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先进文化论文,前进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4)01-0016-04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 局中,如果把经济比做高速运行的列车,先进文化就是“火车头”。在当代中国,先进 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为它最符合中国的国情。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又渗透于“代 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中,体现着它们的 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 发展要求;同样,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 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一、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文化与先进文化概念辨析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源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是指通过伦理道德来指导人的行动,实现社会的和谐。从国外翻译过来的“ 文化”一词的含义包括了知识、信仰、道德、法律、文艺和风俗等等。按照这个观念,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身边的各种事物都带有文化的符号,衣食住行也无 不具有文化的色彩。
“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 和精神两个方面。它从物质、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及思想意识观念等层次和形态,综合 地反映了人类的进步状态。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人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性的观念形态的成果 。人们所讲的文化就是指这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并且把这种文化与经济、政治等概念并 列使用,以概括社会生活中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
有的人认为先进国家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也有的人认为越在历史上流传时间长的就 越是先进文化。这些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准确。首先,文化是一个具体范畴,就是 说任何一个国家、一种社会都存在着先进文化、亚文化和后进文化。因此,先进国家的 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其次,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也就是说文化的先进性是历 史的,不能以流传时间长短论先进。文化还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它是对社 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准确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符合人类社会发 展的方向,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
(二)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由于我国还处在而且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就决 定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只能叫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它与社会主义发展到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文化,特别是同共产主义阶段的文 化相比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价值原则和伦理道德要求的实现无论是在程度上 ,还是在层次和范围上,都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
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符合并反映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状 况及其基本要求;符合并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符合并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 大方向和潮流趋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利 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深层内核与本质特 征。
1.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先进文化的地域定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人民以 自己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著称于世而又地域特征鲜明的灿烂文化,它是维系整个民 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既渊源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沃土 ,又深深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弘扬民族 精神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的风格、气派与特色,展示了中华文化独有的个性特征,显现 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2.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是先进文化的品格定位。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其 对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传统的吸纳与集成,更在于它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它以博大的 胸怀面向世界,借鉴和应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跨文化的交融与对话中,尽 可能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因子来丰富和充实自身。它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 新实践,在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提升、聚合与拓展,不 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因而能够获取源源不竭的动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 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3.百花齐放、引领主流是先进文化的层次定位。文化素来是以其广泛性和复杂性著称 的。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风起云涌、东西文化交融激荡的大背景下,有人认为文化是多 元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是多元的,怎能统一?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我国是一个文化多元 存在的国家,原因在于存在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经济成分 和不同的利益阶层。但我国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所以,我国必须有一个统一 的指导思想,否则,就会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怎样实现指导与被指导的统一呢?就是 坚持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一个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多元 文化的存在,提倡相互间的交流、探讨。两个基本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作用 不能变,二是不同学术观点、流派间的平等地位不能变。这样,才能使多元化的文化保 持先进性。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作为主旋律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标示着文化发展的时代 走向。它的先进性体现在以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对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不同的文化观念施 加影响,从而引领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生产生活方 式。
4.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是先进文化的功能定位。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来自于、服务 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80多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 旗的同时,也将中国先进文化定位为“大众文化”。这一优良传统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以及继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面对进入小康社会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新的追求,当今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愈加突出而鲜明地体现在为大众 所有、为大众服务的功能上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 愿望与需求,必须更加自觉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先进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
“与”字的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在这里起介词的作用,是“跟”、“和”、“ 同”的意思。与时俱进的“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进”,就是随着 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而发展。与时俱进,是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客观事物在自 我否定过程中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状态。而文化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是 流动的江河,一路融汇新的血液,时时都有新的涛声和浪花。与时俱进,要求先进文化 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 进,是先进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的根本之所在。各种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文化的时代性。正因为文化的民族性有着时代的内涵,与时俱进,文化才能今胜于古, 不断进步;正因为文化的时代性有着民族的内涵,文化才能在不同民族之间互通有无, 相互借鉴。
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个政党,在它处于上升时期,处于夺 取政权的过程中,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当他们获得执 政地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问题就会被建设和巩固自身文化基础的问题掩盖起 来。中国共产党是最能够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机统一的政党 。但是,能够统一并不等于事实上就是统一的。苏东剧变的出现,一方面与西方资本主 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能与时俱 进地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行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一)中国文化顺时势变迁,向深远发展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并且是得到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的文化。现 有的中国文化确定形态可以上溯到华夏文化,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华夏 族或汉族通过民族战争、移民等形式与周边民族交流和融合,汲取了非汉族的文化,从 而创造出延续数千年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由于能顺应时势变迁,不断调节其发展轨迹,并吸纳异域精华,才具备了无 与伦比的延续性。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都出现过大幅度“断层”甚至盛极而亡, 比如说,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于两千年前趋于黯淡;印度河流域的 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亚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 丛林;光焰万丈的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文化所取代;罗马文化也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而毁 灭殆尽。惟有历经沧桑的中国文化,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以文学论,诗 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奇峰叠现。以学 术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此伏彼起,蔚 为大观。文化诸门类的发展序列如此完整连续的阶段性形态,是世界文化史的特例。
近代中国以来的主要问题,从文化上理解,主要就是围绕着“变”与“不变”以及“ 如何变”这个轴心打转。在中国古代,文化变迁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所以中国文化逐 渐形成了一个自定体系。然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僵化的观念曾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 文化交流。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中国许多有识之士才意识到,中国所面临 的危机,不仅是国力的落后,更是在文化发展上没有与时俱进而形成的落差。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虽然落后了,但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却仍然充满着智慧和活力。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营养和滋润。没有中国深厚的历 史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是不可能扎根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 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 ,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和各种文化知识;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出向科 学进军;形成一大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从总体上看,新中国 成立以后,除了“文化大革命”极大地助长了文化虚无主义,导致对传统文化及文化遗 产的空前破坏,对外国文化也持盲目的排斥态度,对外来文化交流极度封闭,以致造成 了一场全民族的悲剧外,我国文化建设还是坚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的。尤其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文化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二)发展先进文化需要构建三大系统
