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吴建军

(泰州市姜堰区运粮卫生院 江苏泰州 225533)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疏肝和胃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胃镜、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疏肝和胃汤有着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63-02

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被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特征为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且伴有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1]。多项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着突出表现,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确诊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分组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其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17~45岁,病史0.5~14年,平均病史(7.6±2.6)年;HP阳性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给予疏肝和胃汤,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5例;年龄16~45岁,病史0.6~14年,平均病史(7.4±2.8)年;HP阳性38例。两组在临床资料各方面并无太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和胃汤,每日一剂,每剂煎两次,每次200ml,各在早晚饭后2h口服。治疗以三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的胃镜、病理疗效以及HP清除率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总积分减少超过(或等于)90%,胃镜复查炎症消失或者好转,腺体萎缩、IM、Dys减轻3个等级以上为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在30%~70%,胃镜复查炎症减轻,腺体萎缩、IM、Dys减轻,急、慢性炎症程度减轻一个等级以上为有效;无法到达以上标准,但是病情没有恶化的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两组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更加突出,以下从两组患者的胃镜、病理疗效变化以及HP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1 两组的胃镜以及病理详细情况见表1。

以上两组数据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在两个疗程(半年)内,观察组在胃镜、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高于对照组的48%,由此可以证明,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到“胃痛”、“痞满”的范畴,认为“邪气”入体,使得人体感染,损伤脾胃,所以,中医认为肝胃失调、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重点重在理气健脾、疏肝和胃。而疏肝和胃汤的主要成分为:炙甘草3g,厚朴、枳壳、半夏各10g,柴胡、茯苓各12g,白术、丹参、仙鹤草各15g,党参20g等,这些中草药君臣相辅,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舒达肝气、调和胃气的功效,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3]。

【参考文献】

[1]王英力.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J].四川中医,2016,34(06):72-74.

[2]田园.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J].陕西中医,2013,34(10):1316-1318.

[3]付琳.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疏肝和胃汤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70-71.

论文作者:吴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疏肝和胃汤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吴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