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与实践思维的作用_哲学论文

论哲学与实践思维的作用_哲学论文

以实践思维论哲学的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哲学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1999(09)-0040-04

笔者以为,从实践论的高度来看,哲学是实践的产物,哲学以实践世界为对象,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实践思维,哲学的本质是实践性和自由性的统一。从这样的哲学观出发,哲学的功能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概括起来可以把它们归为三大功能:愉悦功能、科学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下面具体论述三大功及其有机统一。

一、愉悦功能

哲学的愉悦功能过去往往被我国的学者们忽视,而过去的许多哲学家对之却有一定程度的感悟。亚里斯多德认为哲学智慧的活动是所有美德的活动中最愉快的。斯宾诺沙也认为哲学活动能使人永享无上的幸福。但以往哲学家在从事哲学活动时,并没有对自己享受到的愉悦进行更深刻系统的反思,因而也没有形成关于哲学的愉悦功能的哲学。笔者以为,哲学的愉悦功能可以从如下三个层次来理解。

首先,哲学使人的思维机能得以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愉悦。从生理意义上讲,人是动物,人跟一切动物一样具有各种生理机能,各种生理机能的充分发挥,能够使人产生快感。但是,人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又有区别,人脑远胜过一切动物脑,从而使人脑具有一切动物都不具有的思维机能。思维机能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是由实践决定的。在各种实践方式中,哲学创造活动,是思维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最好方式。因为,哲学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哲学探索的世界是实践世界。与具体科学相比,哲学探索的范围远大于各门具体科学及其之和。哲学可以探寻实践世界的任何问题,包括具体科学还无能进入的问题,实践在当下也无法全面介入的问题,也就是有些哲学家所谓的无意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无意义,哲学的这一特点就为哲学的自由性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人的思维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这一活动中,人的最高级的生物本能——人脑思想本能得到满足。同时,人是社会性的人,把这种满足看成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是人最值得骄傲的生命价值——思维价值的实现。所以,实践使得哲学对人的生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的愉悦功能实现了统一。

其次,哲学作为人的思维价值实现的产物,又是人的审美客体。哲学家在回顾自己哲学时,既是一个反思过程,又是一个审美过程。通过反思,能够发现以前的不足,从而表现出不满和新的创造欲望。通过审美,能够发现许多精妙绝伦,从而产生将其到处张扬的欲望。人们在学习和研究哲学时,往往也不仅仅是把哲学当成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而是同时又把哲学当成审美对象来审美,人们往往会为某些哲学的博大精深、独到的思维视角而拍案。在哲学的殿堂里,人们的思维可以尽情遨游,从而享受到比一般的艺术更独特的美的愉悦。当然,哲学的美不同于一般艺术的美,哲学的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是人类智慧的美,这种美能够引起人们理性上的共鸣,因此其产生的愉悦效果也非其它的一般艺术所能妙比的。同时,哲学的美又非一般的人都能轻易感受到的。没有一定的理性能力,没有循着哲学的独到视角去欣赏时,领略到的只能是一堆废话甚至疯话。

再次,哲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内容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各种审美情趣。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愉悦也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直观层面上,人的愉悦感受更多地是建立在对自身与客体的关系的意义的理解的基础上。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成果,能够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展现各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人们理解各种意义有启发、借鉴等作用,也就是哲学为人们获得愉悦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哲学还直接探讨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等许多人生问题。哲学在这些方面各种探索成果,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人生意义,产生具体的幸福感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各种哲学往往还要探讨各种审美问题,形成各种审美理论。这些理论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指导人们进行各种审美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西方美学思想中的反传统的反本质思潮认为艺术理论与艺术品同样重要或更重要,因为关于艺术品的认识是以艺术理论为指导的。这种观点是否中肯值得讨论,但艺术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品,认同艺术品的作用却是应该肯定的。同样地,各种哲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人生理解美,从而获得种种人生愉悦的作用,我们也不应忽视。从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哲学也具有愉悦功能。

总之,哲学具有多层面的愉悦功能,哲学的各种愉悦功能来自于哲学的实践基础,也只有在人类实践中才能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各层面的愉悦功能又是统一的。

二、科学功能

哲学的科学功能是指哲学对于人类获取科学知识或真理性认识所起的作用,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知识功能或认知功能。应该说,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是西方传统哲学苦苦追求的目标,西方传统哲学家从来没有怀疑过哲学具有科学功能,近代西方哲学家普遍地把哲学当成是科学之科学。但自从休谟考察人类理性能力后得出人无法感知外界是实在的结论后,传统意义上的哲学的科学功能开始遭受了怀疑。随后,科学本身也成了哲学家争论的对象,科学问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哲学专门以科学为研究对象来阐述自己的哲学理论。西方哲学家科学观的流变逐步地走向深刻,特别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家从较微观的不同视角对科学的探索包含了许多比较深刻合理的见解。他们看到了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但由于对这一原则的过分夸大,最后必然导致后现代的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使科学丧失了客观性、确定性。科学本身也不能提供客观确定的知识,哲学就更不具备知识功能。西方哲学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对哲学的科学功能的深信不疑到对哲学的科学功能完全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使哲学的思维更加深刻,但也包含着根本的偏误。偏误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实践观,看不到实践是主体性和客观性产生分化的原因,也是实现两者统一的方式。

