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山与海的回答》之三:蝶变论文

《四十年,山与海的回答》之三:蝶变

钟兆云 总撰稿

第三集 蝶变

平潭大练岛上的村民杨大弼,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座小岛上。这几年,他经常赶着羊群,在山坡上眺望横空出世的海上巨龙。未来,飞越头顶的平潭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会在大练岛开通一个公路出口,为这座孤悬在海中的小岛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现场 台风天,大浪】

平潭海峡与百慕大、好望角并称世界三大暴风潮海域。这里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历来被视为“建桥禁区”。

平潭大桥

鹰厦铁路

“大桥海鸥”号起重船

2018年6月5日,又一孔经过工厂整体焊接的钢桁梁,从广东运抵平潭海域。由于施工环境恶劣,现场拼装钢梁存在很大困难,整体吊装成为最佳选择。这样的施工方法,在国内属于首创。

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公铁两用大桥,起于福州长乐松下港,横跨四座岛屿后到达平潭,全长16.34公里。2020年建成后,平潭综合实验区将与省会福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同时,它还是“十三五”规划中京台高铁的一部分。两年后,高铁从北京上平潭岛后,特别规划了台海通道,待时机成熟,直抵祖国宝岛台湾。

6月6日,风力四级,正是吊装的好时机。一孔钢桁梁重1300多吨,有四层楼高。为了吊起这等庞然大物,施工方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3.6亿量身定制了“大桥海鸥”号起重船,起重能力达3600吨,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这是起重船的国内之最。

澳斯麦特炉温度高,在1 200~1 350 ℃之间,喷枪喷入熔池中大量空气,喷枪头燃烧区域温度高达1 500 ℃,具备了热力型氮氧化合物的生成条件。另外燃料中C—N键的键能为(25.3~63)×107 J/mol,比空气中的N—N键能94.5×107 J/mol要小得多,因此,更容易被氧化成为NO。当燃料中的氮分在很低水平时(0.1%),烟气中NO质量浓度就能达到260 mg/L以上,占燃烧过程所产生的NOx 75%~90%,是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主要来源[2]。

海上作业,波浪起伏,船体摇动,就连把起重船的钩头挂到钢桁梁上,都很不容易,需要两艘船的密切配合。

当前,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食品卫生问题成为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该问题不仅会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会加重食品污染。因此,我国必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构建,为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现场同期声 指挥人员对讲:差一点点,往上松一点。三号起重松。好的,三号起重松。起重停,起重停。起重二号起。好,起重二号停,所有的4个钩全部带到100吨。好的,都带到100吨。】

【同期声 高立:我们这批鲜银耳,今天下午发货,明天这个时候就会到上海客户手上。】

钢桁梁向桥墩上方移动。此时,风力达到五级,施工难度随之增加。巨大的钢桁梁随着波浪来回晃动。

操纵这样的庞然大物,每个环节都不容许一丝一毫的差错。

【现场同期声 指挥人员对讲:一号最慢速度松,四号最慢速度绞。】

【钢桁梁放到桥墩上的延时】

4个小时,完成一孔钢桁梁的吊装。这是先进装备与专业队伍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起架梁,更大的难度在已经完成的水下施工部分。大桥下方的海床,大部分都是裸露的光板岩。这是打桩时取上来的石头,要知道,它们的硬度竟然接近钢板。

【同期声 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书记:任何的(打桩)护筒,大约是2厘米左右就已经很厚了,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护筒的厚度是5厘米到6厘米。但是就是这么厚,通过打桩打下去以后,折叠,像纸一样折叠,有变形的,有缺口的,歪斜的。】

在汽车修理过程中,要根据汽车工作原理认真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并逐一排查和排除,才能更加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检查和诊断工作经常做得不够彻底,从而极易遭遇诊断“陷阱”,而“陷阱”一旦形成,就会对我们的诊断思路造成干扰,甚至半途而废,车辆故障也就很难快速解决。

施工人员用了整整两年时间,攻克一个个难关,摸索出超大型钻孔桩在复杂海域施工的技术和工艺。仅仅这一技术,就申请了国家级工法6项,专利9项。大桥也因此有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5月8日,大桥高200米的主塔完工。它的根基,深入海面以下80多米,牢牢扎进海底的岩石。施工人员用朴素的方式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一刻。从昔日无法跨越的禁区中开劈出一条海上之路,成为一代建设者的自豪和骄傲。

