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文学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战略构想_文献资源论文

21世纪中国文学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战略构想_文献资源论文

21世纪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文献论文,世纪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争鸣

〔摘要〕 文章剖析了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建设两个基本概念,提出更为宽泛的文献资源建设观,并以此为基础,就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依据、发展道路的选择、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等问题发表见解,对21世纪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作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 发展战略

20世纪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制订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优先考虑文献资源建设当属明智之举。本文试就文献资源建设基本理论以及制订面向21世纪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1 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重新认识

自80年代中期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建设概念正式提出以来,引起了我国文献情报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接受,这是“中国图书馆学家首次用自己的概念创立研究领域,并且没有一个术语如此科学地包容了这领域的问题。在这一领域,中国人站到了世界前列。”〔1〕文献资源建设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被认为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2〕进入90年代, 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持续走向高潮,已发表的一批论文对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建设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在实践方面,大规模的全国和各地区、各系统文献资源调查活动相继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基本上掌握了我国文献资源的家底,对现有文献资源的学科与地理分布以及文献资源环境的质量状况有了初步了解,这将为制订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咨询。1986年秋南宁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研讨会之后,诸多文献资源布局方案竞相出台,为确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布局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值得一提的还有,80年代末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成立,为协调和领导全国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组织方面的保障。可以认为,上述文献资源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活动的展开,将对21世纪文献资源建设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

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以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是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产生的源泉;而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对于文献资源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考虑制订21世纪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时候,更有必要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加以认真的考察和重新认识。笔者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中发现,当前对于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等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阐述和理解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进一步商榷和完善的必要。

关于什么是文献资源?目前较为通行的解释是“迄今为止积累、贮存下来的文献之总和。”〔3〕这一定义强调了文献资源的累积性、 保存性特点,它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图书馆(文献中心)系统收藏的并为读者(用户)提供使用的馆藏文献。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提出文献资源概念的初衷,即用以取代图书馆藏书这一传统称谓。由于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人们试图寻求一个能为图书情报界普遍接受的、反映现代馆藏文献特征的术语。当今各种非书资料在文献家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若再以“藏书”统而称之,以偏概全,显然有失偏颇。从字面上分析,“文献资源”是“文献”与“资源”两个词汇构成复合型术语。目前学术界对于文献释义似乎趋于一致,即“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4〕关于“资源”,有关工具书的解释是“资财来源”。 据此,有人把文献资源解释为“人类借以获取‘文献财富’的来源”。〔5〕笔者认为“文献财富”的提法不尽妥贴, 似应改为“知识财富”。这是因为,文献的本质属性是其信息的知识性,任何文献无不记录一定的知识,人类创制文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知识财富得以保存、传播和利用。离开了信息知识内容,文献便不复存在。传递信息、记录知识,正是文献最基本的功能。文献资源作为人类自己创造的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它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也是人类实际掌握了信息资源。我们注意到,广泛分散分布是文献资源的一个突出特征。当今社会,知识创造增殖加速,文献生产能力猛增,全世界每年有近百万种图书、十数万种连续出版物及其他各种文献产品投放到文献消费市场。其中一部分文献成为馆藏文献,其他相当大部分分布在各社会团体和个人手中。当然,由于馆藏文献是经过精心选择、加工整理所形成的有序化的知识体系,在满足社会文献需求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馆藏文献自然成为社会文献资源的中坚,在国家文献保障体系中独挡一面。但是,如果单纯地认为文献资源就是图书馆和文献中心的馆藏,显然是片面的。我们主张树立宽泛的文献资源观,将文献资源定义为:人类以各种方式创制生产的,在社会上广泛分布、积累贮存、传播利用的全部文献之总和。

