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的四大效应_立体农业论文

立体农业的四大效应_立体农业论文

立体农业的四大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立体农业无论采用哪一种经营形式或生产模式,都具有其共同特点,即层次效应、共生效应、互补效应和契合效应。

层次效应 层次效应主要对不同生物的多维空间位置而言。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力,科学地采用垂直立体分层种植,俗称“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靴”,即山顶种植高大乔木,山腰种植以林果为主的矮小经济作物,山脚下种植便于施肥浇水的农作物。二是立体种植本身也有作物冠层结构,如玉米与豆类、瓜类作物间种、果树与绿肥作物间种等,这不仅可有效地利用土地、光合和生态效应,而且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共生效应 在大量的农作物间套作立体种植中,虽然有些作物两者并不根植于一点上,但部分上层枝叶与部分下层茎叶在空间互相重合,这种重合不仅维持了各自对生态的要求,而且起到了互相保护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如大面积的麦棉套种,当棉花种子发茅和幼苗生长时,要求土壤和空气中保持相对的湿度,这时粗壮的麦苗茎秆正好为它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又如食用菌、人参等植物终生都需要遮光,高大喜光和矮小喜荫植物间作,高大植物为矮小植物提供遮光条件,矮小植物为高大植物提供通风透光环境,这种共生效应或互助立体关系,使经营和生产效益成倍增长。

互补效应 在生物群落中,生物并不是彼此互不相关生存着,而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和互相保护的特殊关系。稻田养萍、养鱼和养蛙,鱼、蛙都能摄食多种水稻害虫和杂草,鱼、蛙的粪便可促进水稻生长,红萍能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萌发。豆科与禾本科作物的间混作也具有互补效应。

契合效应 不同的生物因其生物学特性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存在着互相契合、互相竞争。因此,立体农业的一种新概念就是从垂直平面向空间互相契用。一是城市郊区的设施农业,有效地利用工程技术和保护地栽培,大大减少了同一生态和季节下的植物互相争地的矛盾。二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立体庭院种养,充分利用庭院、房屋、沟边、路边种植瓜果、蔬菜,在空中和沟区搭架,使契合利用效应成倍提高。如四川、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都创造了每平方米创收35~60元的立体庭院农业的纪录。

相关链接:

立本农业

立体农业是相对平面农业而言的一种垂直空间开发利用的农业新技术,是生态农业、工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总称。其概念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农业资源条件、不同的技术设施,合理安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多层次、多产业,经营上高效益,生态上良性循环,技术上规范化的生产体系。

联系电话:0731-4467066

标签:;  ;  ;  ;  

立体农业的四大效应_立体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