(19)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风吹干了,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巴勒斯坦的死海里洗过澡。毕竟是清晨,人的兴致还没给太阳晒萎,烘懒,说话做事都很起劲。那几个新派到安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正围了那年轻善撒娇的尤太女人在调情。(钱钟书《围城》)

考虑到上述主观与客观赋权下的指标权值偏差越小越好,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权重进行综合优化,构成组合赋权模型。

1954年1月,厦门海堤开始施工,在没有起重机械、没有施工条件,甚至连必需的钢材也没有的情况下,创造了跨海修堤的世界奇迹。

1956年12月9日,鹰厦铁路横空出世,不仅让福建从此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还成为中国跨海铁路的首创。

梦想变成现实,再在现实中延伸。然而,鹰厦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对外交通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厦门到鹰潭的运行时间是26小时40分钟;从厦门经鹰厦线和外福线到福州,也要21个小时。连绵的群山把福建“困”在东南沿海。

仙霞关,位于闽浙两省交界,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穿越崇山峻岭中的千年古道,就进入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山脉绵亘,沟谷纵横,民间向有“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说法。再加上背着“台海前线”的包袱,使得福建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还是国民经济许多领域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央的投资只占全国总额的0.8%,国家建设规划的大中型项目没有一个在福建落户,“进出难、发展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福建。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委审时度势提出改善基础设施的十大重点项目,作为发展经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高速公路,才是坂中人新的梦想。

从劈山开路建成第一条出省铁路通道鹰厦铁路,到1997年第二条出省通道横南铁路通车,福建花了整整40年时间。

2009年,温福铁路穿越山海,宣告福建进入高速铁路时代。到2020年,福建将基本形成“三纵六横”铁路网主框架,进出省道增至10个以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682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302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福建交通将彻底改变中国末梢现象,后来居上。

【《四等小站》电影资料】

1984年,一部叫《四等小站》的电影上映。故事发生在边远山区的四等小站“枫亭站”,它的原型是漳龙线上的一个小站——苹林站。

首饰石,指适于女性的、首饰性的宝石、玉石、彩石、美石类的装饰性观赏石,虽然可归于珠宝类,但从本质上讲仍是观赏石的升级版或精品版。如石胸坠、石项链、石手链等。

电影拍摄时,刘恩华是苹林站的一名扳道员,在火车快到时,负责到岔口用双手扳动道岔。

下车时经过司机旁,虽然知道司机会习惯性看着乘客下车,但当他瞄了我一眼时,我又莫名其妙感到心虚。迅速将卡片投入收件箱后,我飞也似地冲下车。

30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明星车站,如今在时光流逝中,褪去了光环。当年的客车已经停运,每天只有十几对货车路过,过站不停。

平潭海上架桥铺路的这一幕,让人联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福建就有过如此让天堑变通途的壮举。

温福铁路

刘恩华两年前退休时,这条运行了50多年的铁路线旁,开始施工南三龙铁路,新的线路向西延伸16公里,就是龙岩站。

【刘恩华的儿子招呼旅客:红色车票的旅客,来到这边排队了。】

刘恩华的儿子刘惠峰就在龙岩站当客运员。

站内旅客来来往往,很多人并不知道,年初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现场:一二咋嘿,一二咋嘿!】

2018年1月19日18点09分,闽西铁路史上最大的一次施工开始了。23个部门、1500多人、34台大型设备、上百台小型设备,一夜之间完成了龙岩火车站新老站房之间的线路转场施工。

【采访 龙岩火车站站长 赵建平: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像人体换心脏一样,有三副道岔的拆铺和更换,还有信号的调试,接触网的调试,这里面都要同步,都要一起配合,要一步到位,才能把这个线路接通,转场才能成功。】

次日凌晨5点48分,施工和拉通试验完成,一切恢复平静。5分钟后,第一列搭乘旅客的列车准点进站。8个多小时内,似乎什么都没发生,却已完美演绎中国速度。

千人大搬迁的场面被传上网络后,受到全世界的“围观”,国外媒体称其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效率”。此次施工,为南三龙铁路接入龙岩站新站场准备了条件。2018年底,南三龙铁路通车后,将与合福高铁、福厦、龙厦铁路一起,形成快速环形铁路网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等小站的记忆,与中国速度的风采,时空变化的风景,就这样在闽西老区奇妙交汇。