在讨论文献资源定义的同时,还应注意它与文献、文献源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文献是物化了的知识产品,它反映一定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事实证明,文献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与社会密切相关。在人类的蒙昧时代尚无文献面世;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文献生产手段落后,社会上贮存和流通的文献为数不多;而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文献生产能力提高,文献数量大增,文献内容推陈出新,文献类型复杂纷繁,文献载体几经变迁。当社会上文献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文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文献资源便已形成。文献资源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资源,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可建性、再生性、共享性特点。孤立的、个体的文献其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实现是有限的。文献整体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文献资源的真正形成及其对文献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当然,具体文献是构成文献资源的基本单元,离开具体文献,文献资源也无从谈起。所谓文献资源,是指“任何能借以获取文献的社会来源。”〔6〕文献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实践及其他职业与非职业活动。考察现代社会的文献来源,大体出自出版商社、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术组织、公司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和广大社会成员之手。文献源概念侧重于对文献来源的揭示。它与文献资源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明显的分野。文献资源概念侧重于对文献存在方式的描绘。把握住这一点,这两个概念是可以区分清楚的。

在剖析文献资源概念之后,有必要进一步澄清文献资源建设概念。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应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相区别。有人将文献资源建设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活动。”〔7〕应该承认,从局部的、 孤立的藏书建设发展到整体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和实践上的进步。但仅停留于此仍觉不妥。既然我们已经把文献资源从单纯的文献积累、贮存领域引申到文献生产和传播领域,赋予其更为深广的内涵与外延,那么,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也应突破文献收集、贮存这一狭隘范围。我们认为,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包括从文献产品的创制、营销、采集、加工到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环节,涉及到出版发行、图书情报、教育科研等众多部门。出版发行部门在国家文献资源建设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以往我们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单凭图书馆和情报部门孤军奋战,缺乏出版发行部门的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深切感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诸如呈缴本制度执行状况不佳,文献引进数量不足且品种重复等。只有出版界、发行界和社会各界的全面参与和通力合作,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宏图大业才能实现。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把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义修正为:以社会文献需求为依据,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组织文献生产、营销和采集活动,对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文献保障体制。文献资源建设活动的内容拓展为:①文献创制生产;②文献发行营销;③文献资源规划布局;④文献资源补充发展;⑤文献资源组织管理;⑥文献资源开发利用。

2 制订面向21 世纪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关于制订文献资源发展战略的依据。我们知道,文献资源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有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文献资源建设的日常工作任务是对现有文献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因此,现有文献资源状况(包括现有的文献生产能力、文献发行渠道、文献消费结构、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等)是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经过几年前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活动,初步掌握了我国文献资源中馆藏文献中研究水平藏书的数量及保障程度,但对其他级别的馆藏文献分布状态和质量水准尚无可靠数据。此外,我国文献出版行业的整体实力,世界各国文献生产的规模与发展趋势,国外文献引进情况,文献消费结构中个人文献消费与图书馆、文献中心采购情况的数量对比及品种分布等,对于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都是必须参考的基本数据。

建设文献资源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文献需求。社会文献需求的层次水平、结构特征如何?这是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必须认真考虑和严格依循的。当前我们对社会文献需求的研究多半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一定范围读者群的阅读倾向,缺乏从宏观上对整体社会的文献需求进行较为全面、透彻的分析,对文献需求结构层次及其特征等理论问题研究不够。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就21世纪社会文献需求预测立项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制订文献资源发展战略提供直接依据。

第二,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作为21世纪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用于指导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阶段的国家文献资源建设大业,一定要具有瞻前眼光、超前意识。在制订这一发展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未来世纪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前景,特别应当注意研究和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文献生产方式、文献载体形态、文献内容结构和文献传播手段的影响。最近20年间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文献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纸质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旧格局正在被打破、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光盘型文献等文献家族新成员相继问世,且羽翅渐丰。预计下个世纪知识更新和文献老化的周期将会缩短,文献类型更新换代将会加快,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导致文献生产和传递方式的彻底变革。在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就以上问题征询信息技术专家的意见,请他们作出预测。还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电子出版物、数字型文献在发达国家正迅速普及,被称为21世纪图书馆原型的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已现端倪,〔8〕对此要以超前意识加强研究。

