助款,也就是出现假贫困生。②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存在学生毕业后助学贷款违约率不降反升的现象,暴露了学生信用缺失的问题。③勤工助学方面存在学生能力培养缺失的问题,学校对勤工助学缺乏全面的认识,仅停留在对贫困生经济扶助的认识层面上,为其提供的岗位与专业学习无关,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3.2 学校缺乏系统的资助育人机制
对于资助育人工作,很多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全员育人格局,部分教职工认为贫困生资助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缺乏较强全员育人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加上部分单位在对高校教学科研、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时,没有将全面育人工作做到位,合力不足[2]。与此同时,对贫困生资助工作重心过于倾向经济资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却没有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学校没有将资助与育人进行结合,也就无法形成完善化、系统化的资助育人机制。
4 新资助体系下的资助育人路径
4.1 资助工作中围绕育人为中心
在高校教育中,其根本职能就是育人工作,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要注意围绕育人为中心进行,要认识到资助是一种手段,而育人是最终目标,促使贫困生成人成才。因此,要充分使得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将育人工作始终贯穿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而要加强贫困生的育人工作,可做到以下几点:
4.1.1 “无偿资助+感恩教育”路径
感恩不但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健康向上的现代化生活态度。高校在进行资助工作时,应该积极适时地对全体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具体实践时可开展感恩系列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比如“我的一句感谢话”、“我的一封感谢信”、“我做的一件感恩事”等等,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朋友、老师带给自己的恩,促使学生以感激的心怀面对感恩的对象、面对学习、面对生活,甚至面对未来的工作,从而自觉地努力学习成才。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受助的同时,也能够学会自助,甚至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乐于助人,以感恩和回馈社会。
4.1.2 “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路径
学生违约虽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是归根到底是由其主观意愿决定,必须高度重视并强化学生在贷款工作中的诚信教育,让学生能够以诚实守信为荣,并以背信弃义为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体现其诚信度,并将其纳入助学贷款审核环节中,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还能在开展助学贷款时获得良好的诚信保障。
4.1.3 “勤工助学+专业特色”路径
勤工助学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自我学识补充、自我能力锻炼、自我思想教育、自主经济补偿的重要途径[3]。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勤工助学+专业特色”路径将勤工助学与育人工作进行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与创业就业的过程中也进行专业学习的研究,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其走上自助、自立于自强的良好道路,促使其健康成长。
4.2 建立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机制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高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积极地去全面把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标。而在这个方面,应该构建科学的贫困生资助育人机制,即以物质资助为基础,以精神激励为动力,以能力提升为平台,以素质拓展为目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完全贯彻在高校资助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的有机统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资助体系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思想问题,高校要在新资助体系下充分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探索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切实保障贫困生的经济补助,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高校培育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萱,胡蝶.新资助政策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2):111-112.
[2]王力.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3]王贤芳.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92-93.
论文作者:刘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学生论文; 工作论文; 高校论文; 贫困生论文; 勤工助学论文; 路径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