国内学者在肯定哲学的科学功能时,往往把其仅仅理解为哲学理论对人们从事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哲学理论的这种指导作用在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的某一领域的比较特殊的规律。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并且贯穿着,统摄着特殊,因此哲学指导着具体科学。这种理解实质上是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即静观的抽象的思维方式的产物。传统理论虽然强调了哲学的实践性,坚持了实践原则,尤其是没有彻底地用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哲学。思维方式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人类历史实践中长期沉积下来并内化在人脑中的系统化、定型化了“积淀性反映”,它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旧的思维方式作为实践的产物,都有其合理性,但很明显滞后于现代的实践水平,不能完全适合于现代的实践需要。实践思想方式是指自觉到实践作用的思维方式,它时刻关注实践的发展,坚守实践原则,警惕自身的惰性。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科学功能就不是仅仅表现在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而是表现为更多的方面。其它主要的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哲学直接创造着科学知识。哲学和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是对客观的感性活动的能动反映,两者都以实践世界为对象。实践世界不是纯粹客观的自在世界,而是经过实践客体主体化和实践主体客体化双向运动演化出来的主客体统一的世界。实践世界是个多维的世界,由多维关系组成。这种多维既包括直观意义上的四维时空,又不局限于四维时空。这种多维关系是由实践创造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具体的某个哲学和具体科学总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把视焦聚集在实践世界的某些维度。哲学和各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区别主要的在于某一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总是比较相对确定,而哲学由于具有比具体科学更大的自由性,因此其对象的变动性就相对较大。哲学总是比较多地关注实践刚刚开辟的朦胧世界。由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这些区别,使人们总觉得所提供的理论和知识都比具体科学抽象、模糊、不确切。应该说哲学与具体科学总体上的这一区别是存在的,但若把这一总体上的区别理解为两者之间的截然区别则是一种误解。哲学也能给人提供一些具体确切的知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古代社会,人类实践水平还比较低下,人类面临的实践世界总体上还比较模糊,这时不可能产生各门的具体科学,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主要由哲学承担。古代哲学理论、哲学观点中包含了许多具有近现代意义的科学知识。第二,随着实践的发展,实践世界开始了明晰化,近代各门具体科学相继从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这时表面上看,具体科学完全承担了提供确切性知识的任务,但实践上具体科学不可能完全承担起这个任务。因为各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之和不可能等于整个实践世界,也不等于已经比较明晰的实践世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当下任何具体科学都无法进入的真空,具体科学之外存在着广阔的实践世界。哲学能够进入到具体科学在当下还无法进入的领域探索知识。这些知识有些还比较粗糙,有些还比较模糊,甚至难免包含着谬误,但正象古代哲学一样,近现代哲学在探索朦胧的实践世界中,发现了许多精微真实的科学知识。

其次,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本源性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哲学为具体科学开辟对象,哲学在朦胧的实践世界中的探索,推动实践的发展,从而加速了实践世界由朦胧转向明晰的过程。第二,哲学从朦胧世界中获得的精微真实的科学知识的积累是具体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具体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具体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起点并非具体科学自己探索的结果,而是来自于哲学的探索。第三,具体科学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是由哲学提供的。从根本上说,哲学与科学理论构建的思维方式都是来自于实践,是感性物质活动方式的观念化。从直接意义上讲,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自于实践,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自于哲学的提供。现在人们常把科学式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式的思维方式区分开来,应该说在同一历史条件下,两者确有区别。但现在的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哲学式的思维方式。从科学史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近代科学和现代科学两个时期。近代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古代哲学和近代早期哲学的静观的、抽象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则是近代后期和现代哲学所提供的辩证的,系统的,历史性的思维方式。

三、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是相对于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而言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一般意义言,意识形态功能是指对于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前述哲学的两大功能必然使其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哲学以其愉悦功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鼓舞人的精神,哲学以其科学功能,创造知识以丰富人的思维内涵。哲学对人的这两方面作用,必然使其通过人而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产生影响。因此,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已成学界的共识。但笔者以为,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不仅仅在于哲学具有上述的两大功能,更主要的则在于哲学具有确立价值、意义的功能,从而使哲学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动力性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方向性的作用。

