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新进展论文_王秀娟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新进展论文_王秀娟

(安化县人民医院)

摘要:本文叙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其并发症包括静脉炎、PICC 置管导管堵塞、异位、穿刺点出血。静脉炎的干预措施包括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置管、置管前用肝素生理水溶液浸泡导管、使用无菌无粉手套、使用脉冲方法以及应用水胶体敷料;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行握拳活动、微导丝配合尿激酶再通导管,使用微导丝机械碎栓加负压抽吸。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干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降低输注刺激性药物风险、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但PICC 容易引起静脉炎、置管导管堵塞、异位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PICC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1PICC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1.1 静脉炎

静脉炎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内,发生率为2.6%~9.7%[1]。静脉炎的产生与导管型号、尖端位置、局部固定、患者凝血状态及体质、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不彻底、患者精神紧张导致血管痉挛、反复穿刺和送管过快及皮肤消毒不严有关。

1.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可达21.3%。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①导管固定不良,发生位移、导管维护不及时;②导管输注黏稠度高、液速慢的大分子溶液,容易造成黏附、结晶而致堵塞;③高血压、慢阻肺等疾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患者血液流速减慢,均容易导致导管附近凝血;④长期置管对血管壁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局部血管炎性病变。⑤穿刺过程中血管内皮被破坏,聚集的血小板与细菌共同包裹在导管上形成血栓[2],引起导管堵塞;⑥冲封管操作不规范。

1.3 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发生原因:操作过程中患者转头不及时或不到位;胸腔内压力增加;置管后自发位移;上肢剧烈活动;冲管力度过大;某些疾病如肿瘤细胞浸入引起血栓。

1.4 穿刺点出血

穿刺点出血的发生与患者凝血功能有关,凝血酶原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多;患者情绪的影响,焦虑状态患者持续渗血生率较高[2];穿刺部位于上臂时较前臂渗血量少;患者的肢体活动可能会导致导管与皮肤创口之间的微小摩擦,导致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2.1 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2.1.1 以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 该技术采用高清可视血管超声,避免了传统置管技术依赖操作者经验的盲目性,置管成功率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对静脉及穿刺部位附近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2.1.2 置管前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浸泡导管 在置管前5~10min,用肝素生理水对PICC导管进行预冲及浸泡,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2.1.3 使用无菌无粉手套 在置管过程中使用无菌无粉手套,可避免粉尘等细微颗粒进入血管,从而避免了细微颗粒对血管的摩擦和刺激导致的对血管壁内膜的机械性损伤[3],减少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1.4 脉冲电疗法 中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扩张局部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清除局部致痛性物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2.1.5 采用水胶体敷料 新型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皮肤感受舒适度,对于局部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促进作用,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1.6严格掌握置管适应证和禁忌证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合作程度、皮肤弹性、凝血指标以及肢体活动度;穿刺操作应娴熟规范,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现异常及时维护。

2.2 置管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

2.2.1 范操作要点 选择路径相对较直、弹性好、静脉瓣少的静脉;严格规范药品的输液顺序,即先大分子、高浓度、强刺激性再晶体类、弱刺激性的顺序[4];不同种类药物之间以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正确进行封管操作。

2.2.2 握拳运动 不同频率握拳运动可对置管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产生影响,进而预防PICC术后血栓形成。督促患者进行握拳运动,以20~30次/min为宜。

2.2.3微导丝配合尿激酶再通导管 取微导丝插入体外导管4cm处,以微导丝反复回抽,用注射器抽取尿激酶溶液与导管连接,反复回抽3~5次,将尿激酶溶液推注至导管内。

2.2.4 微导丝机械碎栓加负压抽吸 用微导丝的硬端轻轻插入PICC导管,使导丝进入血栓0.5~1cm,再后退,再轻进,如此反复2~3次。退出导丝,迅速用肝素溶液抽吸冲洗导管,直到抽吸出新鲜静脉血。该方法再通成功率达100%[4]。

2.3 导管异位的护理干预 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尽可能在B超引导下进行置管,置管后在X 线下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如发生导管异位及时调整。置管过程中保持患者合适体位;阻断颈静脉的方法除传统偏头法外还可采用手指按压锁骨上窝、锁骨上颈静脉按压器;异位调整可采用后撤部分导丝法、边推生理盐水边送导管法等。指导患者避免活动过度;置管位置尽可能避开关节处,保持导管外固定良好;严格执行正确的冲管、封管操作流程。

2.4 穿刺点出血的护理干预 操作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轻柔,置管时避免多次穿刺,延长皮下移行以避免血管损伤。对出血部位以云南白药进行敷涂止血。

3.小结

PICC 技术为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治疗途径,该技术操作快捷、维护简单,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避免药物的外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PICC成功置入与保留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精准规范的操作、细致耐心的观察、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加强导管维护,及时有效的预防、发现和处理相应的并发症,以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使其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丽霞.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8(34):233-234.

[2]李艳霞.PICC并发症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7,6(中旬刊):5-7.

[3]刘淑丽,张凤娃,刘宗淑,等.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策略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5,(19):139-142.

[4]彭敏敏,阳继葵,王苑郦. PICC导管堵塞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336-338.

作者简介:王秀娟,女,1979-9,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安化县人民医院。

论文作者:王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新进展论文_王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