第三,关于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文献资源建设有两条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一是数量型发展道路,二是质量型发展道路。依据中国国情,选择质量型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道路实属上策。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底子薄,用于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投资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增加,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文献生产能力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文献补充的品种和复本亦不会增加许多。这就要求文献情报工作者在建设文献资源中一定要增强精品意识,即文献生产要多出精品,少出残品;文献补充要把好初选和复选关口,注重文献的情报含量,放弃“高复本”的收藏策略,以文献资源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来弥补文献数量方面的某些不足。有关研究者在分析我国文献资源现状时指出,造成文献资源贫乏,满足需求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馆藏文献数量不足,而在于质量不高,与社会需要不相符合。〔9〕当然, 我们选择质量型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全然不顾文献数量要求。一定的数量是质量保障的前提,没有一定的数量基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文献需求。

第四,关于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目标。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必须校正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目标正则方向明,否则必将受挫。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区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文献资源建设的总目标可以表述为“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形成强有力的文献保障体系。”满足需求和文献保障是相一致的,包括提供原始文献及其复制品以及二、三次文献。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用现存文献资源状况来描述,包括文献生产能力,文献采集的类型、语种、学科、时间结构,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产出规模以及满足需求程度的百分比等。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还可以分解为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中、近期目标应详细具体些。

第五,关于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的表述。文献资源建设原则是对文献资源建设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文献资源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在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对于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应有深刻的理解和详尽的表述。目前学术界对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的提法主要有实用性(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特色化与协调原则等。〔10〕其中,实用性原则是基本原则。笔者认为,以上原则的某些提法显得空泛,作为其他各项事业或各方面工作均能普遍适用,似乎未能充分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的特殊性。那么该如何表述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呢?我们认为满足需求原则、合理布局原则、资源共享原则的提法,〔11〕或许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文献资源建设的客观实际,对于实践活动更有指导意义。

①满足需求原则。满足需求原则是指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以满足社会文献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原则的提出,受到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启发。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言简意赅,“书是为了用的”一句话道出了文献资源的根本价值所在。图书馆全部活动集中到一点,就是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满足他们的文献需求。在贯彻满足需求原则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满足需求的适度性。过去我们曾有“满足读者一切需求”的口号,现在看来有不现实之处。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研究社会各界读者文献需求的特点,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文献需求。

②合理布局原则。合理布局原则是指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按照文献资源的内在联系,以方便利用、益于保管为宗旨,对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层次化、网络化的文献保障体系,尽可能实现文献资源在学科和地理方面上的正态分布。文献资源布局,是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难点之一。贯彻合理布局原则,强调文献资源布局的重要性,是搞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关键。

③资源共享原则。资源共享是20世纪图书馆学的最大遗产,它已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现代图书馆办馆思想。这里所说的资源共享,主要是指对文献资源的共同享用。世界各国在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创造和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理解,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关键在于对文献资源的共同建设;离开资源共建,资源共享便是空话。贯彻资源共享原则,很重要的一点是克服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破除传统藏书思想观念的影响,讲求协作、讲求效益,真正实现文献资源的整体功能和系统优势。

最后,大力宣传文献资源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全民的文献情报意识,形成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重视文献资源、关心文献资源建设的氛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属于文献资源贫乏的国度,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公民的文献情报意识还比较淡漠,甚至某些领导机关的决策者对文献资源的战略地位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文献资源建设大计迟迟不能提上日程。此种局面必须扭转。承担文献资源建设任务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文献情报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经常地、持久地宣传文献资源的作用和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可以断言,全民文献情报意识全面增强之日,就是中国文献资源建设成功之时。

结论:通过以上对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剖析以及关于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探讨,我们对21世纪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轮廓作以下粗线条的勾勒——以满足21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文献需求为目标,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道路,加速文献资源建设现代化的步伐,逐步提高文献生产和提供能力,调整文献资源布局,改善文献资源环境。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改变文献资源贫乏的落后面貌,最终建立并形成强有力的文献保障体系。

[收稿日期:1995 —12—11]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文学资源建设与开发的战略构想_文献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