钢桁梁向桥墩上方移动。此时,风力达到5级,施工难度随之增加。巨大的钢桁梁随着波浪来回晃动。

封顶时的喜悦

群山的阻隔一旦被突破,远方便不再遥远。

晶莹剔透,鲜嫩弹润。新鲜的银耳采摘之后,如果常温运输,需在48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上,才能保证品质。宁德古田坂中村,年轻的高立从事电商销售。下午5点,一批鲜银耳即将发货,目的地在800公里之外。

今天特别顺利,挂好4个钩,只花了40分钟。而同样的工作,在八级风力中,曾耗费2个小时。

40年峥嵘岁月,机遇和挑战并存,无数鲜活的个体和精彩的生命,化蛹成蝶,实现蜕变。

上世纪80年代,菌菇栽培技术越过湖面传来,村民们纷纷开始栽培银耳,其中就包括高立的伯父。限于运输阻碍,谁也不敢扩大生产。

【同期声 高立的伯父:凌晨3点的时候就要起床了,就把水果或者木耳,要挑到船头,装进船去,开到高头岭那个码头,然后再叫三轮车,装到三轮车运到县城,差不多7点钟才能够到县城。】

屏南县龙潭村的山路

改变从2006年开始。这一年,省道202线开通,经过坂中村。村里的货物进出开始提速。但这条只有两车道的省道,并不能满足坂中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福建人在历史和现实中不断创造奇迹!

然而,修高速公路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之初,福建公路设施严重滞后,从福州到厦门,只有324国道,路上要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一趟下来,灰头土脸。

【同期声 时任福建省交通厅厅长 申学光:1991年底交通部的文献记载,拥有400公里以下的二级路的省,只有3个省,云南、贵州、福建。】

但福建人从来就不缺乏改变现状的激情和梦想。早在1981年,全国尚未有一寸高速公路,福建省委就有了建设高速公路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建设计划一再搁置。

1990年,福建省正式决定建设泉厦高速公路,这需要耗费29亿元。这样一笔投资,对当时的福建来说几乎是“天价”。钱从哪里来?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而这一申请就是4年,过程异常艰难。

【同期声 申学光:我们自己跑到世界银行,拼命解释,拼命求他们,软磨硬缠着,(世界银行)被我们感动了,以后答应借给我们1亿4000万美元。】

资金瓶颈突破,1994年,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泉厦高速终于破土动工,并于1997年底投入运营。

此后,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快马加鞭”,全面提速。2015年,福建成为全国第4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到2017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5228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同期声 现任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黄祥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可以说我们用了20来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高速公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20多年来,福建高速公路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桥梁8469座,穿越隧道1357条。在福建,每3公里高速公路,就有1公里桥梁或隧道,它们贯通山脉,穿越阻隔,带来无限可能。

在上一年,也就是1977年12月9日,中国570万考生涌进了曾被关闭十年的高考考场。第二年夏天,参加高考的竟达610万人。考场里坐着的,是1966-1978届的共13届学生。两次高考仅隔半年,考生人数超千万,堪称世界之最。

【字幕:屏南县漈下村】

1977年高考考场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每天早上8点多,高金美老人吃过早饭,牵上孙女,沿着小溪,穿过廊桥,准时出现在村里的公益画室。摆开画架,一天的创作开始了。高奶奶今年84岁了,不久前刚做了件80多年来从没想过的一件大事——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课后拓展实验材料用具:大水槽2个,漓江中的水草、螺蛳、鳅鱼等生物适量,pH为4.4的溶液和pH为5.0的溶液模拟酸雨,塑料桶一个,量筒2个,加压喷壶2个,大玻璃板一块,鼠妇20只,蚯蚓9条,解剖盘4个。

【同期声 高金美:北京人来买(画),他说高奶奶,你要(在画上)写名字,我写不来。林老师他讲,你要学习(写名字)。】

老人学画,还是一年前的事。有个叫林老师的人来这里教村民们画画。高金美老人想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不过是换个地方看孙女,便也跟着涂鸦。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居然有人看中了她的画,还要出钱买。