文化包括三大概念:第一是“真”,第二是“善”,第三是“美”。真善美即是真理 化、道德化、艺术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必要构建求真、求善、求美三大系统 。
1.加快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求真系统建设。文化要以真理来感化、来影响人们 。就名词上的意义来说,文化是真理所产生的,所以文化要真理化。一种文化,只有在 客观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理性认识时候,才具有先进性。目前,科教兴国 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着眼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 教育水平,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类人 才。实施这一战略,必须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努力加快科技教育系统硬件与软件建设 。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特 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要求。
2.加大以思想道德、社会风尚所组成的求善系统建设。“善”指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 道德风尚和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里所讲的“善”是从更高境界、从先进的思想 道德上来讲的。先进的思想道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文化决定着整个 文化的性质、方向和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先进的思想道德是先进文化的 主要代表和标志。在当前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社会风尚的营造,思想道德的构建十分 重要。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没有足以感召、支持和凝聚全民族 的伟大精神支柱,就无法保证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3.加强以文学艺术所构成的求美系统建设。“美”是一切文学艺术所孜孜以求的。一 个作品的审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大师罗丹 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任务 就是为了发现美、创造美,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去美化社会,把最美的精神食粮 奉献给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精神文化产品要高扬主旋律,提倡 多样化。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表现,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发展主旋律文化,自觉 摒弃那些腐朽的、落后的、低级庸俗的文化,把握好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硬件与 软件和管理与繁荣等多种关系,从而用中国先进文化的乳汁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先进文化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发展是最好的坚持,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 推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上不断打开新视野、开拓新境界。要立足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 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中,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中,从与 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使中华文 化历久弥新、充满生机。
当今世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的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和 新任务,不仅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与列宁时代、与毛泽东时代的情形不同,与邓小平 健在时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 指导思想,但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论断和结论,不可 能为解决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 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在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沃土上生长出的美丽花朵,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的伟大成果,是创新精神最鲜明、最具有说服力的生动体现。这表明与时俱进,坚持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一)先进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先进文化创新的核心,它决定着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 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理论创新的“第一次飞跃”, 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 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理论创新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 小平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 领导集体,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 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产生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旗 帜,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因此,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 新,是进行文化创新、形成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
(二)先进文化创新的基本过程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在不断概括新的文化因素的过程中,批 判地汲取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是 我国先进文化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过程。
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基 础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保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 与发扬本土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我国先进文化创新也包括不断 概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展的新的文化因素,从而补充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文化。因此,我国先进文化创新过程决不是要“消解”或“解构”社会主义文化 ,恰恰相反,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保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才能够做到以社 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在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不断得以自我完善与发展。
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是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 神,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当代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在深入地影响各国的文化与生活。科学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以几何级数增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 、政治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以计算机为先导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正在更深刻地改 变着人类社会,各国的科技、教育、文化乃至思想情感的交流空间迅速扩大,全球正趋 于成为一个“地球村”。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积极因素。
(三)先进文化的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都是在 其历史进化的长河中,不断地广收博采,又始终保持其自身的民族个性和品格的演进中 形成的。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 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就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中之重。十六大报告在关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 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把建立文化创新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重要任务,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1.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要特别注重把对文化 的理解从长期以来狭隘和片面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狭义的文化是指与思想道德建设、科 学、教育、体育、卫生相并列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体系的分割,文化变成了被肢解的碎片,更有甚者,文化被局限 为“文学艺术”,或者窄化为由文化主管部门主管的戏曲歌舞。这种对文化的理解显然 是片面的。它不仅阉割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损害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积 极作用。文化观念的创新,就要从各种片面狭隘和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充分 认识和发现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十六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 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这种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不 仅体现为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突出作用 ,包括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教育水平对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对生产力的推动;文化自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发 挥的意识形态作用等等。
2.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要重视 文化事业的建设,还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 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精辟论 断首先肯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性、必要性和不可回避性。十六大报告还指出,要支 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说明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意 识形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市场展开竞争的重要“ 经济要素”。在这里,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与经济价值融为一体,越是具有较强的竞争 力,越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 一体化的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的创新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除了具有“事业”的意义外,还具有“产业” 的性质。认识到文化具有的“产业属性”,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在保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实现和不断扩大 ,增强文化的发展实力。其次,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遵循文 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来重构,逐步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 力的“品牌”,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如何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 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既能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又能促进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的社会运行体制,是摆在我 们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体制创新必须改变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 。深化改革,就是要改革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体制。调整结构,从经济发展的 全局来说,就是要重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提高文化产业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份额。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努力寻求产业发展 的亮点,对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通过制订政策,予以支持。体制创新 必须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过去政府办文化,国家包文化的模式已经越来 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政府管理、指导的前提下,如何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 单位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所在。政府对文化的管理,在什 么程度上、什么范围内、依靠行政手段,什么情况下依靠法律手段,什么情况下依靠市 场调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健康的管理模式,应该是规范和强化政府的政策管理 和行政管理。对政府的管理权限进行规范,对政府应该管的要强化。同时,更多的是政 府依靠法律和市场来实现管理,让文化企事业机构有自己灵活的发展途径,从市场中寻 求发展,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资本的投入和人才的聚集,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 力。
体制创新必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促进竞争,保护 意识形态的安全,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 市场管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