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爱民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0例急危重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治疗。研究组: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以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次数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好转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8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急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机械通气、肠道外营养支持相联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危重患者;抢救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就是完整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随着我国技术不断进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也明显完善,治疗范围也更加广泛,可以针对临床上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而且临床效果理想[1]。因此,本文针对急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进行抢救,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8至2017-8共90例急危重患者。用电脑进行抽取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5人。

参照组:男病患22例,女病患23例,年龄18岁至73岁,平均年龄(54.45±1.33)岁。

研究组:男病患21例,女病患24例,年龄,19岁至72岁,平均年龄(55.65±1.34)岁。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②无认知障碍;③非神经系统疾病;④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⑤非过敏体质。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治疗。

研究组: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颈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穿刺 [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为:应用连续性经-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ⅤVHF,滤器为ELlSlO-17H,血流量一般为150一2O0ml/min,置换液基础配方:将3500ml的氯化钠、800ml的生理盐水、100ml葡萄糖注射液以及35ml葡萄糖酸钙、3ml的硫酸镁,根据患者的血钾、二氧化碳选择合理的碳酸氢钠以及氯化钾剂量和输入速度。通过患者的容量负荷调整超率量,一般情况为120-450ml/h。若患者没有出血倾向可应用普通肝素,剂量为15-35mg,追加5mg/h持续性泵入。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应用低分子肝素,初始剂量为2200-3000u,追加300-500u,应用等量鱼精蛋白在静脉末端持续泵入,对于严重出血患者可应用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泵入前30min,输入300ml的生理盐水。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础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持续性心电监护,每间隔30min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记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患者的钙、钠、氯、电解质、肌酐以及二氧化结合力、尿素氮等指标情况,对于严重血糖不稳定和电解质酸解失衡状态加强指标检查,同时密切患者的尿量和神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在疾病以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次数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3 讨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1977年时应用于临床中,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使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也不断完善,在1995年时被更名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研发出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以及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3]。在临床中应用率最多的就是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对多器官进行支持,而且此技术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非肾脏病范围,也成为急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多器官支持疗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作用机制是根据肾脏的排泄方式,缓慢、等渗地清除和溶质。调节机体液体平衡,比较符合生理状态,等渗地超滤可以让血浆再次充盈,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稳定,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确保心、脑等重要器官可以正常血液灌注。另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炎症因子,让末梢血管阻力与心输出量增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纠正机体酸碱失衡状态,让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通过弥散作用持续性清除机体内多余的电解质、酸、碱性物质、肌酐、尿素氮等,还能补充机体相对比较缺乏的物质,让机体处于比较稳定的内环境中。

本文研究得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危重患者,在生存率以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常规治疗,更利于患者机体的尿素氮、肌酐、电解质、钠、钙、氯以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恢复正常范围值内。

导致急危重患者失控的主要因素就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产生的炎性介质种类和数量较多[4],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以利用吸附与对流相结合的方式清除炎症介质,抑制瀑布效应的发生[5],还可有效降低炎性介质对器官的损伤,改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机械通气、肠道外营养支持相联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059-1061 .

[2]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热点[ J] .中国血液净化,2003,2(3):117-120 .

[3]黄玲.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重症中的应用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19.

[4]季大玺,谢红浪.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2):805.

[5]Mehta RL.Modalities of dialysis for acute renal failure [J].Semin Dial,1996,9(4):469- 475.

论文作者:张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抢救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