在微信自媒体时代,不少漈下村的村民都像高奶奶一样,一不小心,通过画笔让自己成了“网红”。

前一天妻子跟我说,要去省立医院看皮肤病。我说,你想去你去吧。不想妻子自投罗网,像是走进鬼门关。那一刻,医院人多嘈杂,大姐坐身边,妻子却似孤身一人待在一座孤零零的荒岛上面。

【字幕:屏南县龙潭村】

在更偏远的龙潭村,弯弯曲曲的山路,打开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沿着清澈的小溪,随处可见这样修复房子的场景。被高金美老人称为“林老师”的林正碌,现在每天都要泡在工地上。大到屋子的结构布局,小到一砖一瓦一木一石的布置摆放,林正碌都要亲自把握,不放松对每个细节的要求。

1.2.3 相关定义 吸烟:最近30 d,每天吸烟数量达到1支以上[3]。饮酒:平均每周饮酒大于4 d,男性饮酒量大于2个标准量,女性饮酒量大于1个标准量[3]。每天静坐时间:指闲暇时间,每天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阅读、打牌等[4-5]。每天睡眠时间:正常睡眠时间为7~8 h,睡眠过短为小于5 h,睡眠过长大于或等于8 h[6]。每天新鲜蔬菜摄入:每天新鲜蔬菜的正常摄入量为300~500 g[7]。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吃早餐频率(<6次/周),经常吃饱晚餐频率(≥4次/周),运动频率(<2次/周),静坐时间(≥3 h/d)。

【同期声 林正碌:我是带着敬畏、尊重,我理解它(传统建筑)每一个肌理里面隐含的文化基因。】

几年前,林正碌来到屏南,一边给村民开展公益油画教学,一边寻找传统村落的修复保护之道。现在县里已经跟他签了协议,由他负责包括龙潭村在内的几个村子的房屋修复工作。

本文以.net作为开发平台,详细介绍了工作流引擎设计中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以鄂州职业大学报告审批流程为例介绍了工作流的建模及对应的XML文件,讲解了XML解析器的设计代码,给出了应用程序是如何通过反射机制被调用的过程,最后陈述了工作流事件驱动机制以及实现的方法。

短短一年时间,原本破败的小村落热闹了起来,一栋栋老旧不堪的房子摇身变为书吧、餐馆,或成为画室、工作室。

天南海北的城里人来到龙潭村安家,他们当中有作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师,有的就是想来学画画的。

柳红冲进自家院子时,苏长河正在井边冲凉。这时候天色已晚,柳红又不在家,苏长河就脱得精光,舒舒服服地冲个凉,他想不到柳红会突然冲进来。他平常只穿条牛头短裤,身上晒得墨墨黑,只有穿短裤的地方是白的,光着身子的他反倒像是穿了一条白短裤。柳红当时思想波动很大,她没有意识到这些,只觉得自己孤立无依,想找个依靠,就冲过去一把抱住苏长河。

这些新村民的到来,让原本只剩下老人孩子的村庄焕发了生机。前些年大部分村民选择出外谋生,现在不少村民又回来了,每天光修房子的活儿就排得满满的。如今,这里有米酒也有咖啡,有传唱数百年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也有现代音乐会。来自大山之外的人们与原住民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融合。这样的村落,星罗棋布在八闽大地。在福建致力打造的美丽乡村,人们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这样已成常态的速度,任凭以前怎样快马加鞭也是无法想象的。坂中村位于翠屏湖畔,2006年之前,村里不通公路,村民盖房子的一砖一石,都得靠水运。高立的伯父刻骨铭心地称“与世隔绝”。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在我们前面展开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科技兴国的战略,让刚走出“文革”的国家找到了出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报国热情。1978年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

光信号经光耦合器1分为两路光信号,其中一路在振动传感光纤中传输,另一路在参考光纤中传输,两路信号在耦合器2处合成一路光信号输出。当没有局部干扰时,耦合输出的光信号为稳定的干涉信号;存在局部干扰时,在振动臂传输的光信号受干扰发生相位延迟使得干涉光信号发生改变,进而得到干扰信息。

从山村到渔乡,从丘陵到大海,40年来,福建人以超乎寻常的勇气,突破重围,让山海变成通途。城与城之间的动脉打通了,县与县之间的联系顺畅了,村与村的道路也四通八达了。这一条条蜿蜒的山路,就像毛细血管,给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山村带来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改革开放和飞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那一年,22岁的田中群,正在福建农村插队;23岁的孙世刚,在重庆万州老家农技站开拖拉机。而比他们年纪小了七八岁的孙勇奎,刚从江西九江高中毕业。他们都没想到,命运之神这年朝自己微笑了。

