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技术分析论文_孙广祥

孙广祥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扬州分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老旧住宅小区进行电梯加装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从现有的电梯加装技术来看,还有很多技术上的漏洞,在具体操作上也缺少经验,工期受到影响,让加装技术发挥不到极致,加上老旧小区环境要更加复杂,人员过于密集,给加装施工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从多层老旧住宅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老旧建筑的特点,探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后期运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一、电梯出入口的形式

老旧小区建成年代有所不同,出入口位置的差异较大,在加装电梯时应特别注意。电梯加装通常在不改变建筑原有主体结构形式下完成,且不破坏原有建筑基础、满足建筑抗震、城乡规划以及消防安全,同时电梯出入口形式也就会有所不同,但目的是给居民提供最大限度出行方便。依据老旧小区楼房的使用环境可归纳设计4种出入口设计形式。

(1)双开门(贯通门)。

(2)通过楼道内部的走廊乘坐电梯,同时电梯里面也通到室外,但需经过内部走廊。

(3)将电梯做成一个直角开门,乘坐电梯要到边上,转90°走出电梯到大门,或者是在电梯里面乘坐电梯,然后转90°到室外,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更加节省公共空间。

(4)电梯和楼之间有一个小过道,走过过道之后再乘电梯,到楼上后再乘电梯出来。

老旧住宅会将电梯加装在楼外边,对于该加装电梯方式最好要在建筑物北侧加装,保持老旧建筑内部楼梯的不用动的条件下,可在原有楼梯的入口外侧进行电梯加装,这种加装方式不会对原有的建筑主体结构产生过多的影响。

目前,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出入口形式以“Z”型和“之”型居多。其中,“Z”型结构出入口,居民可通过内部走廊乘电梯,加装的电梯井道可直接紧贴大楼,占用公共空间小,节约空间;钢结构井道外形美观,亦可以成为整栋大楼的景观。“之”型结构出入口使电梯厅和楼梯厅的空间都得到充分利用,居民在一楼可选择乘电梯或走楼梯,结构紧凑、经济适用。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可以设计四种不同的出入口:

第一种:双开门,贯通门。第二种:通过内部走廊乘电梯,电梯里也通过内部走廊到室外。第三种:电梯做成直角开门,边上乘电梯,转90度出来到大门或者楼里乘电梯,转90度走到室外,这种方式非常节约空间。第四种:电梯与楼之间存在小过道。通过过道有个门进去乘电梯,然后到楼上乘电梯出来。这四种方式基本包括加装电梯的出入口形式的全部。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通常有在建筑的内部加装和外部加装两种方式,对不同结构的老旧住宅需考虑加装电梯对公共空间、日照、采光等对居民的影响。采用外部加装时要尽量考虑在建筑物北侧的原则,在保持原住宅楼梯不动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原楼梯入口外侧设置电梯的做法,该方式对原住宅的主体结构影响较小。加装时会遇到电梯出入口与住户居住层平面的错层问题。采用内置加装电梯方式通过拆除原有楼梯,新建电梯井道并在外侧重建楼梯,实现电梯出入口与住户楼层平层的方式解决老旧建筑中的错层,该加装方式对原住户的出行产生的影响要高于采用外部加装电梯方式。

二、电梯轿厢大小

参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选型时就应保证电梯厅有足够的空间,满足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出入电梯的需求。一般轮椅宽650mm(中型600mm,小型570mm),且手动转轮需50mm~100mm的操作空间,所以入口宽度在700mm以上即可保证轮椅轻松通过。一般轮椅的总长度不超过1040mm,轿厢深度大于1040mm即可保证轮椅的进出。

三、电梯井道的底坑深度、顶层高度和井道结构

通常小区单元出入口到地平面会有2~3个台阶的落差,电梯井道底坑处只需在地面高度基础上再下挖200mm就能满足底坑深度650mm的要求。此外,井道顶部采用精巧的永磁同步无齿轮主机无机房形式布局,使得顶层高度可降低到3500mm。底坑深度和顶层高度的最小化可以将额外的土建施工对既有建筑的影响降低,而施工难度和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井道上下端百叶窗结构可使得电梯运行过程中通风性能好;定制钢结构框架采用玻璃封装,保证电梯内采光充足,且使加装电梯轻巧、美观。

四、建筑物的沉降

考虑到建筑物地面因为时间久,可能会出现下沉不均匀的情况,故此在设计上,将井道钢架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平台采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平面位置相对固定但可旋转的结构;考虑到雨水侵蚀可能会导致电梯零部件损坏的情况,钢架井道与墙体之间接触边缘可采用相镶重叠结构。电梯制造单位应对电梯质量已有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电梯维修保养更是电梯使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结束语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加装电梯难度较大,上文从电梯加装的技术角度入手,分析电梯出入口形式、电梯井道设计、建筑物沉降等问题,并介绍相关政策创新。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上,要特别注意加装技术,做好统计及加装计划,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确保老旧小区在电梯加装改造工程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途径探讨[J].城乡建设,2016(7):20–21.

[2]杨勤.杨勤:建议尽快解决老旧楼宇加装电梯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6(10):22–24.

[3]刁华楠,曹亮功.既有住宅暖廊式电梯加建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69–74.

论文作者:孙广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技术分析论文_孙广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