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了两国的共同需要_中俄论文

中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了两国的共同需要_中俄论文

中俄合作不针对它国——《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两国相互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俄论文,睦邻论文,两国论文,条约论文,友好合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15日到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普京担任总统后,也是进入新世纪后江主席首次访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次访问是在北京刚申奥成功后进行的,而奥委会第112次会议正是在莫斯科召开,这一切为访问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喜庆色彩。而此次访问最为重要的意义莫过于两国元首联合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俄合作是相互需求

冷战结束后,大国间围绕着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分成两支:一部分国家,尤其是冷战“胜利者”或国力强大者,继续冷战思维,进一步加强本国军事实力,同时巩固和扩大军事同盟,以此保障本国安全和利益;另一部分国家,特别是那些受到挫折后需要恢复或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则希望通过信任与合作,营造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以此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俄两国属于后者。

有人认为,中俄关系走近,今天又以条约方式加以确定,完全是被美国逼出来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美国凭借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大地位,指手画脚,对中俄两国更是打压不断。美国不顾现存的战略平衡机制,准备单方面撕毁1972年的《反导条约》,一意孤行地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最近美军方声称,不打算与俄讨论修改《反导条约》,准备以签署联合声明或新条约的方式把它彻底放弃,如果俄罗斯不接受,美国就单方面行动。美国主导的北约还执意要把这一军事同盟扩大到俄罗斯边界。6月中旬,小布什访欧期间声称,北约将对所有愿意入约的欧洲国家开放,这是为明年北约第二轮东扩制造舆论。美日通过制定《新防卫合作指针》加强其军事同盟,同时还加大与东盟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加速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在中俄周边制造紧张气氛。更有甚者,美国还直接插手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其高官在白宫会见车臣“外长”;插手中国台湾事务,向台湾大量售武,还号称要“保卫台湾”。面对如此大的共同压力,中俄携手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这种看法有其片面性,中俄走近更主要的是由于其内部的相互需求。

近10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加深,主要源于其相互需求。在国家的整体发展思路上,俄罗斯为恢复大国地位,选择了一条“富民强国”之路;中国为实现民族复兴,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政治领域,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国家统一的艰巨任务,一个要防止车臣分裂,一个要阻止台湾独立。在经济领域,两国都处于转轨中,都在进行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在市场方面,两国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俄罗斯的机械产品,如飞机制造、电力机组、航天设备等对中国具有吸引力;俄罗斯的许多科学技术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中国的家电、日用生活品、食品也同样可以在俄罗斯找到广阔的市场;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可弥补俄罗斯劳动力的短缺。在安全领域,两国摆脱了历史上留下的相互间不信任,在边境地区进行裁军并建立军事信任措施,共同防范来自中亚的国际恐怖、极端宗教和跨国犯罪等威胁。在反对“人道主义干预”、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方面有着许多共同语言。在国际舞台上,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这许多因素,把中俄两国越拉越近,并促使两国领导人作出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重要决定。

《条约》突出“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突出地显示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性。条约规定了缔约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生态、社会治安、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范围,确定了两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协调方向和内容。它囊括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明两国间正在发展一种全方位合作关系。二是不结盟性。条约的不结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缔约双方不承担军事义务,但如果缔约一方遭到侵略威胁,双方将紧急磋商,这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条件,又为各方自主作出决定留下充分余地;另一方面,条约明确宣布,中俄两国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这种不结盟性集中反映了中俄两国在冷战结束后,既要密切双方关系,又不愿与任何一国为敌的国际关系新思维。三是平等性。条约各条款内容充分展示了缔约双方的平等、互利与合作关系。四是长期性。条约有效期为20年,且明确规定,只要缔约双方不提出终止条约的请求,条约将自动延长5年。这充分体现了两国在政治上的高度信任,突出了双方对开展长期合作的坚定信心和条约本身的战略意义。

可以预见的重要作用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为中俄关系持久稳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其作用在短期内很难作出全面的准确估量,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可以预见。

首先,条约起到了“增信释疑”的作用。近年来,尽管中俄关系一步一个新台阶,发展比较顺利,但由于历史恩怨的沉积、现实发展的反差以及西方舆论的挑拨,中俄之间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互不信任问题。中国有人从历史出发,担心将来俄罗斯有朝一日强盛起来后,会像19世纪下半叶的沙俄那样,再次欺侮中国,或者成为中国的主要对手。俄罗斯则有人担心中国人口不断膨胀,经济实力不断强大,有一天会对俄罗斯提出归还远东土地的要求,有些学者甚至要求把现有的两个边界协定合成一个条约,以提高其国际法地位。由于存在着少数中国居民非法留居俄罗斯的现象,也由于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俄罗斯一些报刊宣扬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和平扩张”,认为这是中国减轻人口压力的必由之路。但条约把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第一条写入,并明确宣布双方没有领土要求,严格遵守国界,使之成为世代友好的边界。而对尚未解决的边界地段则规定“维持现状”。普京总统说,现在“中俄平等伙伴和互利合作方针有了可靠的法律基础”。中俄以条约的方式确立互信基础,不仅为两国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为两国在各领域的全面合作减少了心理障碍。

其次,条约显示了“奠基拓源”的作用。条约为中俄合作奠定了广泛的基础,从合作领域看,包括政治、经济、贸易、安全、军事、科技、能源、生态、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等;从合作范围看,有双边的合作,有在国际组织中的合作,有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还有在国际格局中的合作等等;从合作形式看,有包括最高领导人定期会晤在内的各级会晤机制,有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的相互支持,有在加入国际组织问题上的相互帮助,有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的联合行动等等。中俄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就在中俄条约签署前一个月,“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这是中俄两国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与中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条约也特别重视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提到了一系列优先发展的内容,对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条约发挥了“降压减负”的作用。条约明确宣布,中俄缔约“不针对任何第三国”。这体现了中俄两国彻底摈弃了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的冷战思维,都希望在不影响发展与其它国家关系的同时,密切相互合作。双方以缔约方式,澄清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真正含义,既可以减轻外来压力,也可以避免中俄两国内部的误解。《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后,布什总统的发言人弗莱舍说:“俄罗斯和中国达成了一项协议,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件事有损于美国利益。”

当然,中俄缔结条约并不意味着双边关系中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有一定市场;中俄贸易额尽管增长幅度很大,但离两国的实际经济潜力相距甚远;俄罗斯百姓对中国的了解也还有许多片面的地方。所以,双边关系的维护与发展还需共同努力。

标签:;  ;  ;  ;  ;  ;  

中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体现了两国的共同需要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