【采访 孙世刚:我们是初中还没毕业就下乡了,当时我在基层工作,有些事情让我觉得知识非常有用。】

【采访 田中群:我在1977年10月份那个时候知道了高考的消息,当然很兴奋。】

1977年12月恢复的高考,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这一代人的心,把他们的命运照亮得峰回路转。

在这场录取率仅为4.8%的考试中,田中群、孙世刚、孙勇奎成为了幸运者。三位年龄不同的考生,最终进了同个学校、同个专业,住进了厦门大学的同个宿舍。后来,田中群、孙世刚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勇奎则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宿舍走出了三个院士,成就了一段佳话。

【采访 田中群: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一条路是非常有利于,不单单是我们个人的发展,而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不单单是改变我们个人的命运,也是改变我们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采访 孙世刚:我们现在说的77、78级的学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也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高考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40年前,从1180万考生中搏杀而出的62.7万年轻人,靠着高考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但,并非人人都如此幸运。1977年,霞浦的一个小渔村里,一位叫曾凤飞的13岁男孩因父亲过世,被迫辍学给渔民当学徒。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以后,这个曾经大字不识几个的男孩,却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逆袭。

2014年初,全国300多名服装设计师接到邀请函,要为一场重要会议的参会领导人设计服装。经过层层甄选,一位福建设计师脱颖而出,他就是曾凤飞。半年后,曾凤飞担任主设计师的作品,在2014年中国APEC峰会上精彩亮相。

海水江崖纹,是曾凤飞为与会领导人着装设计的图案,象征着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

【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设计总监 曾凤飞:海是代表包容,江崖代表江山,体现了领导人那一种气质,反过来又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

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开始于一个并不起眼的选择。1988年,渔民曾凤飞离开霞浦,南下特区,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当上了临时管理员。白天,他在图书馆打工,晚上去夜校上扫盲班。

【曾凤飞:我“曾”字底下是一个“目”字还是“日”字,我自己当时这个名字都写不清楚,但是我持之以恒地,在整个过程,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放弃。】

1993年,曾凤飞终于得到机会,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服装设计。从小喜欢用树枝在沙滩上画画的他,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如今,曾凤飞在厦门创办了自己的服饰设计公司,并于2012年夺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时尚设计最高荣誉——金顶奖。

永不言弃,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给予的机遇,曾凤飞用他的努力和智慧,将渔民、图书管理员、服装设计大师这三个截然不同的身份融合在了一起,圆了自己的梦想。

改革开放是宏大构想,而这一构想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平凡个体的推进。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让许多人在这场改革洪流中,开始了改变命运的探险。

莆田,地少人多,读书和经商,自古就是莆田人改变自身命运的两条途径。改革开放后,国家各项政策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莆田人寻求向外发展,他们把生意经念到了全国各地。

黑龙江绥芬河,中俄边境小城,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上百年历史。

建于1898年的绥芬河站,又一列满载俄罗斯原木的火车缓缓进站。列车刚刚停稳,来自莆田的林金添就和众多木材商人一起,跳下站台,跨过铁轨去看货。多数时候,一笔买卖在火车站就能成交。

林金添在绥芬河经营着四家木材加工厂,而他闯荡东北的经历,源于他的父亲——林清海。

1978年,莆田工商部门开始鼓励居民外出就业。这一年,31岁的林清海带着路费,以及编织竹器的手艺,挤了7天7夜火车,一路向北行进。这是一趟没有目的地的旅程。

【同期声 林金添的父亲 林清海:那你坐火车就在看,哪个地方有单位,哪个地方大点,就奔那儿去。】

最终,林清海在齐齐哈尔落脚,开始走街串巷,拉编织蒸笼的业务,一年下来,居然成了万元户。

【同期声 黑龙江绥芬河东旭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金添:小的时候也非常想跟我父亲出去,他说跟着走吧走吧,就走的时候就送到(汽车站),那时候坐汽车,到汽车上从窗户再抱出来,就哭得不像样了。】

