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现阶段中国贫困问题现状提出了“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等包含精准扶贫思想的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精准扶贫的提出提高了扶贫资源利用率,使扶贫工作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关键词:精准扶贫;习近平;贫困问题
习近平同志自上任以来就非常重视中国的扶贫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思想。“1922年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出版了《摆脱贫困》一书,该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最初的反贫困思想。”[1]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指导性思想,这一思想是以“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前提的,对中国现在以及今后扶贫工作都具有重大影响。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三个方面。
(一)“四个切实”
1.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才能确保扶贫规划到实处。落实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上下齐心、同力同向。中央部署、省市(地)县负责实施管理,形成一套决策管理监督的科学体系,并把计划严格落实到地方、人民群众中去。
2.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才能确保扶贫工作事半功倍。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根据扶贫现状,找出问题根本,制定相关计划,提出解决方案,逐渐落实计划,保证精准实施。
3.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整体推进。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强化责任人的职责信仰,合理分配各级各部门的事权,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积极整合社会各类扶贫资源。
4.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才能使扶贫工作稳步发展。要想把扶贫工作做好,基础是基层。“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积极寻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加强配套组织的建设;增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素质;优化党组织建设;健全其他村级组织。”[2]
(二)“五个一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鼓励所有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开创美好明天。高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脱贫。
2.异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难以完成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应该开展异地搬迁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实施,保证能够搬出去、平稳发展、达到致富。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强落后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制定保护生态政策计划,追控政策实施效果,保证计划实施效率。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于贫困落后地区着重增加教育资金的投资,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和职业教育建设。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贫困人口中对于不具备完全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该给予社会救济。保证其基本的社会生活,增强各种社会救济的强度。
(三)“六个精准”
1.扶贫对象精准。“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立档案,在找准每一个贫困户致贫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安排扶贫工作,对扶贫对象进行有效的帮助。”[3]
2.项目安排精准。项目实施安排上要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贫困现状提出项目计划和安排,进行有效的实施。对于扶贫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应该全程做到公开透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资金使用精准。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要做到精准,确保扶贫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资金使用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加大力度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4.措施到户精准。进行调查走访,了解贫困对象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现阶段贫困对象的重点贫困问题,因地制宜地一一帮助解决。
5.因村派人精准。对于驻村干部的培养应该继续推进,确保驻村干部的用人精准。优秀的驻村干部应该积极分享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与帮助。
6.脱贫成效精准。对于贫困户或者是贫困县的摘帽,要跟进扶贫规划的总要求和总任务,每年对于多少贫困户和贫困县的脱贫情况要实时跟踪,保证脱贫成效精准。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义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对于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于解决扶贫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积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让全民共同分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4]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大约5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是相对分散的。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中国消除贫困,扶贫对象均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只有精准扶贫。
(二)精准扶贫有助于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率
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国家对于扶贫资源的投入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全面消除全国贫困,只有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关键处。“在实践中,必须考虑到精确扶贫本身所产生的组织、技术、人力资源和政治成本等,在提高扶贫瞄准精度从而改进扶贫效率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和给予扶贫资金的投入。”[5]
(三)精准扶贫有助于扶贫工作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
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呈现粗放式状态,具体解释为“一刀切”和“大水漫灌”式扶贫模式。不去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搞“一刀切”。因为我国扶贫对象的特殊性,运用“大水漫灌”式扶贫模式使得扶贫资源不能够真正被利用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国家有限的扶贫资源被浪费。不断投入大量的扶贫资源却不能够被很好的利用;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资源分配不到位现象,阻碍扶贫工作的开展进行。对于这些现象的解决,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精准扶贫”非常及时并有效。“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整合社会资源合力帮扶;实行扶贫和保障性救助制度有效衔接,改掉“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6]
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对扶贫思想的补充与升华,对于推动国家扶贫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爱民.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城市学刊,2018,39(5):5-8.
[2]谭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精准扶贫重中之重[J].青年时代,2015 (18):69-69.
[3]胡瑞民.“六个精准”视角下精准扶贫实施的策略选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7):462-462.
[4]曾诗情.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7:1-z.
[5]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1-156.
[6]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41-44
作者简介:刘长宏(1994.02-),女,黑龙江省鹤岗市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历:硕士;
曹继东(1976.09-),女,辽宁人,职称:副教授,学历: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论文作者:刘长宏 曹继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精准论文; 贫困论文; 工作论文; 思想论文; 习近平论文; 资源论文; 切实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