西方哲学,自亚里斯多德开始一直到康德哲学,都把世界作为对象,它们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方式来探索世界,哲学成了把握“本源性存在”的范畴体系。因此西方哲学所探究的知识是真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一种科学知识,与具体科学知识相比,哲学知识更本质,是第一因知识。应该说,西方传统哲学的这种思维方式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工具性的,动力性的作用,即主要体现了哲学的科学功能。西方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危机。早在资本主义初期,卢梭就提出了科学与道德二律背反的忠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更有许多的人感到世界失去了意义,生活失去了目标,仿佛突然掉进了虚无的黑洞。西方人面临的这些危机正是他们在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时遗忘了价值理性的结果。现代西方哲学注意到了传统哲学的价值、意义功能的缺失,这样就有了现象、存在论,解释学现代西方哲学。它们反对抽象化、对象化、公式化地来探索世界,强调哲学探索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卡西尔)、“历史性的世界”(海德格尔)、“生活的世界”(胡塞尔)。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意义”的世界,我们只有“生活在”“世界中”,才能体会到这种活的“意义”。

哲学的价值功能、意义功能并非现代西方哲学首先具有,古希腊哲学在求知时就提出了“知识即美德”,把真、善、美三者统一于一体,这说明古希腊哲学并非不具有价值功能,只是以后由于过分强调了哲学的科学功能而使其价值功能受到了蒙蔽。而现代西方哲学在突出哲学的价值功能时却又遗忘了哲学的科学功能。中国古代哲学将人与自然混于一体,强调“天人合一”,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这种思维方式与现代西方某些哲学的思维方式非常相似,因此,中国古代哲学也非常注重其价值功能。在中国历史上,哲学一直扮演着为伦理实践制设制立规的角色,各种科学为人们的行为方向设立了一个一个的坐标。

从实践论的哲学看,哲学探索的世界是实践世界、属人的世界的。属人的世界必然是价值的世界,意义的世界。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类理性使人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人在创造世界时,人类理性赋予世界以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创造世界就是人类创造意义、创造价值。实践的世界是个变易的世界,不断扩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如何变化,决定于人,决定于人的理性能力。人类以其具有的理性能力选择未来,规划变化的方向。人类以其具有的理性能力推进世界的变化。因此,人类理性包括两种能力:即确立价值,确立意义、确立方向的能力和创造世界的力量。人类的这两种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融于世界之中的自身,改造和提高了自身的理性能力。作为人类理性思维成果的哲学,也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并对实践产生作用。哲学在寻索世界的本然真理同时,必然也要寻索世界的应然真理,使人类在比较混沌的实践世界中能有指路明灯。哲学对世界价值和意义的寻索,使得人类在茫茫的世界中能找到一种坐标,从而确定自身的位置,这样就不致于产生一种掉进黑洞中似的虚无感、失落感。西班牙哲学家加塞认为,寻索对意义的理解,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原则,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人作为理性的动物,需要意义来充实自己的灵魂,离开了意义和价值,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西方社会许多心身健康,经济状况良好的年轻人之所以走上自杀之路,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意义的失落。因此,哲学的价值功能,意义功能既是人类理性的结果,也是人类理性的需要。它直接决定着人类的自我觉醒,决定着社会是“人类”的社会,意义的社会,决定着人类对未来的态度和选择。也就是,哲学的这种功能比科学功能更直接地来自于并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它叫做意识形态功能。

四、三大功能的有机统一

哲学的功能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我们把哲学的功能分成上述三大功能,只是从一个视角所得的结果。哲学的这三大功能实际上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哲学上的必然表现。因为哲学反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最高成果,作为最高成果必然包含了人类最基本的理性追求,并为人类这三类最基本的理性追求服务。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活动构成了完整的实践过程之一个内容、一个方面,它们共存于实践这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统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也必决定了哲学的三大功能之间的统一,当然哲学三大功能统一的基础也只能是人类实践。哲学的功能归根结底来自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确证。

实践世界是具体的,历史的,哲学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的哲学,各种类型的具体哲学所体现的功能也是有差别的,如前所述,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较多地体现出其科学功能,而古代中国哲学和现代西方人文哲学则较多地体现出哲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这并不意味着前者没有意识形态功能,也并不意味着后者不具有科学功能。哲学的三大功能在任何具体哲学里都具有,但其功能的大小程度在不同的哲学里,在不同的实践中的实现却都存在着差别。看不到这种差别是错误的,以差别来割裂三者之间的统一,否定某一种功能的存在也是错误的。

任何功能都有正功能和负功能两个方向,哲学的三大功能也不例外,任何具体的哲学所具有的三大功能并不一定都是正功能,通常往往是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也就是说,哲学给人愉悦的同时通常与给人苦闷相伴随,哲学给人提供的知识既包含着真理,也包含着谬误,哲学给人生的价值启迪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哲学三大功能的统一也包括其正功能和负功能的统一。正负功能统一的基础也在于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就无所谓正负的分化,也无所谓正负的统一。

标签:;  ;  ;  ;  ;  ;  

论哲学与实践思维的作用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