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外科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重点内容。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A1]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内固定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后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和JO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需要综合病情观察和颈部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并予以康复指导,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272-02
近年来,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该病的临床治疗以恢复患者的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为主[2]。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内固定术[3]。为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术后护理是整个医护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护理重点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经CT、MRI等检查进行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患者,观察组:平均(45.8±5.5)岁(20岁-60岁),男性10例,女性7例,其中车祸致伤9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对照组:平均(46.0±5.8)岁(21岁-60岁),男性11例,女性6例,其中车祸致伤10例,高处坠落致伤5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A2]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检查并行内固定术治疗,术前进行患者身体状况评估以及床上大小便训练、体位训练等基础练习,术后护理方面。研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内容即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予以患者止疼药物等[4]。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术后护理干预,术后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病情观察;②术后需要重视保护患者颈部并做好相应的护理;③术后体温护理;④术后疼痛护理;⑤术后饮食指导;⑥康复指导。
1.3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以下指标:①护理前后颈椎JOA评分,包括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各4分)、感觉功能(6分)、以及膀胱功能(3分)共四个部分,由护士进行患者恢复情况评分;②护理总有效率,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进行评定,分为A级-E级,其中A级为完全瘫痪、B级为仅有感觉、C级为无功能的运动、D级为存在有用的运动功能、E级为运动与感觉基本正常,研究试护理后恢复至D、E级为护理有效,统计护理有效率;③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问卷,以分值≥60分为满意,统计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2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统一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OA评分
护理前2组患者JOY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颈椎JO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1%(16/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64.7%(11/17),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P<0.05)。
3讨论
据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的交通、建筑业、工矿等领域的发展,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的复合伤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基于人体颈椎的复杂解剖结构,在临床医护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次研究旨在确保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良好恢复效果,采取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由于常规护理单纯重视术后患者病情观察以及对术后疼痛等症状的处理,缺乏整体性、针对性,使得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不理想。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对术后疼痛、颈部、体温等方面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并予以患者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其重点内容包括:术后综合护理的主要内容为:第一、术后病情观察,定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表情等的观察,严密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和呼吸情况;第二、术后需要重视保护患者颈部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在进行患者搬运时由一名专门的护士进行患者颈部保护,术后遵医佩戴颈围,翻身时,由护士指导家属掌握轴式翻身原则(始终保持患者的头部与躯体呈一轴线[5]);第三、术后需要采用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降温方式进行发热护理,高热者采取乙醇、冰袋等物理方法降温,低热者采取物理升温,但需要避免烫伤;第四、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研究采用PCA(自控止疼法,是指患者自行经静脉、皮下等给药途径使用镇痛药[5])进行术后止疼护理,配合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第五、饮食指导,术后3d可进食半流质食物,5d后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术后患者饮食需要遵循“少量、慢咽、富含营养”的原则;第六、康复指导,包括术后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遵医嘱复查等。
根据研究结果,①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②JOY评分方面,护理后,观察组的JO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③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了术后综合护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护理需要综合病情观察和颈部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等,并予以康复指导,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森.30例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髓损伤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1):76-77.
[2]李倩,张志武,董平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不完全颈髓损伤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5)312-316.
[3]孙月红,藏光红,王海等.前后路稚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稚创伤伴脊髓损伤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805-3807.
[4]马艳丽.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内固定2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222-223.
[5]吕学红,邹文珍,叶小平.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思者的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4):383384.
[6]李严兵,张韶辉,谢叻,等.颈椎椎弓根进钉通道、进钉点与锥体外侧面三维关系定位分析[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0,2(2):107-112.
论文作者:袁晓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颈椎论文; 损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