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捍东 卢彩云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广西都安瑶族 530700
【摘 要】目的:针对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特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90 例,另一组是对照组9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选取一般的广谱、短程、足量抗菌素的治疗手段,而观察组不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也加上中药3 个疗程的巩固治疗手段,然后再进行疗前与疗后综合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1.8%,后遗症发生率为5.7%,而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6%,后遗症发生率为1.7%,总体的治愈率为89.1%,检验两组治愈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治疗结合中药以巩固疗效,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治愈率有着明显的提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73-01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LD)是发生在育龄妇女之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包括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的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发生在一个部位,也能同时波及好几个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炎最为常见。根据统计,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发病表现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如果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转为慢性,且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及家属也会带来巨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为了提高治愈率,并且减少后遗症的出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18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07 月至2014 年07 月收治的180 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40 岁,平均年龄为30 岁,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 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2 到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5.4)岁,平均病程(1.7±0.5)月;观察组年龄在20 到3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7±4.3)岁,平均病程(1.9±0.7)月。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均十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皮试结果为阴性之后,取2g 头孢噻污钠注入100ml生理盐水里,静脉滴注,一天两次,250ml 的0.5%甲硝唑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辩证论治和中药保留灌肠。中医辩证论治:(1)湿热壅盛型:症见:发热恶寒、头痛、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腻白、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结腻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为法;药用银花15g,连翘15g,红藤30g,败酱草30g,薏苡仁15g,丹皮10g,山栀子10g,赤芍10g,桃仁10g,玄胡10g,川楝子1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服,一日一剂 (2)瘀毒内结型:症见余热未除,神疲肢软,下肢胀痛拒按,大便燥结,或溏而不爽,肛门坠胀,带下黄稠有臭味,小便黄赤短少。舌质红,苔黄或腻,脉细数。治以破瘀散结,清热解毒为法;(3)余邪未尽,瘀积胞中:症见:低热起伏,腰骶酸楚,小腹隐痛或胀,当经期或劳累后病情加重,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舌质稍暗,苔黄腻,脉弦细。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法;药用红花10g,丹参15g,赤芍10g,葛根15g,香附10g,乌药10g,木香10g,延胡索10g,小茴香10g,桂枝3g,丹皮10g,泽泻10g,水煎服,一日一剂,中药保留灌肠;药用红藤30g,败酱草20g,公英30g,鸭足趾30g,地丁30g,煎汤取汁150ml,令患者侧卧位,以5 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4 厘米以上,将药液于20 分钟内灌完,再卧床休息30 分钟,每日一次,以排便后或临睡前灌肠为好,10次为1 疗程。每天一次,经期停用,两组患者疗效都是10 天。
1.3 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相关资料标准拟定。
痊愈:临床月经不调、腹部刺痛、坠胀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 超及其他检查提示正常,半年不复发;显效:临床月经不调、腹部刺痛、坠胀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B 超及其他检查提示盆腔包块明显缩小2/3 以上;有效:临床月经不调、腹部刺痛、坠胀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B 超及其他检查提示有所改善;无效:临床月经不调、腹部刺痛、坠胀等症状和体征没有减轻或有所加重,B 超复查提示较治疗前并未改善或者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疗效如下:观察组患者例数90 例,痊愈45 例,显效30 例,有效10例,无效5 例;对照组患者例数90 例,痊愈30 例,显效15例,有效17 例,无效28 例。通过以上的对比,观察组痊愈率50%,显效率30%,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在中医学中,关于“盆腔炎”最早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这一书中有描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不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但是把“盆腔炎”发展成中西医通用的病名,最早可见在我国1993 年出版的一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中,其病位在任、冲二脉,病因病机多为热毒炽盛或湿热瘀结[1]。中医根据辨证分型,常常使用活血化瘀、止痛利湿、清热解毒等方法对症施药,由于中医药药效缓慢,要是患者病情为急性盆腔炎容易导致延误病情,所以单一选择中医药,也不是最佳的选择[2]。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能有效的扬长避短,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用西药抗生素杀灭病原体,再辅以中医药巩固疗程,不仅能充分的发挥了西药最大的药效,又改善身体的微循环和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中西医相结合治疗可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又缩短了治疗的疗程,又有效避免了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发作,提高临床疗效,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1]李文英,刘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86 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0,29(5):1522-1524.[2]马红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3,31(5):1152-1153.
论文作者:田捍东 卢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盆腔炎论文; 性疾病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