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红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北十四区 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减少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 例心内科患者,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了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结论:做好心内科患者的安全护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于护理服务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安全管理;心内科;护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保证。本文对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的200 例心内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00 例心内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5 例,女性患者75 例,年龄在53 至88 岁之间,平均年龄67.2 岁。在这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0 起,其中跌倒1 例、沟通不良1 例、健康教育未做好造成不良后果1 例,外出过程中发生意外1 例,药物不良反应3 例,护士缺乏专科知识1 例、患者不合理干预致使治疗中断3 例。
2 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及原因2.1 跌倒 造成跌倒的原因有:(1)患者年龄过大;(2)环境原因;(3)疾病本身造成;(4)药物原因;(5)社会心理因素。在本组试验中,有1 例患者因久坐而突然站立导致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跌倒。
2.2 沟通不良 1 例心梗恢复期患者当看到发的每日清单欠费时,自行致护士站质问费用问题,护士因解释不到位导致心梗再发而引起纠纷。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护士有义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防止便秘;对于卧床的患者指导其进行适度活动;适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等。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存在程度不等的指导不到位。在本研究中有1 例患者因排便用力过大出现紫绀、胸闷等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2.4 外出检查时发生意外 心内科患者有时需要外出进行各种检查,在进行转运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绞痛、心跳骤停的危险。在本组实验中有1 例患者前往检查的途中突发心肌梗死。
2.5 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 心内科老年患者较多,机体很多功能发生衰退,自受到外界刺激时,应激能力较弱,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普遍高于年轻患者。本研究中有2 例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药之后,出现了注射部位皮肤淤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 例患者输注胺碘酮药物时发生了较重静脉炎,2.6 护士缺乏专科知识 1 例持续泵入硝普钠后增加口服降压药患者,护士不知联合降压需增加监护血压测量频次、降低泵速,出现低血压休克。
2.7 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有1 例急性心衰患者因吸氧过程中感觉不适自行摘除了吸氧装置,造成呼吸困难,经重新吸氧后缓解;有2 例患者因自行加快了扩血管药物滴速,造成心慌、胸闷等表现,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另有部分患者凭感觉自行调整用药,造成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3 防范对策3.1 准确评估3.1.1 预防高危患者跌倒的对策(1)对高龄、危重、偏瘫、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变的患者可以在床边增加护栏或予以适当束缚,防止其发生坠床危险。(2)老年患者需要穿着防滑性能好的鞋袜,尽可能不穿需要系鞋带的鞋。(3)在患者的床头醒目位置张贴标示卡片。(4)对患者的思想动向随时进行了解,满足患者的各类需求,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5)将高危患者尽量安排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以便随时进行观察。
3.1.2 提供安全就医环境 病房的光线要柔和,保持病房内安静,地面需干燥。平整,无障碍物。进行清洁地面湿滑时,需安放警示牌或经专人看护。在台阶、转弯、障碍物旁边设立标识,对患者进行病区环境引导,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着重说明。
3.1.3 及时沟通 影响病人护理安全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自身具体情况,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存在的隐患加强防范。对于重要的告知内容,需要在护理文书中标明,强化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3.2 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 充分的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还能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丰富了护理职业的内涵。
3.3 关注患者出科检查 当患者需要外出检查时,需要制定详尽的外出检查护送流程,尤其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要在交接记录本上严格记录。对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要提前做好安排,必要时和相关辅助科室协调,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3.4 重视药物护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嗜睡、头晕、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服药后应及时安排其卧床休息;如老年患者应用洋地黄类、抗凝血类等代谢慢半衰期长的药物时,需要服药之后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性能、给药途径、时间、副作用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能力。
3.5 加强专科培训,提高护士对高危药物知识的掌握,知晓根据药物作用、副作用、半衰期,加强巡视,调整泵速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6 加强沟通,减少患者不合理干预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患者的“违医行为”它是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2]。护理安全措施顺利进行需要医患双方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配合意识差,依从性低的患者进行重点防护。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流程、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自主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减少“违医行为”的发生。
4 小结近些年来,我国心内科患者的疾病发生率正在逐渐上升,并且病情不稳定,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所以,对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制定并执行好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促进心内科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陈蕾.护理安全文化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09):282-283.[2]王琼.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1347-1348.
论文作者:徐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患者论文; 心内科论文; 药物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