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疆域历史变迁的规律论文_姚彬彬

浅谈我国疆域历史变迁的规律论文_姚彬彬

(陆军边海防学院基础部边海防专业基础教研室助教,720108)

关键词:疆域变迁;历史规律

中国疆域一经形成,便以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稳定性屹立于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战胜了无数次惊涛骇浪,跨越了几次大的分裂,经历了国内阶级斗争和外族入侵的千锤百炼,始终保持高度的统一,显示了我国疆域的不可动摇性。不仅如此,我国疆域变迁史还有着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即每经历一次大的分裂,我国疆域必将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巩固程度更高的统一。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疆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系列独特的、民族的与社会的、经济的与文化的、历史的与地理的规律。

第一个是我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从来都以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为根本前期

与世界上某些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手段形成的国家疆界根本不同,我国疆界是我国各民族在共同的劳动、共同的创造、共同的斗争中共同缔造的。没有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没有全中国人民灵与肉的紧密联系,就没有中国疆界的形成和稳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第一个高潮。500多年兼并战争之频繁、民众迁徙规模之浩大、民族融合之迅速,空前未有。到战国末期,虽有华夏各诸侯仍在逐鹿中原,但荆楚在长江流域、匈奴在北方、藏族先民在青藏高原……已各自通过广泛深刻的民族融合在辽阔的地区实现了统一。尤其是楚统一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田农业民族,并与位于黄河流域的旱田农业民族搏击中原,为秦汉统一整个农业区域并能够向周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是500多年的民族大融合创造了秦汉疆界统一的历史前提。而秦汉的疆界统一又大大深化了这一疆界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在我国疆界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第二个高潮。300多年的大分裂对古代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但历史又造福于中华民族,这就是边疆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涌入汉族聚居区,汉族也被迫向西南、西北等地区迁徙,中国农业区域民族语游牧地区民族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原来秦汉用于抵御游牧民族侵袭的长城失去了风采,原来的华夷观念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在这次大融合间,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名称消失了,某些少数民族由大量汉人的融入而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产方式和民族特征,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却因化众多少数民族(包括北方游牧民族) 而更加强大。毫无疑义,隋唐疆界的扩大,特别是向游牧民族地区的扩展,正是这次民族大融合的必然结果。

五代十国和两宋辽金夏蒙时期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第三个高潮。又是300多年的大分裂,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大融合,因而具有积极意义。契丹、蒙古、西夏在其割据地区的统治和与偏安东南的汉政权的战争,使中华大地上的民族融合以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各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次大融合,最终使中国历史疆界得以形成,元明清长达600余年的大统一,特别是两次由少数民族主持中央政权,又反过来深化了民族间的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疆界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根源,它是中国疆界牢不可破的力量所在。

第二个规律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疆域的变迁

一个国家拥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就能使自己的国家国力达到强盛,从夏朝建立一直到清王朝无不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疆界范围或者说是国土面积的大小都是随着这个国家生产力的增强而增大,国家生产力的衰弱而减少,比如强大的元王朝,尤国家强盛的时候都达到了欧洲、中东的伊朗和伊拉克,而反观清王朝,清王朝前期,生产力水平先进,疆界范围比较大,而到了清王朝末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西方帝国主义来说就衰弱了,于是西方列强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纷纷要求割地赔款,致使大量国土和钱物流失。

第三个规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疆域

在清朝以前,中原王朝也曾经拥有过包括农业区、牧业区在内的地域,统治过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组成的国民,但是他们的疆界往往不能持久,更难以巩固。由汉族统治者建立的中原王朝大多无法有效地控制边疆地区,像唐朝这样强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疆界也维持不了几年,而非汉族以武力进入中原又会对农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像蒙古(元朝)征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过程就是一场大屠杀和大破坏的悲剧,以致整个元代都难以偿付统一的惨重代价。但是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大大减少了统一过程的负面效应,也使统一的疆界得到了巩固。

第四个是边疆的稳固与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有密切关系

春秋战国时代县和郡的产生一般认为最早产生在秦国和楚国的边疆地区,或者是新征服的土地,中央直接派驻官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边区的稳定,可视为早期的边疆行政机构的有效设立。唐代开始的羁縻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机构组织形式。羁縻制是属于一体内的外制的设置。是由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中原不同所采取的不同制和不同的统辖方法。羁摩的本意是“系联”,引申为“约束”。其施政的方针是“因其故俗而治之”。其初是以氏族部落系联,后又发展为以地方民族政权系联,并实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边疆区域的巩固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葛剑雄指出:“确定一个地方是不是属于某一个政权的疆域,不能只看名义,而应当看实质”。为此,他具体分析了历史上“称臣纳贡”的三种情况:一是“小国与大国的关系”,如向中国称臣纳贡的朝鲜与中国的关系。一是以称臣纳贡为手段的通商贸易,目的是迎合统治者的自大心理和得到赏赐、获利,不能说明这些国家是中原工朝的属国。二是“对方完全是以平等身分派来的外交使节或贸易代表,中原王朝却非要称之为朝贡”,不能因此认为这些人所在的国家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因此,他认为“对历史上的‘称臣纳贡’,一般不能作为归属的根据”。所以,确定某一地方或民族是否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只能用一个标准,即行使有效的行政管辖,即只有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到的地方和民族,才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和疆域内的民族。

作者简介:姚彬彬(1989.12-),男,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先后发表学术文章8篇,参加课题2项,参加编写教材4部。

论文作者:姚彬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疆域历史变迁的规律论文_姚彬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