9岁那年,林金添跟着父亲来到东北,从此扎根下来。上世纪90年代起,绥芬河成为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木材贸易最繁盛时,当地十几万常住人口,每十个就有一个莆田人。2008年,在牡丹江经营竹器加工厂的林金添也转战绥芬河,加入木材贸易的大军。这些年,随着木材贸易利润越来越低,他开始从事木材加工;粗加工利润低了,又开始做精加工。就这样一步一步跟着市场转变,他把公司的年销售额做到7个亿。

【同期声 林金添:因为这可能是从我们的上一代,再上一代养成的一个习惯,能吃苦、任劳任怨这个精神,到哪里都能打下一个新的天地。】

由蒸笼生意起家,最高峰的时候,莆田商帮经营着全国90%的木材交易。从木材到珠宝等行业,莆田人从来都不满足在本土的劳作,他们抓住机遇、闯荡世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为中国草根商业的样本。

国门打开后,大批长乐人纷纷谋生海外。归去来兮中,凭着每年数亿美元的侨汇为主的民间流动资金,和敢拼敢闯的精神,利用国企改革中纺织业压锭带来的机会,顺势切入,形成了千亿元产值的纺织化纤产业,其中高端经编产品甚至占领了60%的中国市场。

上世纪60年代厦门市的老照片叠加到现在

三坊七巷

这是一台能同时织出两面花边的经编机,它将创造一个纺织界的新速度。

【福州长乐鑫港纺机董事长 郑依福:大半辈子了,我就做经编机一件活,对这一件事情有感情了。】

郑依福,鑫港纺机的创始人,从只有小学文化的草根企业家,到2017年获得的“中国纺织大工匠”称号,一路上他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和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民营纺织企业在长乐兴起,郑依福也办了个针织厂,但做针织必备的经编机被德国一家大公司垄断,不仅价格高,售后服务难以保障,而且价格年年攀升。

【郑依福:一台机器要900多万元,那么我们拼死拼活地要为德国人干6到7年,这个设备还不能回本,所以我们就下决心自己去做一台。】

郑依福用木头替代钢板,一次次打磨最佳的尺寸,直到尺寸和外形都成熟了,再开模打样。2005年,郑依福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家,也是第一代提花经编机问世,这也倒逼着德国那家世界纺机霸主将同类机器降价一半。从此,他沿着自主研发的路,一路向前,现在共研发出27种经编机系列,很多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速度也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从跟跑到领跑,站在产业链上游的鑫港纺机,每1个亿的产值,就带动下游生产花边的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40年,国家的命运在变,个人的命运也在变;乡村在变,城市也在变。

【用老照片叠加到现在】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厦门市的老照片。如今,我们再从同一角度出发,看看天际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福州,沿着鼓屏路、八一七路,过闽江直到烟台山,6600多米。在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它只是沿着这条中轴线一点一点地扩大。而在过去的40年中,这座城市向江向海发展的速度和决心,犹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丁荷生,美籍汉学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从1977年到复旦大学学习至今,40余年间,他每年都会来福建,做关于当地文化的田野调查。

【现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 丁荷生(用闽南话和当地居民交流):这座庙很不错,你们保存得很好;你闽南话讲得很好啊。】

【现场交流一段】

【同期声 丁荷生: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那么在任何地方经济发展快,很容易忽略文化的层面,我看到福建闽南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根,我很高兴。】

每个民族的复兴,大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保护和传承,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活得更自信,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三坊七巷,中国十大文化古街之首,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这不仅仅因为保存了明清以来最完整的城市坊巷建筑格局和200余座古建筑,更因为诞生过一大批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旧城改造轰轰烈烈,能留住这样一片老城区着实不容易。

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泉州,也都保存着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散发着不绝如缕的古韵今香。

继南平武夷山、福建土楼、三明泰宁丹霞之后,2017年7月,厦门鼓浪屿正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的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规划发展和科学保护。

美丽中国、美丽福建,不是光种几棵树,盖几栋大楼,铺几条路,就能美丽起来的,真正的蝶变,更重要的还在于一个地方的文化教育、开放包容、文明友善和百姓的家园情怀。

变与不变,考验着执政者,也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远见。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集《初心》)

责任编辑/陈 芬

(该片内容统筹:张晓东、黄敏,邹立、吴俊锋、许鑫净参加了有关分集的撰稿)

标签:;  ;  ;  ;  ;  ;  ;  ;  ;  ;  ;  ;  ;  

《四十年,山与海的回答》之三:蝶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