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功能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功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图书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这是它所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一些人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产生了误区。有人认为,图书馆应迅速转换社会角色,由社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向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信息产业发展,进入市场,了解市场,直接服务于市场。唯其如此,图书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而得以发展。显而易见,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则被抛置一边。翻开林林总总的图书情报学期刊,持此观点者不乏其人。这一方面反映了论者们不甘冷落在市场经济大潮岸边急切投入其中一显身手的心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们良好的愿望。因为向市场提供信息是一种有偿服务,可缓解购书经费短缺的矛盾,同时也能提高馆员生活待遇,遏制人才外流的势头。但是,这种观点无限放大了图书馆的信息功能,脱离了馆情,淡化甚至忽略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动摇了它生存的根基,实际上是驱赶图书馆集体“下海”。如果用此理论引导图书馆事业,对当前来说也许能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看,从整个民族的文化利益着眼,无异于饮鸩止渴,实不可取。
2 从古至今,文化功能犹如图书馆的脊梁, 支撑着它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系统地收藏各种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形态,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试想,我们现在从事文化科学研究,如果没有图书馆保存积累大量文献,一切将无从谈起。就保存职能看,不同于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的保存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文献的利用上。
2.2 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智力资源开发包含二层意思,既开发馆藏文献资源,也开发读者智力资源。图书馆参与社会教育在现代化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看,将由外延发展逐步向内涵发展转变,经济中科学文化的含量愈来愈高,这就要求公民的文化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而图书馆则是对公众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从社会教育功能看,不同于学校,它是一种永久性的、层次更高的、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联系更为密切的教育。
2.3 传递文献信息。图书馆传递的主要是学术文化信息, 为社会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信息服务,可直接为经济市场提供产供销信息的只是为数极少的专业图书馆。因为绝大多数省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只能通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信息,提高公众文化素质,推动科学文化进步,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它们不具备直接为经济市场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因为所收藏的主要是知识与学术文献、文艺作品及消闲读物。直接为市场提供信息的任务应由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信息咨询机构以及功能齐全的大型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来承担。
上述三种职能,构成了图书馆文化功能的整体,这也是区别于其它社会机构的特质。
3 图书馆的文化功能是由它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大文化,包涵了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等一切社会行为。来新夏先生将文化划分三个层次:“即表层的器物层、中层的理论制度层和深层的文化心态层。”物质生产等经济活动一般被视作器物层,以政治制度建设为核心的行为可视作理论制度层,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可视作文化心态层。当然这种划分并不十分确切。实际上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心态往往交织在一起。这三个层次构成文化整体,图书馆正是为这一文化整体服务的,过分强调为哪一层次文化服务都是片面的,有悖于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文革”时期,图书馆一度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无论藏书建设还是读者工作,都必须为政治服务。一切不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书籍一律封存或销毁,为读者服务实际上是为政治运动服务。这种极端的行为几乎把图书馆推向绝路。如果现在一味地鼓吹图书馆为经济市场服务,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文化功能的政治化倾向,又要注意陷入功利化的泥沼。
图书馆为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服务往往是间接的,更直接的则是为转变人们的文化心态,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服务。文化心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继承性,而它的源头主要来自历代积累下来的文化典籍中。作为搜集和保存历代文化典籍的图书馆对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获取到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无形中接受了文化传统教育,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文化素养,陶冶了情操,转变或更新了观念。从而解决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问题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国民参政议政能力就会增强,有利于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可促进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在此,图书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心态服务达到有机的统一,也就达到了图书馆文化功能所要实现的目标。图书馆文化功能所产生的效益是潜在的,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往往为急功近利者所忽视。
4 保持图书馆的本色,强化其文化功能。
眼下笔者谈这个问题也许不合时宜,但是,时代、社会、历史都要求我们不能放弃图书馆这一文化阵地,强化其文化功能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4.1 坚定信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高潮低潮的起伏。 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受挫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说到图书馆隐入困境的原因,众口一词:经费短缺。的确如此。不仅图书馆如此,其它公益性文化事业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由此得出图书馆别无选择只有汇入市场经济大潮转为信息产业结论是没有道理的,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目前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又是百业待兴,希冀国家对每项事业都有大的投入是不现实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雄厚了,对图书馆在内的各项文化事业的投入自然会增加。
4.2 敬业乐业。图书馆是一项创建人类精神文明的神圣事业, 但又是一项寂寞的事业。图书馆工作既没有热热烈烈的轰动效应,也远离名利。其工作性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无名可言。它属于政府和社会资助的公益事业,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无利可图。尤其现阶段,图书馆处于不景气时期,工作难有进展,加上物质待遇低,于是一些以为自身价值难以实现的馆员,耐不住寂寞,离开了图书馆。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在岗的馆员并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敬业精神,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发挥。因此,目前大力倡导敬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文化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更需要馆员敬业精神的支撑。
5 笔者提出强化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并非要使图书馆游离于市场经济。
恰恰相反,只有贴近时代,与市场经济发展合拍,图书馆才得以生存发展。但这种贴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市场提供经济信息,而是一种内在的接轨。首先是把市场经济体制中新鲜空气吸收进来,如开放的心态,竞争机制,效益观念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智力资源,提高办馆水平和办馆效益。其次,调整藏书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社会转型的开始。作为时代的记录——文献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尤其人文科学文献受其影响最大。因此,补充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献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是当务之急。再次,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读者利用图书馆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时间观念增强,要求提供文献快捷;二是索取文献专指度提高,要求提供文献准确;三是读者利用文献由普及消闲型逐步向学术理论型转变。因此,图书馆要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可以相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图书馆的文化功能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