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玲珍

龙山县中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50名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眼外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患者眼部疼痛,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眼外伤;生活质量

眼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眼功能对生活和劳动至关重要。眼暴露于体表,这增加了它受外伤和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机会。临床上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眼外伤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机械性眼外伤通常包括挫伤、穿通伤、异物伤等;非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根据外伤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眼外伤。眼的疾病会影响视觉功能,视力丧失不但使患者遭受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本文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外伤手术患者,明显提高眼外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眼部疼痛,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眼科收治的50名眼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名。对照组男15名,女10名,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8±0.6)岁,挫伤患者8名,穿通伤患者10名,化学伤患者7名;观察组男12名,女13名,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27±0.7)岁,挫伤患者9名,穿通伤患者9名,化学伤患者7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人性化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通过电脑住院系统,查询患者病例资料,查看患者术前基本检查结果如何,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等,做到对患者情况做到一清二楚。患者基本情况了解后,护理人员于手术前24小时到病房同患者讲诉术前准备。患者术前饮食控制,以流质食物为主,术前6小时内禁止饮水,术前最好将肠道排空,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手术所需的设备,手术具体方式,主刀医生,护理负责人、手术存在的风险等。重点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要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由于手术床不同于病床,所以在手术室躺下后,不可随意翻转,以免发生坠床。术中不能因为紧张害怕而哭闹、大声说话,影响医护人员手术,有任何不适或者紧张时可以和护理人员说,护理人员会予以相应的帮助。护理人员在术前讲解过程时,要面带微笑,语速适中,最终能够让患者能够了解手术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准备,最后让患者或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签字。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平躺体位,充分暴露眼部。护理人员用碘伏、生理盐水消毒,以患处为中心,直径15厘米的消毒范围,消毒液反复消毒3次,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眼部手术多采用局麻方式,局麻前告知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疼痛,让患者尽量放松,局麻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告知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可以给与患者语言上的鼓励。局麻后,护理人员站于主刀医师身边,积极配合主刀医师,传递手术器械,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术中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发现有任何异常,及时报告主刀医师,并予对症处理。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和主刀医生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要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一方面也要做到积极配合主刀医师,最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手术室,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防止患者术后感染。护理人员在主刀医师的指导下,包扎患处,做好术后保护措施,同时告诉患者,手术取得成功,让患者能够放心,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后治疗。术后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普通病房,让患者休息。患者休息6小时后,护理人员再次下病房探望患者。予心电监护、血压测量、指尖血糖测试、体温测量等,同时观察患者面色、患处有无红肿热痛,确保术后基本体征正常。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患处红肿热痛,立即上报主刀医师,在医师指导下,行血常规、CRP检查,确诊有无出现术后感染,确诊感染后,予消炎处理。护理人员予生活方面指导,建议患者饮食方面暂时以易嚼烂、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不易嚼烂食物,以此防止过度牵拉面部肌肉,而影响患处的伤口愈合。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颜面部、手卫生,颜面部距离眼部近,颜面部的卫生直接会影响眼部的恢复,建议患者每天不定时,检查颜面部有无污垢,发现后立即用清水清洗,保持患处周遭的卫生。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携带的细菌、病毒也更多,而且患者由于术后眼部不适,常用手去接触患处。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手卫生,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来洗手,同时尽量不要用手去接触患处,而影响患处的恢复。术后感染的概率高,因此术后护理要严格执行。

1.3 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FACT):它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四方面,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视觉模拟评分(VAS):用于疼痛的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分值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方法: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见表。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真正被人们认识是由2006年黄莘,丁丽丽,朱淑兰撰写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指南》的正式出版。通过这本书人们慢慢知道人性化护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我国有很多医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由此可见医院人性化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医院人性化服务为医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人性化护理服务,它是把医院文化与护理人员、患者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体现出患者、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常规护理它存在一定的短板,它不能做到将患者、护理人员作为一个共同体来看待,影响护理工作的发展,延长患者病情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眼外伤手术患者,明显提高眼外伤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眼部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德淑,朱良艳.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43):224-224.DOI

[2] 张淑梅,薛连杰.眼外伤手术168例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184-185.

[3] 周艳峰,张小苹.209例眼外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09,4(2):12-15.DOI

[4] 李柏军,秦波,刘身文等.眼外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变化[J].中华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10):727-729.DOI

[5] 《眼外伤手术实践与思考》一书出版[J].临床眼科杂志,2014,(6):579-579.DOI

[6] 谢柔珍,徐丽珊.206例眼外伤手术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1,41(9):69.DOI

[7]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我国眼外伤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8):604-607.DOI

[8] 吕渊思.浅析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方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533-533.

论文作者:陈玲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陈玲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