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军 倪臣美 张秀玲 王建玲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 276014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RI与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患者行MRI和超声检查的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率、分布区域及病灶总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MRI诊断颅内出血的分辨率及病灶检出个数明显高于超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最高。结论:MRI能更准确的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可以作为一种必要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MRI;超声;新生儿;颅内出血;对比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and ultrasound i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the newborn.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cases during September 2013 to June 2015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RI sequence and B-mode ultrasonography. The detecting rate,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were compared among those methods.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sequ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 ultrasound for the bleeding lesions.Subependymal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was the most commonhemorrhage,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 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ultrasound,MRI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t can be used as an essential supplementary examination.
【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onography ;Infant,newbor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Comparative Study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 为新生儿期最常见颅内疾病,也是新生儿早期死亡和后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比较高的是胎龄<32 w、体重<1500g 者。此年龄段或体重的新生儿,其患病率高达50%,病死率也达到 50% [1]。即使是存活下来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主要是神经方面的后遗症:如脑性瘫痪、癫痫、脑积水和智力低下等[2]。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围生期病死率,预防和减少远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临床中关于如何做好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正确诊断,始终是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行MRI、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方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6月临床拟诊为颅内出血的100例新生儿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9岁,孕周32~41周,平均(36.1±3.43)周。其中,剖腹产57例,顺产43例。出生体重为1500 ~ 3950g,均行头颅超声、MRI扫描。
1.2检查设备及参数
1.2.1 超声检查:使用GE公司LOGIQ-P6-PRO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 ~ 12MHz。保证新生儿安静的状态下,大部分新生儿于床边检查,取仰卧位,涂抹耦合剂后,经前卤窗和颞窗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3],行斜矢、斜冠状位扫描,观察大脑实质,蛛网膜下隙,脑室,脑室管膜下等组织的声像图表现。必要时加后囟斜冠状切面和斜矢状切面扫查。
1.2.2 MRI检查:采用1. 5 T超导MR(GE Echo speed )扫描仪,8 通道头部线圈。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序列: T1WI ( TR/TE /TI = 2204 ms /19. 7 ms /760 ms) ,T2WI ( TR/TE =4200 ms /98 ms ) 、T2FLAIR ( TR/TE /TI = 6502 ms /149. 5 ms /1625 ms) 扫描,DWI(B值=800)扫描, SWI( TR/TE = 88 ms /38 ms、偏转角20°,FOV 24 cm、矩阵256 × 256、层厚3 mm) 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传输到AW4.6工作站重建后处理,进行分析、诊断。
1.2.3 检查前准备: MRI检查前10分钟左右给予10%水合氯醛( 30~40mg/kg体重) 口服或灌肠。检查时将棉塞轻轻塞入新生儿外耳道内,并准备好固定头颅的海绵垫以及氧气袋,并一定做好保暖、监护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检验,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出血检出率及影像表现
2.1.1. 超声: 100例患儿超声共检测出颅内出血者25例,声像图均表现以高回声、稍高回声为主,部分表现为低回声。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10例,大脑实质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出血3例,小脑出血5例。
2.1.2.MR常规序列: 常规序列包括T1WI、T2WI、 DWI 、FLAIR 序列。100例患儿中能明确检出颅内出血者33例,表现为小片状、类圆形、不规则形短、稍短或等T1、稍长或短T2 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或等信号,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DWI呈低、等、高信号。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14例,大脑实质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5例,小脑出血7例。
2.1.3. SWI序列: 100例患儿SWI序列上能明确检出颅内出血者42例,表现为小片状、类圆形、不规则形低信号,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18例,大脑实质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硬膜下出血6例,小脑出血10例。
结果显示,超声检出25例,检出率为25%, MR常规序列检出33例,检出率为33%。SWI检出颅内出血例数为42例,检出率为42%。 MRI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且SWI较常规MRI检出率更高。见表1。
表1 MRI与超声诊断结果(n=100)
图1 超声未见明显出血。
图2常规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 序列,未见明显出血,SWI序列示脑室内、室管膜下、脑实质内多发出血。
2.2 出血个数比较
在SWI及MR常规序列中随机抽取40例患儿,由三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对这40例患儿的MR常规序列及SWI序列图像上各区病灶进行计数。SWI共检出136个,MR 常规序列检出65个,SWI序列检出的出血灶个数明显高于MR 常规序列( χ2 = 78. 64,P = 0. 01) 。如表2。
表2 SWI与常规 MRI序列检出颅内出血病灶数
3、结果
通过以上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MRI及超声检查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检出病灶个数,研究结果表明,MRI常规序列[4]与超声比较,检出率略高于超声。SWI较常规MRI序列及超声能显示更多检出率及出血个数。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最高。
4、讨论
我国为人口大国,新出生人口基数大,去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二胎政策,高年龄产妇增多,高、危产妇增加,早产新生儿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像诊断愈发重要。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有超声、CT、MRI。
长期以来,超声检查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价廉、无射线损害、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点,加之床旁超声能实时、动态观察及监测危重患儿,因此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B超已成为临床医生首选检查方式。但超声漏诊率较高,尤其是对小脑内出血、脑实质内微小出血、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存在明显不足,这可能是因为超声的空间分辨率较低 声窗的限制以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原因,导致部分血肿显示困难。
CT扫描速度快、价格适中、对颅内出血敏感,且诊断准确率较高,一度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CT探查颅内出血的最佳时间窗仅为1周,并且对于脑室周围白质内点状微小出血灶及后颅窝出血仍不能很好地显示。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辐射剂量的认识, CT检查中产生的辐射可能对新生儿及陪护人员产生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受辐射年龄越小,致癌危险越大,约为成人的10-15倍[5]。因此,近年来,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受到一定限制,逐步减少。
近年来,MRI以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优势,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头颅影像诊断中。常规MRI应用,特别是SWI序列的应用,SWI作为一项新成像技术,为MRI成像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可以为直接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颅内出血方面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SWI能发现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显示的微小出血病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诊断更准确的方法,因此SWI是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使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像诊断准确率及敏感性明显提高,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一项必要检查方法[6] [7]。虽然,MRI扫描较慢、声音较大,MRI颅内出血的常规序列MRI信号强度随出血时间不同而异,表现比较复杂且不典型,诊断有一定难度。SWI在检测颅内边缘区域的病灶受到一定限制。但是MRI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设备提高及新技术发展,MRI检查,必将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像诊断中去。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未将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详细的分期、对比,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文彪.CT 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J .放射学实践,2013,18(3):158 160.
[2] 陈 琬,陈志平,时胜利.新生儿颅内出血 385 例 CT 及 B 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0,23(1):94 95.
[3] 李明新 . 浅析 CT 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8(11):51-52.
[4] 孙国强,曾津津,彭芸,程华。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8 ISBN 978-7-5091-3904-2
[5] 孟悛非 范淼 ,重视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5-1017.
[6] Shen Y, Kou Z, Kreipke C W, et al. In Vivo measurement of tissue damage, oxygen saturation changes and blood flow changes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using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07, 25( 2) : 219
[7] Huang AH, Robertson RL. Spontaneous superficial parenchymal and leptomeningeal hemorrhage in term neonates [J] . Am J Neuroradiol,2004, 25 (3) : 469-475.
论文作者:武军 倪臣美 张秀玲 王建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新生儿论文; 颅内论文; 检出论文; 超声论文; 序列论文; 脑室论文; 常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