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祥
(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越西 61665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术前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均采用手术切除肝左外叶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直接留置胆总管T管,2例患者由于合并出现肝管狭窄而进行游离空肠袢胆管成形术,临床治愈38例,临床治愈率为90.5%,自动出院者1例,病死率7.1%(3/4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42),包括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胆汁外漏等。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左肝管结石;手术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45-02
Surgical treatment of left hepatic duct stones
Deng Yuxi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ex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Yuexi 6166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ft hepatic lobe resect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stones. Methods Choose 42 patients with IH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adopted the left hepatic lobe resec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selected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Results Postoperative 40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T tube directly,2 cases due to appeared merger hepatic duct stenosis and with free jejunal loops bile duct plasty, postoperative, 38 cases got cure, clinical cure rate was 90.5%, 1 case automatic discharge,the case fatality rate 7.1%(3/42),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1.4%(9/42), including small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residual, infection of incision, bile leakage, etc. Conclusion The left hepatic lobe res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in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Left hepatic duct stone; Resection; Observation
根据有关资料[1],近年来,我国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胆管狭窄,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治疗的原则在于“去除病灶,解除梗阻”,同时确保引流通畅,肝左外叶切除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佳的治疗方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取石效果好等显著的优势,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等术前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岁±10.5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岁到75岁不等),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病程范围为3年到39年之间,包括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例,左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例,合并出现肝管狭窄患者2例,肝左外叶萎缩患者2例,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入院前均有腹痛史,部分患者伴发黄疸。
1.2方法
所选患者均经过左外叶切除手术治疗[2]:①全麻麻醉后,进行常规手术切就,显露患者的第一肝门后,针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予以切除;②切开患者肝总管取出结石;③游离患者肝周围韧带和左叶周围的粘连组织;③离断肝左外叶,采用胆道镜进行肝内胆管结石情况探查并且进行取石,术后一般常规留置引流管;④针对结石无残留患者,或者胆管狭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胆管成形术。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手术治疗后,本组患者下述指标:①治疗效果情况;②术后并发症情况;③预后情况。
2.结果
4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40例患者直接留置胆总管T管,2例患者由于合并出现敢管狭窄而进行游离空肠袢胆管成形术,术后,临床治愈38例,临床治愈率为90.5%,自动出院者1例,死亡者3例,病死率7.1%,本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者9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包括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胆汁外漏等。
3.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具有多发性,病情复杂等临床特点,近年来,我国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资料[3],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全部胆结石疾病中所占的比率超过16%,沿海地区的发生率更是超过了30%,并且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出现感染,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着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甚至会出现胆管癌,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1 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特征
肝内胆管结石病变多呈现阶段性的分布特征,分布方式为弥漫性分布或者在患者的某一肝叶,某一段,某一侧分布,由于人体肝左外叶下段的胆管是从下到上进行胆汁引流,所以左肝形成结石和存留结石的几率较高。
3.2 肝内胆管结石病理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病变多发于患者的两个肝管汇合处,由于肝管汇合出比较狭窄,导致结石常常在此处嵌顿,病情发展会形成继发性结石,堆积在患者肝脏周围的胆管处,如前文所述,由于人体左肝的解剖结构特性,使得结石多发于左侧肝内胆管。
3.3 肝内胆管的临床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原则在于去除病灶,解除梗阻,同时确保引流通畅[4],大量临床事实证实了从胆总管取石治疗往往很难取出结石或者取净结石,并且也不能起到解决胆总管狭窄的问题,即便取出了结石,也十分容易出现复发现象。
3.4 肝左外叶切除术
肝左外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佳的治疗方案,能够简单的取出患者左肝内叶中的结石,有效的解除患者肝左外叶阶段性狭窄问题和囊性扩张问题,降低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肝左外叶切除术的重点内容在于:①假如肝管直视条件下无法顺利的取出患者的结石,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进行解决,术者于患者扩张的肝管残端,用手势触及结石之后采用机械取出;②针对肝内胆管结石河滨共出现肝胆管严重狭窄患者,手术原则为广泛切开,大口吻和,从而确保充分暴露患者狭窄的胆总管,保证结石能够彻底被清除,同时需要对狭窄的胆管进行整形和修复。
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取石效果好,本次研究给予我院收治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进行了肝左外叶切除术,根据研究结果,4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40例患者直接留置胆总管T管,2例患者由于合并出现敢管狭窄而进行游离空肠袢胆管成形术,术后,临床治愈38例,临床治愈率为90.5%,自动出院者1例,死亡者3例,病死率7.1%,本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者9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包括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胆汁外漏等。
综上所述,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治愈率较高,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峰.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6例[J].广西医学,2010,32(3):326-328.
[2]吴友峰.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5):37+47.
[3]杜峰,李鹏,杜丰杰.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38-39.
[4]马译兵.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248-249.
论文作者:邓宇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胆管论文; 结石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切除术论文; 总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