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人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两面问题的主要措施--论人力资源总体开发战略_人事管理论文

解决人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两面问题的主要措施--论人力资源总体开发战略_人事管理论文

解决人事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重大举措——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整体性论文,经济工作论文,资源开发论文,举措论文,人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而提出的。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提出,有着良好的工作实践及理论基础,有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要求,既是对我国近年来人事管理工作与发展的科学概括,也为人事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明了方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到体制创新、机制转换、政策调整、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何把握“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内涵的主脉,我们认为要突出理解以下几点。

一、首次从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角度,把人事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①首次运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行科学概括。

世界上资源分为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四大类,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50年代美国学者舒尔茨,由于第一个系统提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理论,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人力资源是整个可提供劳动力的总称,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高层次的部分。近年来,把人力作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拓进。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把资源开发战略的重心由开发物力资源向开发人才资源转移。这一转移是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的重大特征。“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正是站在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科学概括,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②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建设离不开物质、资本、信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物资、信息、资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又都依赖于人才资源的率先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直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没有科技的提高和进步,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因此说,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建设的主体之一,人才开发本身就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科技成果是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1991年到1995年,河南省取得科技成果6000多项,应用率达78%,由此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30多亿元。本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80%。这就充分说明了人才资源开发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③从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到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是认识上质的飞跃。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事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也在逐步调整。人事工作就人事抓人事,到提出人事为经济建设服务,进而到把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形成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这一过程是对人事工作认识的升华过程,是人事工作本身指导思想升华的过程,是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人事工作在认识上、观念上的一个质的飞跃。这一质的飞跃,必将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加速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完成人事管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④“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国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中,重要的是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上来。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之首,人才资本是我国最大的资本。整体性人才开发这一命题的提出,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带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各级人事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事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局下行动的战略性任务。

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是政策性开发

①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才资源进行政策性开发。

人才资源开发是分层次的。其开发一般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微观,属培养性开发。通常指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学生的启蒙和教育。二是中观,即使用性开发。是更重要的开发,主要是用人部门、单位对人才进行实用性培训。三是宏观,即政策性开发。主要是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建立加速人才开发的机制,为人才开发创造环境和条件。政府人事部门主要是通过制定配套政策进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政府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方面主要包括:人才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培养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配置与流动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激励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造就与评价考核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人才资源开发资本投入方面政策法规等。

②政策性开发的重点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上。

人事部关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中指出:遵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人事人才理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管干部的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用改革的方法,加快“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争取经过5—1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规模宏大、素质优良、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大军,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世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其中明确指出要用改革的方法,推进和加快“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作保证。人事政策法规的建设直接影响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效果,因而要将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机制建设始终作为人才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抓好政策性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

建立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根据人才资源开发的特点和规律,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新办法,不断进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较快地调整到适应“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

四、对人事部提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要达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目的,必须分阶段性进行。目的有长期、中期、近期之分。我们对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近期所要达到的目的理解为:

①重新认识人事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促进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人事工作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的目标。多年以来,传统人事工作一直把人事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辅助地位来看待和认识,以至形成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上两张皮,认识上有距离,工作上难主动,甚至造成在某些方面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明显滞后。这种状况,使人事工作时常处于被动状态,在政府经济工作中摆不上位置,人事部门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准确地找到人事工作与经济建设主体的结合点,提出“在人才开发战略上要把人才资源开发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循环中去。要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作为人事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局下行动的主要措施”。进而阐述经济建设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为,“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就不能持久;同样,缺乏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持续。”这就科学地确立了人事管理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心主体中地位。为人事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上经济工作的位置,争取工作主动性,充分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支点。

②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方向。

人事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的就是要做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大量的高质量的人才,在人才的总量发展,素质提高,结构调整,分布配置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实现国家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这既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方向。

③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问题。

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人事管理,由于认识观念上和体制上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某些方面,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要求,有着很大差距。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提出,使人事管理由日常性的工作逐步形成战略性的事业;由习惯性思维逐步转向在大局中行动,在改革中前进;由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行为,逐步趋于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它要求各级人事部门,围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总目标,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一切不适应“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制度,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使之尽快解决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④充分发挥人事工作职能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因此人事工作职能的发挥在经济建设中也举足轻重。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与实施,将使人事工作由被动逐步变为主动,由同经济建设两张皮到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密不可分。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人事工作通过人事职能作用的发挥,把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农业、国有企业、高新产业、扶贫等列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人事工作职能在促进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进一步提高人事工作的位置,进一步强化人事部门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职能。

标签:;  ;  ;  ;  ;  ;  

解决人事工作和经济工作两面问题的主要措施--论人力资源总体开发战略_人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