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在自主、自立、自控的状态下能够科学地选择语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语文学习策略,进行语文学习的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并有计划地实施语文学习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具有学习语文的强烈动力,能够积极选择语文学习的动机策略;它要求学习者以必要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作为平台来进一步扩充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使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自觉的、开放的态势;它还要求学习者具有自主而科学的规划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有效的应变能力,随时“修正”学习过程中的“偏向”行为,以保证语文学习的持续性。显然,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是超越于消极被动的程序化学习之上的,使学习者作为主体随时监控与调节自身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影响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语文学习的动机、语文学习的已有知识和维持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等内在因素,还包括教师的引导等外在因素。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因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强化、抑制等一系列连带作用而调节学习活动。学习语文的动机或来自成就目标,或源于语文兴趣。从认知心理来看,学习者的成就目标影响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语文能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成人;语文还能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成才。所以,当学生树立了一定的理想,形成了切实的成就目标,他们就会认识到语文这个人文性工具对于自己成人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因而能推动他们进行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另一方面,兴趣和爱好是引起并维持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学生一旦发现语文独特的美,就不难形成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已有知识
已有知识是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内在依据。凭借已有知识,学习者可以建构新的更为复杂的知识。从广义看,构成语文学习的已有知识应当是学习者已有生活经历及其感受、体验、认识的总和。从狭义看,构成语文学习的已有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第一是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如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和词汇,具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学会使用有关语文工具书等,它们是对语文学习起基础作用的知识和能力。第二是怎样进行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这里的一般策略是指对语文学习进行计划、执行、评价、反馈、调节等普遍使用的策略,这些能够保证学习者识别并充分利用有助于语文学习的各种资源进行高效的学习。比如,对要学习的具体任务做出判断、计划,对可用于语文学习的信息做出敏感的反应,对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干扰进行及时而合理的调节等。而具体策略是指面对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它是保证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具体落实的重要条件。比如,现代文的阅读学习,它所使用的具体策略可以是概括相关内容,摘录有关语段,写读后感等。
三、维持注意
从学习过程来审视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学习者必须成功解决学习中的注意维持问题。维持注意,是指学习者能够维持对所进行的语文学习的精神贯注以及持之以恒的状态,使语文学习活动按照学习者的意愿持续、有序地进行下去。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的,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或来自学习任务的难度加大,或来自学习者的身体不适、信心不足,或来自客观环境的不和谐变化等,它们不断地冲击正常的学习活动,时常造成学习者的“三心二意”、“中途易辙”等现象。那么,如何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适时而调,相机而控”的动态调节与控制,以维持对语文学习的一定的注意水平呢?
首先,正确归因,培养信心。正确的成败归因有利于维持对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注意,确保语文学习的积极方向。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学习者不盲目归因于学习任务的容易或运气好,而应充分肯定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因此确信自己有能力学得更好;当遭遇了一定的失败时,学习者应客观分析原因,如果自己确实努力了,那么,一定是学习任务难度过大或运气不好造成的,相信自己假以时日肯定会取得成功,因而干劲不减。另外,学习者可以从榜样那里获得语文学习的替代性经验,从老师或同学等榜样身上找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甚至产生超越榜样的强烈欲望;也可以从他人那里感受语文学习失败的替代性教训,提醒自己“防患于未然”,继续学好语文。
其次,科学规划,养成习惯。语文学习靠的是感悟和积累,而感悟和积累又需要在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养成一定的习惯,按部就班地实现。科学规划是指根据语文学习的特殊要求,针对学习者自身的实际,科学安排自己的语文学习,以保证语文学习有效、有序地进行。科学规划包括形成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与方向,确定正确的语文学习内容与方法,选择合理的语文学习资料与媒体,安排科学的学习时间与场所,拟定恰当的语文学习步骤与进度,甚至预设灵活的语文学习调控策略与调控方法等。学习者一旦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促使自己的学习行为变成一种自动而自觉的行为,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产生“偏向”情形时会自动去克服,以维持正常的注意,使习惯的行为方式得以实现。
简单地说,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养成以下学习习惯:(1)多读书。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此,学习者要在阅读的书籍、时间、地点、环境以及阅读计划等方面做出科学的安排,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2)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要在阅读的同时用笔“圈点勾划”,或圈出重要的词语,或划出关键的语句,或做出适当的批注等。这样,阅读中留下思考的印迹,使阅读活动不至于因思想不集中而中止或流于形式。(3)处处留心。生活处处有语文:一段精彩的广播,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则绚丽的广告,一次美妙的旅游,等等,到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因此,学习者关注在生活中听到、见到或想到的一切内容,随时记下有用的语词和信息,在有意无意间轻松地维持着对语文学习的注意。(4)勤练笔。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创造性的脑力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思维,高效地整合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使整个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方向性。写作时,学习者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能较好地维持学习者对学习的注意,不断地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动力,带动阅读等其他语文学习活动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下去。(5)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手册等工具书被称为“无声的老师”“案头的顾问”,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准确。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特殊的工具书,其作用不容低估。显然,使用工具书是学习不被打断,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习惯还有很多,像“不拖拉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等。
最后,灵活应对,持之以恒。学生的生活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组成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影响着学习活动。当学习者所处环境中的某一方面发生改变时就会对学习者的正常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打断学习。为此,学习者要做到:(1)结合环境实际,对自己的整个生活和学习作出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做到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2)在制定语文学习计划时充分估计自己所处环境的可能情况,使制定的计划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3)学习者在面对变化的情境时要灵活应对、及时补救,确保学习顺着正常的轨道运行。
以上从动机、已有知识和维持注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相关内在因素。显而易见,实现上述因素的有机组合是保证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得以进行的根本条件。除此之外,还要发挥语文教学这个外在条件的辅助作用。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学会学习,学会调控;然后“得益于课外”,通过调控,把课内与课外纳入语文学习的视野,并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通融合,达到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理想状态。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依据,放眼生活,在教学中抓住关键、巧施点拨,使教学目标指向辅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便于学生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切实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以提高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的能力。此外,通过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行为和习惯等。一旦有了上述内外因素的结合,语文自我调控式学习也就不难展开了,学生也将获得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语文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